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佛教礼仪之仪式的正确做法
(一)问讯
方法:(1)虔诚的合掌,集中注意力,目光注视中指指尖,放松身心。
(2)弯腰约九十度、颈宜直、头不可垂下。表示谦虚的、诚恳的问候、请示。
(3)起来时,手结定印,即是以左手三指包右手三指(右内左外),两大拇指尖相触,两食指指尖相合、竖直。手掌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
(4)经过胸前,表示你和佛菩萨都在我的心中。
(5)伸直腰,举手到眉心,再放掌。
3、作用:表示把佛菩萨、师长及受尊敬的人供到顶门。
(二)合掌
方法:(1)目光垂视,不吃力的注视着中指指尖,身心合一,一心无二用。
(2)身体稍微向前倾,表示谦虚.恭敬,脸部肌肉、眼睑放松,心中只存着一念:我在合掌。
(3)肃立,两脚掌成外八字,脚后跟相聚两寸。
(4)两手掌相合,十指并拢,不可参差分离,或中空弯曲,这是表示统一圆满。手臂靠着身体,手肘成四十五度倾斜,手掌不需要靠着胸部,两掌心间略虚,以轻松、自然为原则。
作用;(1)二手合在一起,表示统一圆满,全心全意。身体上的气通脉顺,心也容易平衡。
(2)合十,象征心的形状、花的形状,代表一片心香。表达诚恳、尊敬,友善。在诵经、喝水、吃饭、工作之前先合掌,能够使心平静.安定、统一、宁静、稳定,注意力会集中,紧张的感觉会缓和,是能达成身心合一的好方法。随时随地合掌,可以收敛散乱心,平定浮躁气。
(3)合掌是练心、修行的方法,也是威仪、礼仪的表现。对人谦虚有礼,能让别人体会到你的诚恳.谦虚、慈悲。
(4)放松身体,气向下降,情绪也会因此而平稳,慈悲心、谦虚心因此而提升,骄慢心、怀疑心、憎恨心因此而消失。
(三)拜佛
方法:(1)肃立合掌,两足成外八字形。脚跟相距约二寸,脚尖距离约八寸。目光则注视两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的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左掌仍举着不动,两膝随即跪下。
(3)跪下后,左掌随随着伸下,按在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掌处。
(4)右掌由拜垫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动半掌,与左掌齐,两掌相距约六寸许。
(5)额头于双手间着地,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此名为“头面接足礼”。
(6)起身时,两手握拳翻转,手掌打开,掌心向下贴地,头离地面或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央(或右膝前方)。
(7)左掌举回胸前,右掌着地将身撑起,直腰起立,双手合掌立直。
(8)两脚尖勿移动或翻转。
拜佛时,不可移动双脚的位置,以免踩到海青,拜时要将臀部置于脚上,不可翘起,如此才合乎礼仪。动作不缓不急、记忆体虔谨、外现恭敬,则能感应道交。礼佛时,应默念偈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缚日罗省”或云:“法王无上尊,三界无伦匹,天人之导师,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灭三祗业,称扬若赞叹,亿劫莫能尽。”
出入佛门之礼仪
1、消假--先到大殿向诸佛菩萨顶礼消假,次至师父处顶礼消假。
2、接驾--见到有法师来,应顶礼接驾。
3、告假--欲离寺前须先向佛菩萨礼拜告假,次向师父告假。
4、送驾--送师父出门当顶礼送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