佛陀弟子大迦叶 鸡足入定50亿年等待弥勒佛


摩诃迦叶尊者,头陀第一,禅宗初祖。

大迦叶是佛陀十大弟子之首,尊者少欲知足、常修苦行,故被称为“头陀第一”。

尊者出生于摩竭陀国,生下来便具足三十二相,聪明颖悟,无人能敌。八岁起便依婆罗门教的规定学习五明、四吠陀,对逻辑学、语言学、天文、地理、数学、文学、绘画、雕塑、祭祀、歌舞无所不通,但却性格奇异,常离群索居,不喜合群玩耍。

长大成人后,父母多次催他择偶娶妻,他只是一味不睬,后来实在无奈,便随意指着一尊黄金铸成的美女像对父母说:“若没有这样的金色女子,我就终生不娶。”他本以为这样就可以终身不娶,不想父母真的为他找到了一位叫跋陀伽毗罗尼的迦毗罗女。这位女子生得与黄金女子一般无二,迦叶尊者无奈只好听命于父母。

新婚之夜,新娘愁眉不展,经再三询问,才知道这位女子对于嫁人毫无兴趣,只乐修行。尊者一听,喜出望外。两个人决定互不干扰,各修梵行,轮流睡眠:一人睡时,另一个经行或坐禅,就这样度过了十二年。父母相继谢世后,迦叶尊者自己除去须发、披上法衣,对跋陀伽毗罗尼说:“我出家修行,决心在世间寻找觉悟的圣者。如果找不到这样一位圣人,便自己独立思考,走独觉成佛的路。”遂将家产全部布施,离家而去。两人分手时,大地被他们的出离功德威力所震动。

佛陀察觉到大地的这次震动,知道那意味着有杰出的弟子要来找他。在未通知任何比丘的情况下,他独自上路,走了五里路去见未来的学生——这个慈悲的举动,后来一直被受赞颂。在王舍城与那烂陀之间的路上,佛陀坐在榕树下,等待未来的弟子到达。他并未像普通沙门一样坐在那里,而是展现出一切庄严的佛光。他放光照亮了方圆八十公尺,整片树林呈现一片光明。他示现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庄严相好。当迦叶尊者到达时,看见佛陀坐在那里,充满觉者之光,心想:“这一定就是我要寻找的老师!”他走向佛陀,匍匐在他的脚下,大声说道:“世尊!佛陀是我的老师,我是他的弟子!”这样重复说了三次,世尊说:“如是,迦叶,我是你的老师,你是我的弟子。”并为他开示五蕴之苦和四圣谛法,随后说:“善哉迦叶,快哉迦叶!你将以苦行第一著称于世,为佛教在人间的流传作出巨大的贡献,是故今后当称你为摩诃迦叶。”摩诃迦叶跟随世尊服侍左右,将自己珍贵的帛衣垫在世尊的足下,祈求世尊接受他的供养。世尊慈悲接受了帛衣,把自己的粪扫衣赐给摩诃迦叶,以激励他苦行。从此以后,尊者终生都坚持严格的苦行,甚至一直到老年,仍持守年轻时许下的誓愿。仅仅七天,他就证得了究竟的阿罗汉果,内心解脱一切烦恼。

尊者见世尊赞叹阿兰若法,于是长跪合掌请世尊慈悲垂示。世尊慈悲地教诲他:“比丘在阿兰若处修行,应远离我、法二执,身心清净,行头陀规范。此法有十二个要点:一者,阿兰若,就是远离家人的闲静处,寂静的山野、树林皆可。二者,常行乞食。三者,头陀比丘应不着于色,以平等心哀怜一切众生,不分贫富,依次乞食,不得有所选择。四者,只受一餐。五者,应节量食。六者,控制自己的饮食欲望。七者,应拾取别人抛弃的衣服,洗净后补穿用。八者,少欲知足,只备三衣一钵。九者,冢间住。十者,树下坐法。十一者,于树下坐时,不应对树生贪着。十二者,常坐不卧。要注意系心一处,不要散乱,再进一步深入思维,认识到五蕴本空,灭除诸相。再发菩提心,即可回小向大,修菩萨十地。”迦叶尊者听完非常欢喜,立即付诸实践。他常常在寂静的深山中独自修行,他不顾雨淋日晒,勤苦不倦。或是露天静坐,或是冢间观尸,昼夜正念修习无常、苦、空、无我、不净观,勇猛精进。迦叶尊者一生苦行,直至年老也未曾有丝毫懈怠。世尊劝言:“你今已老,粪扫衣重,可改穿坏色轻衣。”迦叶白世尊言:“世尊,修行苦行使我现在安宁快乐,也可为未来众生照亮前途作出表率。未来世众生想到我修行苦行,会这样想:‘过去有上座六神通,出家日久,梵行纯熟,为世尊所叹,为智慧梵行者之所奉事。他于长夜在寂静处修习,赞叹寂静处,赞叹粪扫衣、乞食法。’凡是知道我苦行的人,都会以清净心随喜,并将由此得到安乐。”世尊很高兴,赞赏他的头陀苦行说:“将来正法的毁灭,不在天魔外道的破坏,而正在僧团的腐化与崩溃!大迦叶的话说得很对,要弘扬佛法,让真理之光永照世间,则必先要巩固僧团。要巩固僧团,就必须过严肃的生活,我的正法,如大迦叶尊者就能负责住持!”并将坐垫让出一半来,当众对大迦叶说:“善哉!大迦叶过来,请坐在我的垫子上。”说着,大千世界为之震动。

有一次,天界之王在灵鹫山上向佛陀敬献金色波罗花,请佛说法,世尊拈花示众,微笑不语。当时座下所有的弟子都不明白,只有大迦叶微笑着,因为他了悟了佛陀的心。佛陀说:“正道大法是无法用眼睛看出来的,只有涅槃寂静的心才能领会。实在的法相其实是没有法相,这是一门微妙玄通的法门,不立文字,是用特殊的教法传授的,我就将这些嘱托给摩诃迦叶。”这就是以心传心,即所谓灵山会上正法眼藏付嘱的拈花微笑,也是禅宗最初的典故。

在佛陀八十岁于拘尸那迦示现涅槃时,尊者正在北方的铎叉那耆国领着五百比丘教化度众,他得知消息后非常伤心,星夜率比丘众来到拘尸那迦。佛陀的弟子们有的愁眉不展,有的伏地痛哭。众生失去了人天导师、失去了皈依,异常悲伤。尊者觉得有必要结集佛陀的教法,于是担起正法流传的重任,在佛陀灭度后的九十日,开始结集三藏,将世尊的法教流传于世。

结集三藏后的大约二三十年,大迦叶忽然想提早入灭。当时,大迦叶的年龄已超过百岁。他即刻走到阿难陀住的地方,付嘱佛陀所说的教法,让阿难陀继续传承下去,然后跃身虚空,到佛陀的八塔一一供养礼拜。回到王舍城,他前去向阿阇世王告辞,守卫说国王在睡觉,他就迳往离王舍城西南的鸡足山走去。当尊者到达此山时,三峰裂开,自然形成他的禅座。他即刻席地而坐,并且说道:“我今将以神通力来保持这个身体,用粪扫衣来盖覆它,等弥勒菩萨降生成佛,我再去拜见他,协助他教化众生!”说完后,鸡足三峰就合起来,隐藏了他的身体。

阿阇世王知道大迦叶尊者入灭的消息,悲伤无比!马上往见阿难陀尊者,要他同登鸡足山一看,当阿难陀尊者和阿阇世王到达鸡足山时,鸡足三峰自然裂开,他们看到大迦叶尊者端然的入灭尽定,身上还覆盖了美丽的天花。他两人供养礼拜退出后,山峰又自然地合起来。

大迦叶尊者以他一生严格的苦行,赢得了僧团的尊重,对佛法的流传有极大的功劳,是僧团之父。

点赞推荐

佛陀会到那里去?一天风雨中,一个名叫郁低耶的苦行者来造访佛陀。阿难陀带领他到佛陀的寮房,把他介绍给佛陀认识。郁低耶坐下后,阿难陀给他送上一条毛巾拭干身上的雨水。郁低耶问佛陀道:沙行乔答摩,究竟世界是永..

有一次,佛陀借住在波婆城一位铁匠淳陀的芒果园中。身为主人的淳陀,因而有机会来见佛陀。见了面,问讯礼敬后,佛陀就问了:「淳陀!你喜欢哪一种修行人的清净修行法门?」「大德!西方的婆罗门,手拿棒杖、水瓶,头..

佛灭后的大师佛陀在七十九岁那一年的夏天雨季,到王舍城避雨安居。三个月安居期结束后,又出发往北方游化,一路上经过那难陀村、罗阅只城,进入离车族人居住的昆舍离城。当出昆舍离城,来到了竹林村时,已经到了隔年..

民国初年,章太炎先生遇到一件事情,这是他的女婿朱镜宙先生告诉我的。

大乘经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世界如何变要看大众是什么想法。于是我们恍然大悟,影响别人思想的人,负的责任最大,能引导人正知正见这是佛菩萨,这是世间的大圣大贤。如果是以邪知见引导一切众生,走了错..

那天,佳芬跟妈妈吵架之后什么都没带,就只身往外跑。

在久远年代以前,有一个很有智慧的国王,名叫“镜面”。在他的国家里,除了他一人信奉佛法的真理之外,臣民们却信仰那些旁门左道,就好像怀疑日月的光明,反而去相信萤火的微亮一样。因此,这位国王常常感到很苦闷,..

从前,舍卫城中有一个富翁,名叫师质,信奉佛教。有一天,他准备了美好的饮食,虔诚地供养佛陀和僧众。佛陀受过供养,又开示一番,就领着众僧回到精舍。归来的半途,佛和僧众在河边的大树底下休息的时候,从树上跳下..

有一天早晨,黎明的曙光正向着大地开展的时候,佛陀在河畔散步。忽然,远远的地方,一个青年像发狂似的向着佛陀奔来,口中还不住叫着“我苦啊!我苦啊!”的声音。青年人走近了佛陀站的地方,佛陀用慈悯的眼光看着他..

旁白:话说学贯古今的苏东坡苏大居士一天正在修习禅定。(苏东坡徐徐出定,捻须而说)苏东坡:妙啊!妙啊!俊儿,俊儿!(俊儿上)俊儿:是,老爷!苏东坡:笔墨伺候!(俊儿端笔墨,递笔,东坡挥毫)俊儿:老爷,这..

如果你看到一颗流星,你能不能把它送给那个苦候已久的男孩。他会告诉你一个关于流星的故事。他曾经含着泪给我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个缘的开始。这个故事也是个缘的开始。缘使得那个男孩和那个女孩成为..

当这栋五层的楼房倒塌时,霜正在一楼的办公室里加班,吃着石给她送来的夜宵。他俩是一对新婚数月的小夫妻,恩爱非常。石比霜大八岁,从三年前认识起便对霜珠似宝地宠爱着。由于两人不在一个城市,几经努力仍无法调动..

从前,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托,蛛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蛛蛛佛性增加了不少。忽然有一天,..

一个个无情的误解,纷乱了幸福的脚步。当命运的死结终于用代价打开,一切都为时已晚。接婆婆来家安度晚年,结果却背离我们的初衷。结婚二年后,先生跟我商量把婆婆从乡下接来安度晚年。先生很小时父亲就过世了,他是..

2003年5月1日,土耳其东南部宾格尔省迪亚巴克尔地区发生里氏6.4级地震,不少建筑物倒塌,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土耳其中央政府和附近省份紧急向灾区派出了救援人员。5月2日清晨,当救援人员将一位身受重伤的孕妇从废..

无住是感应的原理感应,可以说是所有宗教信徒一致希望得到的体证。然而感应处处有,希求却是不可得。因为佛教认为感应是自然理则的运行,是不假外求,自然而有的;若不如是,都是颠倒妄想的魔境。说起感应,真是随处..

成孝法师往生净土前的业障今天我讲一下我对地藏法门这方面的认识,我从初学佛开始,到接触到这本经,我认为这是一本好经,但是对地藏经没有充分认识,忽略了这经的本身意义,就是一味的求愿往生,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庞氏姐妹亲见观音双双出家莫老(莫正熹老居士)继续又说出一段事:香港庇理罗士女书院,和皇仁书院,是同样出名的学院,有一个姓庞的女子,在该女书院读书毕业的。她听闻普陀山有观音现相之事,就从香港跑到上海,她..

我过午不食的经历心情激动,写得比较长,师兄们见谅。末学上周在佛前发愿过午不食,并祈请诸佛菩萨及龙天善神加持。除了实行过午不食的第一天有点不习惯以外,几天以来,由于三宝的加持,末学并没有感到饥饿或者精力..

诵持施送地藏经眼睛放光显神奇我读完地藏经有一个亲身体验,就是我一诵地藏经的时候我眼睛模糊,诵上的时候眼睛很清楚,诵下的时候我就是戴着老花镜,忽然有一天我梦见地藏王菩萨,我这个人悟性低,我也不知道,梦见..

    《佛教故事》感恩您转发支持佛教故事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佛教故事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