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八


楞严经卷八

阿难。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犹如捏目。乱花发生。颠倒妙圆真净明心。具足如斯虚妄乱想。汝今修证佛三摩提。于是本因。元所乱想。立三渐次。方得除灭。如净器中。除去毒蜜。以诸汤水。并杂灰香。洗涤其器。后贮甘露。云何名为三种渐次。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进。违其现业。云何助因。阿难。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谓。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云何正性。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常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是则名为。第二增进修行渐次。云何现业。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阿难。是善男子。欲爱干枯。根境不偶。现前残质。不复续生。执心虚明。纯是智慧。慧性明圆。莹十方界。干有其慧。名干慧地。欲习初干。未与如来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圆妙开敷。从真妙圆。重发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余。中道纯真。名信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圆通。阴处界三。不能为碍。如是乃至过去未来。无数劫中。舍身受身。一切习气。皆现在前。是善男子。皆能忆念。得无遗忘。名念心住。妙圆纯真。真精发化。无始习气通一精明。惟以精明进趣真净。名精进心。心精现前。纯以智慧。名慧心住。执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定光发明。明性深入。惟进无退。名不退心。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犹如双镜。光明相对。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戒心住。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愿心住。

阿难。是善男子。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晖。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心中发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名修行住。行与佛同。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既游道胎。亲奉觉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

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喜行。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嗔恨行。种类出生。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无尽行。一切合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名离痴乱行。则于同中显现群异。一一异相。各各见同。名善现行。如是乃至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无著行。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蜜多。名尊重行。如是圆融。能成十方诸佛轨则。名善法行。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真无为。性本然故。名真实行。

阿难。是善男子。满足神通。成佛事已。纯洁精真。远诸留患。当度众生。灭除度相。回无为心。向涅槃路。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坏其可坏。远离诸离。名不坏回向。本觉湛然。觉齐佛觉。名等一切佛回向。精真发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处回向。世界如来互相涉入。得无挂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于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净因。依因发挥。取涅槃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圆成就。不失众生。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即一切法。离一切相。惟即与离。二无所著。名真如相回向。真得所如。十方无碍。名无缚解脱回向。性德圆成。法界量灭。名法界无量回向。

阿难。是善男子。尽是清净四十一心。次成四种妙圆加行。即以佛觉。用为己心。若出未出。犹如钻火。欲燃其木。名为暖地。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碍。名为顶地。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怀非出。名为忍地。数量销灭。迷觉中道。二无所目。名世第一地。

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净极明生。名发光地。明极觉满。名焰慧地。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尽真如际。名远行地。一真如心。名不动地。发真如用。名善慧地。

阿难。是诸菩萨。从此已往。修习毕功。功德圆满。亦目此地。名修习位。慈阴妙云。覆涅槃海。名法云地。如来逆流。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觉际入交。名为等觉。

阿难。从干慧心。至等觉已。是觉始获金刚心中。初干慧地。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奢摩他中。用诸如来毗婆舍那。清净修证。渐次深入。

阿难。如是皆以三增进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当何名是经。我及众生。云何奉持。

佛告文殊师利。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亦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亦名。大方广妙莲花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汝当奉持。

说是语已。即时。阿难及诸大众。得蒙如来开示。密印般怛啰义。兼闻此经了义名目。顿悟禅那。修进圣位。增上妙理。心虑虚凝。断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慈音无遮。善开众生微细沉惑。令我今日。身意快然。得大饶益。世尊。若此妙明真净妙心。本来遍圆。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本元真如。即是如来成佛真体。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等道。世尊。此道为复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生起。世尊。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燃。堕无间狱。琉璃大王。善星比丘。琉璃为诛瞿昙族姓。善星妄说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狱。此诸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彼彼发业。各各私受。惟垂大慈。发开童蒙。令诸一切持戒众生。闻决定义。欢喜顶戴。谨洁无犯。

佛告阿难。快哉此问。令诸众生。不入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阿难。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着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此名内分。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眄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心存佛国。圣境冥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沉。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已。无食无饮。经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沉。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循造恶业。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阿难。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

云何十因。阿难。一者。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如人以手自相磨触。暖相现前。二习相然。故有铁床铜柱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二者。贪习交计。发于相吸。吸揽不止。如是故有积寒坚冰。于中冻冽。如人以口吸缩风气。有冷触生。二习相凌。故有吒吒波波啰啰。青赤白莲。寒冰等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多求。同名贪水。菩萨见贪。如避瘴海。三者。慢习交凌。发于相恃。驰流不息。如是故有腾逸奔波。积波为水。如人口舌自相绵味。因而水发。二习相鼓。故有血河灰河。热沙毒海。融铜灌吞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我慢。名饮痴水。菩萨见慢。如避巨溺。四者。嗔习交冲。发于相忤。忤结不息。心热发火。铸气为金。如是故有刀山铁橛。剑树剑轮。斧钺枪锯。如人衔冤。杀气飞动。二习相击。故有宫割斩斫。剉刺捶击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嗔恚。名利刀剑。菩萨见嗔。如避诛戮。五者。诈习交诱。发于相调。引起不住。如是故有绳木绞校。如水浸田。草木生长。二习相延。故有杻械枷锁。鞭杖挝棒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奸伪。同名谗贼。菩萨见诈。如畏豺狼。六者。诳习交欺。发于相罔。诬罔不止。飞心造奸。如是故有尘土屎尿。秽污不净。如尘随风。各无所见。二习相加。故有没溺腾掷。飞坠漂沦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欺诳。同名劫杀。菩萨见诳。如践蛇虺。七者。怨习交嫌。发于衔恨。如是故有飞石投砺。匣贮车槛。瓮盛囊扑。如阴毒人。怀抱畜恶。二习相吞。故有投掷擒捉。击射抛撮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家。名违害鬼。菩萨见怨。如饮鸩酒。八者。见习交明。如萨迦耶见。戒禁取。邪悟诸业。发于违拒。出生相返。如是故有王使主吏。证执文藉。如行路人。来往相见。二习相交。故有勘问权诈考讯。推鞫察访。披究照明。善恶童子。手执文簿。辞辩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恶见。同名见坑。菩萨见诸虚妄遍执。如入毒壑。九者。枉习交加。发于诬谤。如是故有合山合石。碾硙耕磨。如谗贼人。逼枉良善。二习相排。故有押捺捶按。蹙漉冲度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谤。同名谗虎。菩萨见枉。如遭霹雳。十者。讼习交喧。发于藏覆。如是故有鉴见照烛。如于日中。不能藏影。二习相陈。故有恶友。业镜火珠。披露宿业。对验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覆藏。同名阴贼。菩萨观覆。如戴高山。覆于巨海。

云何六报。阿难。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云何恶报从六根出。一者。见报招引恶果。此见业交。则临终时。先见猛火。满十方界。亡者神识。飞坠乘烟。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明见。则能遍见种种恶物。生无量畏。二者。暗见。寂然不见。生无量恐。如是见火。烧听。能为镬汤洋铜。烧息。能为黑烟紫焰。烧味。能为焦丸铁糜。烧触。能为热灰炉炭。烧心。能生星火迸洒。煽鼓空界。二者。闻报。招引恶果。此闻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波涛。没溺天地。亡者神识。降注乘流。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开听。听种种闹。精神瞀乱。二者。闭听。寂无所闻。幽魄沉没。如是闻波。注闻。则能为责为诘。注见。则能为雷为吼。为恶毒气。注息。则能为雨为雾。洒诸毒虫。周满身体。注味。则能为脓为血。种种杂秽。注触。则能为畜为鬼。为屎为尿。注意。则能为电为雹。摧碎心魄。三者。嗅报。招引恶果。此嗅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毒气。充塞远近。亡者神识。从地涌出。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通闻。被诸恶气。熏极心扰。二者。塞闻。气掩不通。闷绝于地。如是嗅气。冲息。则能为质为履。冲见。则能为火为炬。冲听。则能为没为溺。为洋为沸。冲味。则能为馁为爽。冲触。则能为绽为烂。为大肉山。有百千眼。无量咂食。冲思。则能为灰为瘴。为飞砂砺。击碎身体。四者。味报。招引恶果。此味业交。则临终时。先见铁网。猛炎炽烈。周覆世界。亡者神识。下透挂网。倒悬其头。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吸气。结成寒冰。冻裂身肉。二者。吐气。飞为猛火。焦烂骨髓。如是尝味。历尝。则能为承为忍。历见。则能为燃金石。历听。则能为利兵刃。历息。则能为大铁笼。弥覆国土。历触。则能为弓为箭。为弩为射。历思。则能为飞热铁。从空雨下。五者。触报。招引恶果。此触业交。则临终时。先见大山。四面来合。无复出路。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狮子。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执枪槊。驱入城门。向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合触。合山逼体。骨肉血溃。二者。离触。刀剑触身。心肝屠裂。如是合触。历触。则能为道为观。为厅为案。历见。则能为烧为爇。历听。则能为撞为击。为剚为射。历息。则能为括为袋。为拷为缚。历尝。则能为耕为钳。为斩为截。历思。则能为坠为飞。为煎为炙。六者。思报。招引恶果。此思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恶风。吹坏国土。亡者神识。被吹上空。旋落乘风。堕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不觉。迷极则荒。奔走不息。二者。不迷。觉知则苦。无量煎烧。痛深难忍。如是邪思。结思。则能为方为所。结见。则能为鉴为证。结听。则能为大合石。为冰为霜。为土为雾。结息。则能为大火车。火船火槛。结尝。则能为大叫唤。为悔为泣。结触。则能为大为小。为一日中万生万死。为偃为仰。

阿难。是名地狱十因六果。皆是众生迷妄所造。若诸众生。恶业圆造。入阿鼻狱。受无量苦。经无量劫。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则入八无间狱。身口意三。作杀盗淫。是人则入十八地狱。三业不兼。中间或为一杀一盗。是人则入三十六地狱。见见一根。单犯一业。是人则入一百八地狱。由是众生。别作别造。于世界中。入同分地。妄想发生。非本来有。

复次。阿难。是诸众生。非破律仪。犯菩萨戒。毁佛涅槃。诸余杂业。历劫烧燃。后还罪毕。受诸鬼形。若于本因。贪物为罪。是人罪毕。遇物成形。名为妖鬼。贪色为罪。是人罪毕。遇风成形。名为魃鬼。贪惑为罪。是人罪毕。遇畜成形。名为魅鬼。贪恨为罪。是人罪毕。遇虫成形。名蛊毒鬼。贪忆为罪。是人罪毕。遇衰成形。名为疠鬼。贪骜为罪。是人罪毕。遇气成形。名为饿鬼。贪罔为罪。是人罪毕。遇幽为形。名为魇鬼。贪明为罪。是人罪毕。遇精为形。名魍魉鬼。贪成为罪。是人罪毕。遇明为形。名役使鬼。贪党为罪。是人罪毕。遇人为形。名传送鬼。阿难。是人皆以纯情坠落。业火烧干。上出为鬼。此等皆是。自妄想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妙圆明。本无所有。

复次。阿难。鬼业既尽。则情与想。二俱成空。方于世间。与元负人。怨对相值。身为畜生。酬其宿债。物怪之鬼。物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枭类。风魃之鬼。风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咎征。一切异类。畜魅之鬼。畜死报尽。生于世间。多为狐类。虫蛊之鬼。虫灭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毒类。衰疠之鬼。衰穷报尽。生于世间。多为蛔类。受气之鬼。气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食类。绵幽之鬼。幽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服类。和精之鬼。和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应类。明灵之鬼。明灭报尽。生于世间。多为休征。一切诸类。依人之鬼。人亡报尽。生于世间。多于循类。阿难。是等皆以业火干枯。酬其宿债。傍为畜生。此等亦皆。自虚妄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此妄缘。本无所有。如汝所言宝莲香等。及琉璃王。善星比丘。如是恶业。本自发明。非从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与。自妄所招。还自来受。菩提心中。皆为浮妄虚想凝结。

复次。阿难。从是畜生。酬偿先债。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众生。还复为人。返征其剩。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则于人中。不舍人身。酬还彼力。若无福者。还为畜生。偿彼余直。阿难。当知若用钱物。或役其力。偿足自停。如于中间杀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经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转轮。互为高下。无有休息。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寝。汝今应知。彼枭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顽类。彼咎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愚类。彼狐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佷类。彼毒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庸类。彼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微类。彼食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柔类。彼服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劳类。彼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文类。彼休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明类。彼诸循伦。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达类。阿难。是等皆以宿债毕酬。复形人道。皆无始来。业计颠倒。相生相杀。不遇如来。不闻正法。于尘劳中。法尔轮转。此辈名为。可怜愍者。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循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淫中。心不流逸。澄莹生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如是一类。名四天王天。于己妻房。淫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命终之后。超日月明。居人间顶。如是一类。名忉利天。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间世。动少静多。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类。名须焰摩天。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命终之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如是一类。名兜率陀天。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命终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类。名乐变化天。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终之后。遍能出超化无化境。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阿难。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

点赞推荐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十、复明径路修行径中之径者,此有二义:一者,余门学道,万里迢遥,念佛往生,古称径路。而念佛一法,复有多门,今此持名,是为径路之中,径而又径。鹤冲鹏举,骥骤龙飞,不疾不行,而速而至,径中径矣。《弥陀疏钞..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演培法师(1917~1996年)江苏江都人,俗姓李。号谛观。年十二,依高邮临泽福田庵常善和尚披剃。十八岁,于宝应福寿院受具足戒。初就观宗讲寺受天台教观,次游闽南、觉津、汉藏诸学院,研习性、相二宗之旨,兼闻西藏..

敏不息尊者敏不息尊者,敏,即智。尊者机根聪明锋利,又勤于修习,己获佛的智慧,有如江水川流不息,既断烦恼,达于法空,破吾我之相,破一异之相,怜悯众生不知是法空,一心欲拔苦得乐,便随其意而拔苦与乐,永不止..

关于婴灵超度的亲身经历缘主的劝谏文日后我们把缘主写的文章,也专门整理下,名字便叫做《关于婴灵的缘主劝谏文》,便按照第一、二、三篇的顺序来发。也希望很多已经超度过的缘主,都可以把自己的经历写一下,或许师..

去佛教修行之前,先学学佛教是如何戒酒的我们都知道,酒戒是释教底子五戒之一,假如受了酒戒,就不能够再喝酒了。那佛陀为什么要拟定酒戒呢?其实酒戒只是遮戒,不是性戒,喝酒自身并没有多大的过错,但是假如喝酒多..

在佛陀时代,摩竭陀国的王舍城中,住有一个名叫室利笈多的人,他在王舍城中,也有些名望,所以大家称他为室利笈多长者,但他却是露形裸体外道的忠实信徒。佛陀是救人救世并救一切众生的大慈悲父,只有劝化外道,改邪..

以下以五个故事来说明,情缘与爱欲的感人及对修行影响的深远,希望药师山佛弟子们深思。故事(一)话说三千五百年前,释某某为道场高僧,多生多世为清修者,以戒为师,累生累世以办道业、盖道场成就众多修行者,是一..

一般我们只能看到经书上所记述的,五阴净了是何等何等的境界。实际上到了真净现前时,我们还是难以区别啊!我在云居山跟随虚云老和尚的时期,有过一个亲身的体会。老和尚那时已是一百一十八岁了,他在中午休息时,有..

一点事情不如你的意,马上那个无明就来了,这也是业啊,修行就叫你在境界上面修,看你念头动不动啊!一切好好的,如你的意,那哪叫修啊?一个事情不如意马上就不行了,那就不叫修啦。就在不如意事上才能修啊,才叫改..

佛法传到中国来,唐、宋大兴的时期,多少文人、伟人在宗门下这个法门上得到了大的利益。到明朝时期就出现了一千七百公案。宗门下这一法是直接了透、最上乘的法。如果你过去真的有个深厚的善根,在这个法门上也修行过..

遍计执:错误的联想 这个遍计执的意思,简单地讲,就是一种相似的影像,就是我们的内心跟外在人事的境界接触的时候,我们会产生一个感受,这个感受接下来就会产生很多很多的想法,这个想法就有问题了,心中就有很多..

不论怎么称心如意,不能没有危机意识。(图像来历:材料图像)人在人间日子,尽管将来一往无前,春风得意,处处逢源,样样利市;可是,不论你再怎么称心如意,都不能没有危机意识。飓风来了,你需求有预备洋钉木板的..

般若是梵语(prajna),又作波若、般罗若、钵剌若。华译为智慧,谓通达诸法之智,及断惑证理之慧,是名智慧。般若可分为三种:一、实相般若:实相(梵语dharmata)即众生本具真如,离一切虚妄相,为般若之实性,这是..

般若(bōrě),梵语prajna的音译。又译作“波若”、“钹若”、“钹罗若”、“班若”、“般罗若”、“般赖若”等 ,意为“终极才智”、“辨识才智”。专指:照实认知全部事物和万物本源的才智。以品种而言,般若有..

汉语的“才智”非本有之语词,是出自释教的外来语。如《增一阿含经》曰:“才智无量,决了诸疑。”但梵学以为,智与慧二字又有不同。《大乘义章》九:“照见名智,解了称慧,此二各异”。《瑜伽论记》曰:“梵云般若..

九、巧示因于往生实悟无生者,七地仅名现相,八地乃得无生,而亟欲灭生以求无生,弥求弥远。今以求生净土,乃悟无生,入有得空,即凡成圣,可谓通玄秘诀,换骨神丹。这是教起所因第九重法义净土法门善巧显示:因于信..

佛是指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以及由他所说出、记载在经典中的十方诸佛。譬如: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药师琉璃光佛、阿弥陀佛……等等。以释迦牟尼佛来说,他是佛教的创立者,我们今天所以能听闻佛法,受到佛教的滋润..

    《佛经》感恩您转发支持佛经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佛经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71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