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而成功


人有竞争之心,绝非错误。竞争之心,至少能够体现人的心有志向、身有勤勉。我熟识的一位出家师父说,佛门事繁,不谈才具的话,唯愿担当者竞相承担之。意思是说,佛门清净,多数出家人以修行求道为己任,但那么多的杂事,总要有愿意承担这些繁剧的人去做。想要担当,一点竞争之心没有,事情也是做不好的。

无论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有了这份担当心、竞争心、进取心,便就有了成败之别。尤其是尘世中人,在家居士,有经商、务工、教书、耕田、做官的等等,成败之别更是渗入其生活的细微点滴之中,只会将之看得更重。

现在有不少人,惑于社会上流行的所谓成功学培训,枉费金钱,受人愚弄,实在是可悲。其实,成功之要诀,早已经有了,而且,就在我们身边,无须远求,无须跋涉。

中国古人就曾论述过成功的要诀,十分精当。那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人的成功,第一要看老天爷赐予的机会;第二要看你所处的环境和已拥有的条件;第三要看你的号召力、团结力和凝聚力,也就是人的条件。

关于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孟子曾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意即人心的力量决定成败。人心凝聚,可以克服天时地利的缺陷。他还进一步论述道,顺天道而行的人,获得的帮助就多,天下人都会归顺他,最终走向成功;背道而驰的人,则众叛亲离,最终走向失败。

从刘备漂泊流离的一生来看,基本上就是以“人和”来克服种种天时地利缺陷的典范。他虽自称是皇家后裔,但无立足之地,带领老弱病残,寄人篱下,随时面临被人消灭或吞并的危险。从天时来看,他出身寒微,起点为零;从地利来看,他北临曹氏大兵压境,东依孙吴虎视眈眈。但他能够团结上下,广聚人才,不耻三顾。这就是人和。

当然,历史上也会出现偶然的个例,那些不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却能够成功的。还是拿三国来说,董卓就是个典型。他本是一路不起眼的军阀,但恰逢政权有难,召他入朝,使他坐大。他是典型的人神共愤的一个坏蛋,却掌握大权,威福天下。但很快就倒台了,而且死得很惨。这就验证了《孙膑兵法》里的一句补充:“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但这个论述,还是有其缺陷的。因为天时、地利、人和,主要还是讲战争,讲政治斗争的。孟子当时讲这话,也是针对战争而言。具体应用到某一个人的成功,就未必那么恰如其分。尤其是,天时、地利,都不是人可以选择的,“人和”倒是跟人有关,但如何达到人和,也没有具体描述。所以,仅凭这六个字,恐怕不能成为一个人追求成功的警训。因为这六个字,从很大程度上,磨灭了人自己的力量,会让很多人把不成功的因素,归结到自己没有天时地利——楚霸王不就说:非汉亡我,天也。他责怪老天爷对他不够好,这实在是冤枉老天了。

因此,我们还要用正法来修证所谓成功,其实在佛法里早已给了我们最圆融的开示。其中,最足以使我们豁然开朗的,便是《阿弥陀经》里佛陀所讲: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在这里,佛陀是教导我们,要想往生西方极乐净土,需具备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而执持佛的名号,就是反复修证、培植、巩固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的。事实上,这个道理,用于世间,亦能使人成就。从佛法的角度来看,善根就是对贪瞋痴的厌离,称为三善根;福德,即一切善行之利益;因缘,就是成就善恶果报的外部条件。晋朝刘琨说:“臣以顽蔽,志望有限,因缘际会,遂忝过任。”说我这个人非常顽皮愚蠢,没什么志向,但因为非常偶然的机会,才担任了现在的职位。原文中所说“各种偶然因素正巧碰在了一起”,即是因缘和合。

我们从现代人的思想观念来看,善根就是一个人内心对善恶的分辨能力,就是一枚种子;而福德,就是一个人的威望、威信、说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最后的这个因缘,就是机遇。

但是,这三个因素,并非是孤立的。严格来说,善根为第一,因为有了善根,才能自然流露善行,因此才能积累福德。而机会或者机遇,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实际上就蕴藏在诸多福德之中。所以说,佛法说一切法皆为心法,真实不虚。比如你没有善根,只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才有善行,这种善行,因为不自然,非真诚流露,所以,必然不能持久,也不能感人,更何况是感动天人神佛?这就是古人所谓的“有心为善,虽善不赏”的意思。

我们以著名的苹果电脑之父乔布斯一生为例,所谓善根福德因缘,真是历历在目。

乔布斯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很关注内心的修炼。他在十九岁时,就曾放弃一切,跑到印度去学习灵修,结果搞得几乎流落街头。我们从这一点来看,他是非常有灵性的,也是非常内省、真诚的人。我觉得,这其实就是他的一种善根。尽管他并没有清晰地表达出来:我要用计算机技术为人类造福。但是,他潜伏的念头,其实就是如此,他至少意识到,未来的计算机将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变得更加便利和快捷。因此他对计算机很着魔,穷得要死,仍然孜孜不倦。

因为有了这种善根,所以乔布斯在创业初期的坚韧勤苦,以及他过人的技术洞察力,就非常容易被人发现。他的这种精神,就非常容易获得别人的赞助。在乔布斯二十一岁那年,当他正在自己的车库里挥汗如雨地组装那些当时闻所未闻的电脑时,一位叫马尔库拉的百万富翁发现了他的产品,经过反复思量,这个富翁终于被乔布斯的产品和精神感动,决定把自己的宝全都压在乔布斯身上。

马尔库拉提供了六十九万美元给乔布斯,这在当时,是一个惊人的巨额款项。这也是乔布斯的苹果电脑最终走向成功的转折点,短短几年后,乔布斯就成了亿万富翁。

我觉得,马尔库拉之所以会帮助乔布斯,固然是因为他认为乔布斯的商业头脑可以为他赢利。但是,我们想象一下,假如乔布斯仅仅拥有一项新技术,但他人格不堪,非常狡诈,没有吸引人的聪慧、坚韧和灵性,人家也顶多收购一下他的技术而已,不会也不敢拿自己的身家去跟他合作。人家跟他合作,首先是看中了乔布斯这个人,而非单单这项技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就是乔布斯的福德。

后来,乔布斯的苹果电脑业绩被IBM撵上,节节败退。这位苹果电脑的创始人,竟然被董事会驱逐出门。一九八六年,乔布斯不得不另起炉灶,离开了苹果整整十年。直到一九九六年,苹果公司已经彻底衰微,请求乔布斯重返岗位,拯救苹果。乔布斯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并且推出了让世人为之疯狂的iphone,让苹果再次辉煌。

我认为,乔布斯能够有机会重新执掌苹果的大权,就是一种因缘。而这种因缘,其实深植于其福德之中。苹果身陷危机,董事会可以向全世界征求贤能,但却最终选择了乔布斯,苹果董事会当年驱逐乔布斯,双方已经结下了不快。但是,苹果董事会通过对乔布斯以往的所作所为判断,乔布斯不是一个记恨的人,他的胸怀足够宽广,因此才发出邀请。

我们梳理这些,才能知道,成功学确实有,但以现代人浮躁的心性,也只能是学点口号,掌握点皮毛,怎能领悟成就自己的深邃真知?成功之学,就在佛法之中。深入佛法,在佛陀教言的指引下我们的心性才能获得安定宁静,才能真正契入成功的真谛。这也体现了佛陀无上的慈悲与智慧,既能指导我们修行,得解脱,也能教我们如何在世间做人、做事。

点赞推荐

问:我们要往生净土,修学佛法就要听法师的,而法师又这么多,说法又各不相同,我们怎么依止才对呢?常敏法师:我们修学佛法,要听从世尊的劝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学习佛法还是要有自己的发心,要..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当有了堕胎之事以后就会有婴灵形成,这与时间没有关系,即使你是怀孕一日,堕胎了都是会有婴灵形成。堕胎婴灵非常难超度,一定要真诚忏悔,真诚做功德。堕胎婴灵,为他们诵经念佛、做各种善行,功德回向他们离苦得乐..

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般表述为大慈大悲,或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做到真实无伪的程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实无伪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证到了空性,从空性升华的慈悲心才够得上这样的水平。那么..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程,佛法给我带来了诸多人生改变。佛法不仅..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

超度婴灵的心愿语:想对你说的话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我的宝宝,真要下笔,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首先,我最想说的是:对不起,由于我的无知,没能把你们平安的带到这世上,我无数次的想,如果我还能再遇见你们,我一..

圣空法师开示:修禅的也得念佛开示:圣空法师摘自:《楞严经要解》第一卷你看外面坐着很多人,门外和门里的能一样吗?不一样。门外的看不见我,门里的能看见我是不是?门外的只能听到我的声音,见不到真实之相。门外..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于诸僧海,自感僧福;非谓行缺而消信施。故经云:桥度物也。破戒之人,虽入地狱;口说善法,令生信故。【大意】佛在世时,真实修行的人多,成就圣道的人也多;末..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你跟你本来的面目不相应嘛。你本来不是这样,你一定要这样,你抗拒真如的结果,你就不安嘛。这个机器的设计本来不是这样操作的,你操作错误,你就跟它原来的设计..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示现感应,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告诉你:不要以为我们佛菩萨不存在,你最近修行很到位,我们来鼓励一下你。但是,有感应不能执著于它,不要天天修法的生活就想:..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这个地方是很重要!这个“妙音”,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你看佛菩..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问: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安法师答:这几句经文是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摄住,摄在一精明,然后这句佛号声声相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

    《基础》感恩您转发支持基础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基础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254/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