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禅寺_邢台_河北


在邢台西北四十里有个原名玉泉寺,建于唐朝贞观年间,重修于元,正殿、配殿宏伟壮观,为砖木结构,雕梁画栋都具有元代风格,为近世所罕见。皇寺院内,有一棵一千二百五十年的古柏,高达二十多公尺,挺拔苍劲,枝桠繁壮,一年四季郁郁葱葱。民间美传:“每落一鸟,便增加一鸟形花纹,久而久之,柏纹如落鸟之众,落鸟似柏纹之美。在鸟柏的南侧有一泉池,古称“玉泉池”,是古邢台十大名泉之一。泉底石沙如玉,水清见底。水中游鱼翩翩。每当夕阳西坠,在古刹的屋脊飞檐上,在鸟柏的树冠桠杈上,在玉泉池的凉台牌碑上,以及在四周的山林石崖边,均抹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彩辉,景观十分幽静、壮丽。形成了游人神往的美景,这就是著名的邢台八景之一的“玉泉夕照”名胜。

《嘉靖顺德府志》“玉泉寺,在县西北四十里,金大定年建”。清康熙版《邢台县志》寺观条下:玉泉寺“县西北四十里,在马鞍山下俗名黄(皇)寺”。 并录有清人王毓阳《玉泉寺诗》一首,诗曰:

苍松白石两相依,与客攀临眺晚晖;

地迥昙云迷远嶂,林空碧叶舞禅扉。

老僧面壁浑无语,闲鸟依巢解息机;

大觉由来不住相,随绿何必慕袈衣。

清光绪版《邢台县志》记载与康熙志同,并增收明人延廷有关于玉泉寺的诗二首。根据地方史料记载,寺,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为玉泉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因在元代时,元顺帝被明军追杀,曾避难于玉泉寺,而后朱元璋又在此歇兵喂马的缘故,玉泉寺又俗称皇寺。

玉泉寺,始建于唐,重修于金,中兴于元。禅寺营建于太行东麓之龙山下(亦称棋盘山)。轴线建筑存有二殿,唐柏三 株。2002年9月,净慧法师组成玉泉僧团正式接管玉泉寺;次年三月中旬开始进行恢复建设,到2005年时玉泉寺第一期修复工程顺利完成,先后对三宝殿 (原大雄宝殿)、观音殿(原称大佛殿、古称华严殿)进行保护修复,大殿前有自金、元到明清、民国碑刻二十通。新塑佛祖金身12尊,其中观音殿2.8米高红 木(黄花梨)观音像,独木雕成,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价值;并在玉泉禅寺东西两侧新建了殿堂僧舍近百间,总面积达3000多平米;二期扩建工程已经启动, 现在轴线重建了天王殿和山门,治理玉泉池、并重修了玉泉池石栏及停车场。还有修砌部分围墙及河道护坡也在进行当中,计划恢复原有的钟鼓楼及玉泉牌坊等工作 也在积极准备中。从寺院来说,现有的房屋及设施亦有规模,各种设施也自成系统,已经基本上满足佛事活动的需要。

玉泉池

“皇寺村前有一景,家家门前有口井”,“泉水绕街流,吃喝不用愁”,这是流传在邢台市西四十里处皇 寺村一带的民谣。历史上的皇寺村,山上到处是翠柏森森,山下是清泉潺潺,村里村外,到处都是泉水叮冬,小桥流水的美景。玉泉池直径约30米,深约10米, 就象一面大圆镜。泉水千年不竭,不仅可供全村上千人饮用,还可灌溉良田千亩。在这十年九旱的冀南山区,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大泉呢?相传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仙 翁山修练,张果老修成“正果”,名列八仙之后,便每日倒骑白驴,云游四方。一日,他来到皇寺村前的棋盘山上,见到山下无数男女老少,都跪在龙王庙前烧香叩 头,哭告祈雨。这一带已经大旱了三年,连井水都干了,张果老看到这里,心中老大不忍,就从褡裢里取出一只玉杯,倒上一杯仙酒,吹了一口仙气,扔到村西的一 块洼地里。祈雨的人们,猛听得“咔喳”一声巨响,回头一看,玉杯落地,泉水上涌,平地里出现了一个独眼大泉。这就是“玉泉”。玉泉池水涌皎洁若玉,泉水清 澈见底,明代兵备道陈大宾疏凿为池,池壁以料石精砌,国周植柳成行,原池中有凉亭,池坑亩余。

清代诗人宋岳所作《玉泉》诗曰:

半亩虚拟万斛泉,碧云高引日华圆;

山围石窦灵源起,地接仙房喷玉湲。

更喜郊番通禹凿,试听樵夫颂尧天;

新秋胜会当壬戌,图画于今一辋川。

玉泉一年四季,永流不涸,民间俗称“流不干”。泉水东流里许注入皇寺村东一池中,日月积存,永不外溢,又俗称“灌不满”。玉泉寺景色优美,旧志誉为“玉泉夕照”,是邢台八景之一。

玉泉唐柏

在玉泉禅寺院内,有三棵唐柏,历经1200多年的风雨苍桑,其鸟柏高达二十多公尺,挺拔苍劲,枝桠繁壮,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古柏树冠十分繁茂,大致可分七层,其势如烟如云,翠浓异常。由于此古柏位居深山古刹和玉泉环绕之中,常栖息珍禽鸟。再加上树冠 如此庞大,经常迎风自吟。两鸣交响,酷似百鸟鸣唱。据植物学家考证,该古柏树种优异,培土肥美,所以树纹结构异于寻常,民间美传说“每落一鸟,便增加一鸟 形花纹,久而久之,柏纹如落鸟之众,落鸟似柏纹之美。”在寺内的大雄宝殿前,有一棵千年茶柏,与鸟柏一样生长挺拔苍劲,十分繁茂,由于这棵古柏接受了天地 灵气,柏叶也有了仙气,村民常用柏叶泡茶,以驱邪祛病,茶柏气味芳香,口感醇厚,具有强身壮骨,清心健胃的功能。

玉泉寺石刻

在玉泉寺内及周围保存有大量的历代石刻作品,从种类上分,有建筑用的柱础、石台阶、栏板、玉泉排水龙头等;有碑刻,分经幢和石碑两种;再者是与佛教有关的石刻作品,这类有供桌,有石佛像等。

玉泉寺石刻作品,有很多是艺术价值较高的,其寺内所存在的石供桌多为明代作品,雕刻为高浮雕,手法浑圆,线条流 畅,造型生动,内容丰富多彩,刻有花卉、人物、图案、符号等;在寺内有大量的柱础,这些柱础有莲花础、有束腰础、简式,有繁式的,还有精雕的龙纹础等,从 样式断代上有唐、宋、元、清至民国的。

玉泉寺碑刻现在保存下来的有许多,最早为金大定十六年智洪禅师所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最珍贵的为元代至正 十三年(1341)的《重修玉泉禅寺碑》;最能让众人引起反省的是清咸丰九年立《鉴戒碑》;碑文说:清道光年间,寺内殊钦、殊敾等二人任住持期间,“不遵 佛法,不守清净,淫污佛地,秽渎空门,将香火地尽行当出,至寺内空乏,礼佛无人,禅林坍塌,院亭倾圮,观者莫不叹息。”清咸丰初年(1851)殊敩禅师任 住持,见本寺“禅林坍塌,院亭倾圮”,乃“起恢复之心,兴再造之意,募化当地、当房人等,发慈悲之心,将当契抽回,改为租契,作十五年、十年为满,将地尽 归寺内,当价全行施舍,使寺焕然一新,诚盛举也。”《鉴戒》后人说:“自此以后,寺中地亩永不许僧人当卖,亦不许外人私当私买。如有偷当偷买者,人神共 诛,永为鉴戒!”“创业最难,守成不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确矣哉其论乎!沉冥释门之教,当礼菩萨、敦戒业、探释典,广渡普爱,大乘发心,乃不愧为佛子 也。玉泉寺由来久矣,园地四十余亩,旱地顷有余亩,称富饶也。”从碑文中可知当时经事人 “反腐倡廉” 的精神,值得今天众人认真思考和反省。

龙山佛造像

在龙山的保存有较好的佛造像,其中三处位于龙山的北坡的半山腰 处,雕有八尊佛像,共四龛,左侧的一龛有立像两尊,龛为长方形,上部微圆,立佛脚踏莲花座,有背光,头部有损坏,保存基本完好。在立像龛的右侧分别雕有两 龛造像,两龛基本相连,一龛为一佛二菩萨坐像,一龛为一佛两胁侍菩萨立像。另一龛一佛,两胁侍,两力士。造像的头部皆损坏,。在龙山之顶,有一龛佛像,在 山崖上成组雕刻,雕有佛造像十八尊,两组造像皆为围绕主尊坐像,坐西朝东,构成造像群,这些佛像造像也各不相同,有菩萨、观音、释迦佛、阿弥陀佛、药师佛 等等。根据研究,这些造像雕刻精良,雕工细腻,手法娴熟,造型美观,应与玉泉寺有密切的关系,为建寺后雕成,其雕刻年代很可能为唐代晚期。

皇寺古村落

皇寺镇至今保留着古韵,历史上皇寺镇地处要冲,明代这里有皇寺 堡,在镇中原有十字街,镇有东、南、西、北四个阁门,四阁中以东阁最为雄伟,阁门上额有石刻“皇寺”二字,村镇中原有城隍庙,古戏楼、佛爷庙、姑子庵等建 筑,现古镇风貌格局不变,古巷依旧,农户大院,深宅高墙,树木林立,尤其是沿河两侧的民居建筑更具特色,临河的民居和石梯路,古石桥,小河、流水、人家、 古巷及依山而筑的石板山路,形成独具特色的山乡景观,使来到这里的人们看到淳厚的民风,游传统庙会,听美好传说,读着历史上留下的古诗歌,都为之赞叹不已 留恋忘返。一些古建专家来到皇寺后,看到保存至今完好的古镇风貌和沿河的八座古桥,进入与之相联的王家院、姚家院、邓家院后,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的专 家说这里是“北方的周庄”。有的专家说这里是一个民俗馆,特别是这里到春季四山尽绿,临夏日气清凉爽;每当夕阳西坠,在古刹的屋脊飞檐上,在鸟柏的树冠桠 杈上,在玉泉池旁,以及四周的山林石崖边,均抹上了一层金黄色的晖光,景观幽静、秀丽,形成了世人神往的美景。

点赞推荐

问:我们要往生净土,修学佛法就要听法师的,而法师又这么多,说法又各不相同,我们怎么依止才对呢?常敏法师:我们修学佛法,要听从世尊的劝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学习佛法还是要有自己的发心,要..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当有了堕胎之事以后就会有婴灵形成,这与时间没有关系,即使你是怀孕一日,堕胎了都是会有婴灵形成。堕胎婴灵非常难超度,一定要真诚忏悔,真诚做功德。堕胎婴灵,为他们诵经念佛、做各种善行,功德回向他们离苦得乐..

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般表述为大慈大悲,或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做到真实无伪的程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实无伪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证到了空性,从空性升华的慈悲心才够得上这样的水平。那么..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程,佛法给我带来了诸多人生改变。佛法不仅..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

超度婴灵的心愿语:想对你说的话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我的宝宝,真要下笔,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首先,我最想说的是:对不起,由于我的无知,没能把你们平安的带到这世上,我无数次的想,如果我还能再遇见你们,我一..

圣空法师开示:修禅的也得念佛开示:圣空法师摘自:《楞严经要解》第一卷你看外面坐着很多人,门外和门里的能一样吗?不一样。门外的看不见我,门里的能看见我是不是?门外的只能听到我的声音,见不到真实之相。门外..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于诸僧海,自感僧福;非谓行缺而消信施。故经云:桥度物也。破戒之人,虽入地狱;口说善法,令生信故。【大意】佛在世时,真实修行的人多,成就圣道的人也多;末..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你跟你本来的面目不相应嘛。你本来不是这样,你一定要这样,你抗拒真如的结果,你就不安嘛。这个机器的设计本来不是这样操作的,你操作错误,你就跟它原来的设计..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示现感应,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告诉你:不要以为我们佛菩萨不存在,你最近修行很到位,我们来鼓励一下你。但是,有感应不能执著于它,不要天天修法的生活就想:..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这个地方是很重要!这个“妙音”,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你看佛菩..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问: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安法师答:这几句经文是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摄住,摄在一精明,然后这句佛号声声相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

    《寺庙》感恩您转发支持寺庙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寺庙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950/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