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万老人:释教三字经


(按:本文为明朝吹万老人所著《释教三字经》,经印光大师、杨仁山居士修订而成,简述佛教历史与要义。)

壹、佛教起缘

【法界生起】

无始终,无内外,强立名,为法界。法界性,即法身。因不觉,号无明。

空色现,情器分,三世间,从此生。迷则凡,悟则圣。真如体,须亲证。

【证道成佛】

证者谁?释迦尊,大悲愿,示诞生。处王宫,求出离,夜逾城,人不知。

入雪山,修苦行,六年间,习寂定。从定起,出山来,坐树下,心境开。

天龙喜,魔胆落,睹明星,成正觉。

【启教传道】

启大教,说华严;刹尘海,现宝莲。愍凡愚,不能听,隐尊特,显劣应。

说阿含,第二时。四谛法,接小机。证四果,出生灭。演方等,破法执。

第四时,谈般若,二乘转,教菩萨。开显圆,法华会,学无学,得授记。

涅槃经,最后说,显真常,扶戒律。五时教,如是说。亦融通,亦分别;化道圆,归真际。

【结集三藏】

双树间,吉祥逝。荼毗后,分舍利。阿育王,变古制,碎宝末,造浮图,役鬼神,遍阎浮。

优填王,始造像,令后人,修供养。大迦叶,命阿难,结集经,石窟间。修多罗,是经藏;毗奈耶,是律藏;阿毗昙,是论藏。

正法隆,外道丧。藏分三,部十二。遇有缘,作佛事。

贰、中国佛教

【佛法东来】

汉明帝,梦金人,求圣教,遣蔡愔。腾兰来,经像至。初译经,四十二。

道教徒,兴恶念,请焚经,为试验。道经毁,佛经全,光炽盛,耀人天。

善男女,皆生信,求出家,期亲证。建十寺,安僧尼。三宝备,始于兹。

溯源流,知宗派,宗有十,分大小。

【十宗】

〖小乘二宗〗

成实宗,六代盛;高僧传,可为证。

俱舍宗,陈至唐,五代后,渐微茫。

此二宗,是小乘。律大小,七大乘。

〖禅宗〗

传心印,为禅宗;佛拈花,迦叶通。授阿难,为二祖,次第承,皆可数。

第十二,号马鸣,造起信,大乘兴。十四祖,名龙树,入龙宫,华严遇,传世间,法雨注;造诸论,施甘露。廿八祖,达磨尊,来东土,示性真;离文字,要亲证。有慧可,得心印。传僧璨,为三祖。信心铭,超今古。

第四祖,名道信,知无缚,解脱竟。五祖忍,居黄梅,东山上,道场恢。

第六祖,名慧能,传衣钵,道大行。六祖下,二禅师,南岳让,青原思。

南岳下,一马驹,踏杀人,遍寰区。青原下,一石头,石头路,滑似油。

分五家,派各别:临济宗,行棒喝,玄要分,宾主别,人与境,夺不夺;沩仰宗,示圆相,暗机投,义海畅;曹洞宗,传宝镜,定君臣,行正令;云门宗,顾鉴咦,一字关,透者希;法眼宗,明六相,禅与教,无两样。

〖律宗〗

既明宗,须知律;持五戒,本乃立。为沙弥,持五戒;比丘僧,具足戒,戒二百,又五十;尼增百,戒始足;梵网戒,制菩萨,重有十,轻四八。

律门祖,优婆离,承佛印,肃清规。先束身,次摄心,得圆通,证道深。

唐道宣,精毗尼,大小乘,咸总持。宋元照,继其后,著述多,善分别。

既明律,须研教,辩权实,判大小。

〖天台宗〗

北齐朝,有慧文,读中论,得其精;祖龙树,立三观,空假中,归一贯。

传弟子,南岳思,止观法,万世师。第三世,有智者,演教观,判高下;藏与通,别与圆,此四教,至今传。谈性具,善恶兼,百界如,有三千。

此一派,号天台;宗法华,佛慧开。

〖贤首宗〗

华严经,最尊胜,初传来,在东晋。杜顺师,是文殊,阐华严,盘走珠。

第一传,得智俨,作搜玄,记十卷。第二传,是贤首,探玄记,世希有。

清凉疏,释新经;并作钞,博而精。小与始,终与顿,至于圆,五教振。

四法界,十玄门,暨六相,义最纯。因赅果,果彻因,摄万法,归一真。

圭峰密,疏圆觉,大钞详,小钞略。此一派,贤首宗,亦行布,亦圆融。

〖慈恩宗〗

唐玄奘,游西域,学瑜伽,祖弥勒;传戒贤,大论师,亲传授,历年时。

归长安,传窥基,通因明,善三支;成唯识,作疏记,破邪宗,伸正义。

有现量,有比量,究竟依,圣教量。遍计执,依他性,二者离,圆成证。

此一宗,号慈恩,先谈相,后显真。

〖三论宗〗

三论宗,传最古,秦罗什,来兹土。真空义,唯第一,群弟子,竟传习。

曰中论,曰百论,十二门,为三论。唐吉藏,施大功,三论疏,传海东。

法藏释,十二门,宗致记,至今存。

〖密宗〗

善无畏,至长安,唐一行,受真传。作疏释,大日经;真言教,始得明。

金刚智,及不空,接踵来,广流通。灌顶法,不轻授;非法器,转获咎。

立禁令,自明始,秘密宗,敕停止。

〖净土宗〗

晋慧远,住匡庐,结莲社,德不孤。魏昙鸾,修妙观,生品高,瑞相现。

唐道绰,暨善导,唱专修,为妙道;此法门,三经说,大经该,小经切。

观经语,最惊人,许五逆,得往生。三藏教,所不摄,佛愿力,诚难测,一称名,众罪灭;临终时,佛来接,下中上,根不齐,一句佛,同生西,既往生,皆不退,亲见佛,得授记,净土宗,真简要,协时机,妙中妙。

叁、佛法概论

【忏法】

上十宗,已说完,忏悔法,更须深。慈悲忏,何人集,志公等,高僧十。

梁武帝,心至诚,度故妻,脱蟒形。唐悟达,有夙业,人面疮,生于膝,遇神僧,为洗怨,三昧水,浇既痊。作水忏,后世传,如法行,利无边。

【诸法】

为学者,须知法。染与净,善分别。

〖五蕴〗

色受想,并行识,此五蕴,本空寂。

〖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此六根,须应记。

〖六尘〗

色声香、味触法,此六尘,亦须识。

〖十二处〗

前六根,与六尘,十二处,常相亲。

〖十八界〗

根尘接,有六识。十八界,从此立。

〖转八识成四智〗

末那识,为第七;阿赖耶,第八识。八种识,为心王。转成智,性发光。

大圆镜、平等性、妙观察、成所作。此四智,一心圆。八识转,体用全。

〖三身〗

曰法身,曰报身,曰应身,是三身。自受用,他受用,一报身,说二用;胎生身,变化身,此二种,皆应身。约为三,开为五;相无定,随机睹。

〖五眼〗

有肉眼,有天眼,有慧眼,有法眼,并佛眼,名五眼。见所见,皆无限。

〖六通〗

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境通,漏尽通。圣与凡,各不同。

〖四谛〗

曰苦、集,曰灭道,四谛法,须寻讨。

〖十二因缘〗

自无明,至老死,十二因,为缘起。顺流转、逆还灭。当处空,无分别。

〖六度〗

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进度、禅定度、智慧度,自他苦,从此度。

〖四无量心〗

慈与悲,喜与舍,四无量,称圣者。

〖涅槃四德〗

曰常、乐,曰我、净,此四德,涅槃证。

【十界】--正报

有情界,说六凡,三途苦,须先论。曰地狱,曰饿鬼,曰畜生,苦无比。

曰天道,曰人道,曰修罗,乐事少。曰声闻,曰缘觉,取灭度,为独乐。

曰菩萨,曰如来,抚众生,如婴孩。此四圣,并六凡,为十界,一性含。

【器世间】--依报

既论身,须论土,土为依,身为主。四大洲,共铁围,七金山,绕须弥。

为大地。风力持,水火金,不相离。水轮含,十方界。性流动,如何载?

业力持,得自在。风金摩,火现彩。庵摩果,比阎浮,果体圆,圆如球。

彼上下,与四周,人与物,如何留?楞严经,秘密说,善会通,不可执。

日与月,绕虚空,不堕落,谁之功。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三世改。

南与北,西与东,并四维,上下通,观十方,人在中。人居地,地居空,数此地,至大千。

凡圣居,各有缘。同居土,方便土,实报土,寂光土,分四土,自台教。

前二粗,后二妙。法性土,净化土,染化土,分三土。

贤者教,如是说,从本源,生枝节。婆婆界,极乐界,华藏界,及余界,界非界,非界界,重重界,各无碍。

【劝学】--次第

学佛者,首在信;信而解,解而行;由解行,至于证。识次第,辨邪正。

宗说通,理事融。破我执,第一功。四句离,百非遣。妄念消,真性显。

【古德】

古之人,行履笃;言不诳,心不曲。守清素,如慧开,竭尽施,不积财。

自洁者,如道林,入深山,远女人。尊师者,如道安,服苦役,心自甘。

孝亲者,如道丕,为养母,自忍饥。父捐躯,为报国,丕苦求,骨跃出。

高尚者,如道恒,避荣命,入深山。感应者,如道生,石头点,听讲经。

求通经,如灵辨,骨肉穿,妙义显。冲举者,尼净检,凌霄去,身冉冉。

神解者,李通玄,华严论,千古传。机捷者,灵照女,老庞公,徒延伫。

举十德,励初学,依此修,成正觉。

【余韵】

三字偈,随分说,如风过,万籁歇。非有言,非无言,会此意,是真诠。

点赞推荐

问:我们要往生净土,修学佛法就要听法师的,而法师又这么多,说法又各不相同,我们怎么依止才对呢?常敏法师:我们修学佛法,要听从世尊的劝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学习佛法还是要有自己的发心,要..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当有了堕胎之事以后就会有婴灵形成,这与时间没有关系,即使你是怀孕一日,堕胎了都是会有婴灵形成。堕胎婴灵非常难超度,一定要真诚忏悔,真诚做功德。堕胎婴灵,为他们诵经念佛、做各种善行,功德回向他们离苦得乐..

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般表述为大慈大悲,或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做到真实无伪的程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实无伪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证到了空性,从空性升华的慈悲心才够得上这样的水平。那么..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程,佛法给我带来了诸多人生改变。佛法不仅..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

超度婴灵的心愿语:想对你说的话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我的宝宝,真要下笔,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首先,我最想说的是:对不起,由于我的无知,没能把你们平安的带到这世上,我无数次的想,如果我还能再遇见你们,我一..

圣空法师开示:修禅的也得念佛开示:圣空法师摘自:《楞严经要解》第一卷你看外面坐着很多人,门外和门里的能一样吗?不一样。门外的看不见我,门里的能看见我是不是?门外的只能听到我的声音,见不到真实之相。门外..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于诸僧海,自感僧福;非谓行缺而消信施。故经云:桥度物也。破戒之人,虽入地狱;口说善法,令生信故。【大意】佛在世时,真实修行的人多,成就圣道的人也多;末..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你跟你本来的面目不相应嘛。你本来不是这样,你一定要这样,你抗拒真如的结果,你就不安嘛。这个机器的设计本来不是这样操作的,你操作错误,你就跟它原来的设计..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示现感应,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告诉你:不要以为我们佛菩萨不存在,你最近修行很到位,我们来鼓励一下你。但是,有感应不能执著于它,不要天天修法的生活就想:..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这个地方是很重要!这个“妙音”,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你看佛菩..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问: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安法师答:这几句经文是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摄住,摄在一精明,然后这句佛号声声相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

    《吹万老人》感恩您转发支持吹万老人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吹万老人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951/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