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应有的态度与认识


一、深信因果,恭敬得益

印光大师:“欲得佛法真实利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份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学佛要深信因果,明因果之理。不论是“如来成正觉”,或者是“众生堕恶道”,皆不出因果之外。《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积善、积不善,因也。余庆、余殃,果也。

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恐招恶果,预先断除恶因,由此罪障消灭,再努力修善积功累德,直至成佛而后已。众生常种恶因,欲冀望不受恶果,譬如烈日下影之随身,虽欲逃避身影,徒劳奔驰,毫无帮助。无知之人,稍作小善,即望大福报;一遇逆境,稍有不如意,便说:“作善反而遭殃,无有因果”,从此萌生退心。

二、一门深入,福慧双修

“修福更要修慧、修净土”。修福当从断恶修善做起,在道场做义工,必须保持清净心,以成就自己的戒、定、慧为目标,不要贪求福报。工作人员更不能有“我给你修福报的机会”的想法来看待义工。减少、断除烦恼就是修慧,弘一大师云:“欲除烦恼先忘我”。修行不离生活,必须从忘我开始。舍小我乃至无私无我,是断除烦恼、破除我执、修学戒定慧的无上妙方。如能再以“真诚、清净、慈悲”的心来念佛求生净土,就是圆满的福慧双修了。

《印祖文钞》中提及:“念佛之人当吃长素以长养慈悲心,致祥和。如或不能断荤,宜食三净肉及早斋,切勿杀生,尤其是在家中杀生,以家中常愿吉祥,若常杀生,其家变成杀场,冤鬼常聚,不吉祥大矣。”

佛菩萨对我们的帮助,就是将业因果报的道理说清楚,把利害讲明白,然后再将断恶修善的方法,清楚明白地告诉我们,如此而已。真正要做,一定要靠自己,佛菩萨不能代替我们做。

听经闻法,一定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从不间断的学习中体会领悟,并努力做到“解行相应”,日久功深才能产生作用,降服习气,功夫才容易成就。

孔子曰:“多闻阙疑,慎行其余。”这是我们听经、研教应有的态度。听经研教,人人根性不同,往往各有领会,心得不尽相同;也不免各有所疑,疑为大病,不可因疑而对佛失去信心,更不可因疑而误了正行。故应暂时搁置、保留有疑之处,实践、力行正确无疑的部分。这是很重要的修学态度,他日遇到“明师”,或者自己修学的境界提升了,问题自可迎刃而解。

《法照入竹林寺传》中,文殊菩萨告法照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一份恭敬,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常念无上法王,令无休息。”照又问:“当云何念?”文殊菩萨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永不退转。”

都摄六根为念佛秘诀,念佛之时必须摄耳谛听,一字一句清楚分明,勿令空过。佛号从心起,声从口出,又从耳入,相续不断。稍有妄念,即收心念佛,摄耳谛听,不令妄念相续。一切杂念自然渐渐消灭,功夫自然得力。

弘一大师警训:“生不知来处,死不知去处。茫茫苦海,言之痛心。”谨录《龙舒净土文》备说以供参考:

“昼必有夜,必为夜备。暑必有寒,必为寒备。存必有去,必为去备。何为夜备,灯烛床褥。何为寒备,衿裘炭薪。何为去备,福慧净土。”

《阿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因缘是指听经闻法,善根是相信佛法,福德是真正去做,如法修行。三者具足,方能得佛法全部利益。

三、忘我修身,抉择法门

老子云:“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可见“身见”为患之大,我执不可不破!

凡夫所以出不了三界,为有“我”字横在心头。大乘法门之妙,在于把“我”大而化之,起心动念只想众生,不想自己,教你不要在“我”上著想。扩大心量,我见、我相、我执自然化掉。

学佛当求心安理得。因为理得(理明了),所以心安。

印光大师劝初学佛的人,要先念《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安士全书》,更劝一切学佛人“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无非是找自己的毛病而已,像照镜子般找出自己的污垢。

修行要在心地上下功夫,修行不是修出一张伶牙利口,儒家所谓:“学问深时意气平”。

修行之首要便是选择法门。选择法门应从契理、契机入手。古德赞叹《华严经》为根本法轮,是成佛的最上乘法门。《华严经》的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足见极乐世界是修行最圆满、最究竟的皈依处。

期盼四众同修,尤其是净业学人“深体斯旨”,方不辜负弥陀本愿,祖师深心。

四、结语

弘一大师提醒修行人:“功过不能相抵,才符合因果的道理。”否则曾作大善者,再作恶也可以不遭报应,现在作坏事,只要以后作善事来弥补,就可以抵销。这是错乱因果,是错误的知见。修行人断恶,是后不再造,要断恶因、恶缘;修善则是修善因、善缘。如此才能积功累德,破迷开悟,转凡成圣。

点赞推荐

民国初年,章太炎先生遇到一件事情,这是他的女婿朱镜宙先生告诉我的。

大乘经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世界如何变要看大众是什么想法。于是我们恍然大悟,影响别人思想的人,负的责任最大,能引导人正知正见这是佛菩萨,这是世间的大圣大贤。如果是以邪知见引导一切众生,走了错..

那天,佳芬跟妈妈吵架之后什么都没带,就只身往外跑。

在久远年代以前,有一个很有智慧的国王,名叫“镜面”。在他的国家里,除了他一人信奉佛法的真理之外,臣民们却信仰那些旁门左道,就好像怀疑日月的光明,反而去相信萤火的微亮一样。因此,这位国王常常感到很苦闷,..

从前,舍卫城中有一个富翁,名叫师质,信奉佛教。有一天,他准备了美好的饮食,虔诚地供养佛陀和僧众。佛陀受过供养,又开示一番,就领着众僧回到精舍。归来的半途,佛和僧众在河边的大树底下休息的时候,从树上跳下..

有一天早晨,黎明的曙光正向着大地开展的时候,佛陀在河畔散步。忽然,远远的地方,一个青年像发狂似的向着佛陀奔来,口中还不住叫着“我苦啊!我苦啊!”的声音。青年人走近了佛陀站的地方,佛陀用慈悯的眼光看着他..

旁白:话说学贯古今的苏东坡苏大居士一天正在修习禅定。(苏东坡徐徐出定,捻须而说)苏东坡:妙啊!妙啊!俊儿,俊儿!(俊儿上)俊儿:是,老爷!苏东坡:笔墨伺候!(俊儿端笔墨,递笔,东坡挥毫)俊儿:老爷,这..

如果你看到一颗流星,你能不能把它送给那个苦候已久的男孩。他会告诉你一个关于流星的故事。他曾经含着泪给我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个缘的开始。这个故事也是个缘的开始。缘使得那个男孩和那个女孩成为..

当这栋五层的楼房倒塌时,霜正在一楼的办公室里加班,吃着石给她送来的夜宵。他俩是一对新婚数月的小夫妻,恩爱非常。石比霜大八岁,从三年前认识起便对霜珠似宝地宠爱着。由于两人不在一个城市,几经努力仍无法调动..

从前,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托,蛛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蛛蛛佛性增加了不少。忽然有一天,..

一个个无情的误解,纷乱了幸福的脚步。当命运的死结终于用代价打开,一切都为时已晚。接婆婆来家安度晚年,结果却背离我们的初衷。结婚二年后,先生跟我商量把婆婆从乡下接来安度晚年。先生很小时父亲就过世了,他是..

2003年5月1日,土耳其东南部宾格尔省迪亚巴克尔地区发生里氏6.4级地震,不少建筑物倒塌,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土耳其中央政府和附近省份紧急向灾区派出了救援人员。5月2日清晨,当救援人员将一位身受重伤的孕妇从废..

无住是感应的原理感应,可以说是所有宗教信徒一致希望得到的体证。然而感应处处有,希求却是不可得。因为佛教认为感应是自然理则的运行,是不假外求,自然而有的;若不如是,都是颠倒妄想的魔境。说起感应,真是随处..

成孝法师往生净土前的业障今天我讲一下我对地藏法门这方面的认识,我从初学佛开始,到接触到这本经,我认为这是一本好经,但是对地藏经没有充分认识,忽略了这经的本身意义,就是一味的求愿往生,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庞氏姐妹亲见观音双双出家莫老(莫正熹老居士)继续又说出一段事:香港庇理罗士女书院,和皇仁书院,是同样出名的学院,有一个姓庞的女子,在该女书院读书毕业的。她听闻普陀山有观音现相之事,就从香港跑到上海,她..

我过午不食的经历心情激动,写得比较长,师兄们见谅。末学上周在佛前发愿过午不食,并祈请诸佛菩萨及龙天善神加持。除了实行过午不食的第一天有点不习惯以外,几天以来,由于三宝的加持,末学并没有感到饥饿或者精力..

诵持施送地藏经眼睛放光显神奇我读完地藏经有一个亲身体验,就是我一诵地藏经的时候我眼睛模糊,诵上的时候眼睛很清楚,诵下的时候我就是戴着老花镜,忽然有一天我梦见地藏王菩萨,我这个人悟性低,我也不知道,梦见..

诵经送走两冤亲债主我的大灾大难日都出现在佛菩萨圣诞日,三十六岁,四月初八黑夜差点烟闷死,三十七岁又在新天堡车管所出了大车祸,最后二月十九出的车祸,我就在医院急诊室住了十五天,一共在医院住了四十多天,最..

一位北大硕士的学佛之路——人生定位无论在汉地还是藏地,都有一些人从小就因前世同行等流果的熏染,而致很小时便与佛法结下了不解的缘分。如果他们前世与佛的因缘比较深的话,那这一世与佛法的渊源也更为殊胜。他们..

感动:三袋米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

    《佛学入门》感恩您转发支持佛学入门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佛学入门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2/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