筇竹寺_昆明_云南


筇竹寺全称“筇竹禅寺”禅,汉传佛教的一大宗派-禅宗之谓也。“禅”意为静中思虑,也叫禅定。禅宗起源于印度,南北朝时由印度僧人菩提达摩传入中国。达摩到建康(今南京)与梁武帝讲佛,话不投机,遂渡江北上到嵩山少林寺,面壁禅定,长达九年,开创了中国佛教的禅宗派。相传他渡江时折一根芦苇为舟,少林寺至今有一石碑上刻“达摩一苇渡江图”。禅宗传到五祖弘忍后,又分为两个派别,两派皆主张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能成佛。不同的是,神秀一派北宗禅,讲求渐悟成佛;而六祖慧能代表的南宗禅,则主张顿悟成佛。南宗禅的影响极其深远,后来和净土宗共同发展为中国最有影响、流传最广的佛教两大宗派。禅宗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历史表明,任何外来宗教,其教义只有与本民族的思想文化相适应,才能生根、发芽,不断发展。非常突出的是,禅宗特别是南宗禅,结合中国实际,讲求人人平等,更多地吸取庄子的思想,使繁琐的教义简易化,修行简便,有较强的生命力。

再说筇竹。此竹因产于古代邛都(今四川省西昌)而得名,是中国的珍贵竹种。其竿瘦节大壁厚而实中,形状极其美,作拄杖甚佳。《史记》记载,早在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国(今阿富汗)就曾看到过从南方丝绸之路贩运去的蜀布和筇杖。关于筇竹寺的来历,相传,宋代大理国时期,善阐(今昆明)侯高光、高智兄弟二人,有一天到西山打猎,只见一头犀牛跃出。兄弟俩穷追不舍,直到昆明玉案山,犀牛不见了,却看到几个鹤发童颜的僧人,手拄筇竹杖。第二天他们又去看,筇竹杖已落地生根,长成茂密的竹林。他们认为这是神仙的启示,这里是一块佛光宝地,于是在此建庙,名为“筇竹寺”。现在筇竹寺天王殿门口的对联讲的就是这个传说:“地座灵山,白象呈祥,青狮献瑞;天开胜境,犀牛表异,筇竹传奇。”

筇竹寺建寺之初,并不出名。到了1279年,雄辩法师到这里讲经,筇竹寺才名声日振。雄辩法师是昆明人,俗姓李,少小出家,为大理国师杨子云的高足弟子,后来到中原学习佛法25年,先后拜四位大德高僧为师。因“其学大备”,元世祖忽必烈赐其法名“洪镜”。回到昆明后,他便在筇竹寺宣讲佛教禅宗经典。因此筇竹寺便成为云南第一个宣讲禅宗的寺院。此后人们便称筇竹寺为禅寺了。雄辩法师在寺讲经22年,圆寂后,弟子玄坚继承其衣钵,作筇竹寺住持。玄坚曾得到元武宗赏赐的《大藏经》,元仁宗还颁敕圣旨,敕封其为“头和尚”。元仁宗的“圣旨”主要是钦定筇竹寺的田产财物,明令不许掠夺劫取。这对佛教在云南的传播起了很大作用。因此这道“圣旨”当时即被镌刻为碑。此碑现嵌于筇竹寺大雄宝殿左壁墙内,其一面为汉文,一面为蒙文。因汉文当时称白话文,故此碑又叫“白话碑”。它对我们今天研究元代社会,特别是云南寺院经济、佛教历史、语言变化等都有重要价值。筇竹寺最著名的是五百罗汉。五百罗汉分布在天王殿南北两边的天台莱阁、梵音阁以及大雄宝殿中。筇竹寺天台莱阁和梵音阁中各有216尊,大雄宝殿中有68尊。

什么是罗汉?罗汉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修行达到的最高果位。在汉传佛教中则低于佛和菩萨,为第三等果位。佛、菩萨、罗汉三者的区别在于:佛可以解脱自己,解脱别人,普度众生;菩萨可以解脱自己,解脱别人,却不能普度众生;罗汉可以解脱自己,但不能解脱别人,更不能普度众生。不过,获得罗汉这一果位,就已熄灭一切烦恼,永远不会再投胎转世受所谓“生死轮回”之苦。因此,罗汉是没有烦恼的人。由于罗汉远比佛和菩萨接近人间,又有五百之众,阵容浩大,十分热闹,深受僧俗欢迎,所以许多地方都建有罗汉堂。 中国供奉五百罗汉始于东晋,兴于五代和宋,盛于清朝。

据统计,我国有五百罗汉雕塑的寺窟共有18处。比较著名的为北京碧云寺、苏州西园寺、四川新都宝光寺和昆明的筇竹寺四处。其中筇竹寺五百罗汉,摆脱了其他寺院五百罗汉正襟危坐、千人一面的刻板模式,更是首屈一指,独具特色,被称为“东方雕塑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央美术学院的专家曾对每尊罗汉作过签定,并摄影存档。筇竹寺五百罗汉塑于清光绪年间,从1883年到1890年,历时7年。作者是民间雕塑家黎广修和他的六个弟子。此前黎广修已在四川新都宝光寺雕塑过五百罗汉。因此筇竹寺方丈梦佛法师慕名邀请他到昆明再塑罗汉。

黎广修是四川合川人,自幼攻渎诗书,能诗善画。他又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懂得了许多佛学哲理。为了充分体现禅宗人人平等、人人都能成佛的思想,加之总结新都宝光寺塑像经验,他决定一改佛教传统的刻板模式,而把筇竹寺五百罗汉塑成芸芸众生的模样。

为了寻找艺术的模特儿,他常常到昆明黑林铺茶馆品茶,与过往行人交谈,仔细观察。有时进城办事,或“街子”天赶集,也留意各类人物的形容神态。凡觉典型者,及时捏成小样。所以他塑的五百罗汉形象各异,神态逼真,朴实自然,栩栩如生。他高超的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对此还有一段传说故事。当时塑像缺少资金,黎广修去向云贵总督岑毓英募化。言谈之间,竟在自己的袖袍里捏塑了岑的泥像,而且维妙维肖。总督又惊又喜,当即答应动用府银捐赠功德为罗汉造像。后来,黎广修将这位总督也塑进了罗汉群中。天台莱阁与梵音阁罗汉堂中的罗汉,均分上、中、下三层。上下两层,是大师辅导弟子们所塑,中间一层因观者看得最为真切,为黎广修亲手所塑,尤为精彩。

天台莱阁进门,门边手拿破帚的这位,是有名的疯僧,他以“疯僧扫秦”的佳话而流传后世。相传南宋时,他在杭州灵隐寺修行,奸贼秦桧前来求签,他劝秦桧不能杀岳飞。然而秦桧踌躇不语,他便执帚扫秦桧之面,秦桧神魂失落,狼狈逃跑。昆明筇竹寺北面中层这位手持毛刷者,身着素色黄袍,他是康熙皇帝的“圣体”。据说康熙皇帝游镇江金山寺时曾赋诗道:“朕本西方一衲子,然何落到帝王家。”此诗表明他崇佛敬佛的思想。有人说他是罗汉转世,便将他塑入五百罗汉当中。

梵音阁进门右边,有一位头戴破帽,手拿酒壶酒杯的罗汉,这是济公。济公在中国历史上实有其人,他嗜好酒肉,举止颠狂,人称“济颠和尚。”但他神通广大,嬉笑幽默,扶危济困,打抱不平。在不合理、不公平的时代,他是受苦受难者的朋友和救星。但是,他去罗汉堂报到晚了,因此只能被安排在门旁边(北京碧云寺的济颠像则蹲在房梁上,有些寺中只能站在过道里)。门的右边,是“五子戏弥勒”,表现了中国世俗传统的儿孙满堂天伦之乐的亲情。筇竹寺北面中层第8尊,手捏佛珠,头戴风帽,面容慈祥,仪态不凡。他是乾隆皇帝的“圣体”。因为他在位时,曾下令整理刊行浩繁的大藏经,弘经护法,使佛教极一代之盛,所以佛教徒为报答皇恩,就附会说他是罗汉转世,也将他塑人五百罗汉之中。

昆明筇竹寺五百罗汉在佛教思想上表现最大特点是:神的成分少了,人的成分多了。皇帝总督、庶民百姓、武士书生、乞丐优伶、樵夫渔民……每个罗汉都充满了浓烈的生活气息,观之可亲,似曾相识。可以说这正是黎广修独具匠心之处:皇帝与庶民平起平坐,乞丐与公卿促膝谈心,其体现的正是禅宗人人平等,人人都能成佛的思想。

黎广修创作中所突出表现的禅宗思想,还明确地表达在他作的一幅对联上。此联现悬于筇竹寺南厢房:“大道无私,玄机妙悟传灯录;仙缘有份,胜地同登选佛场。”联语道出了禅宗的真谛:佛道无私,仙缘人人有份,只要懂得佛的玄机妙悟,任何人都可以成佛。正是基于这种人人平等的思想,黎广修不仅将民间形形色色的人物塑成罗汉,还把自己和几个徒弟以及梦佛长老也塑入罗汉群中。

五百罗汉千姿百态,究其创作手法,可分为两种。一是现实主义手法。以疯颠二僧为代表,借神的形象,表现人的喜、怒、哀、乐,表现人的精神风貌。这类作品占五百罗汉中的绝大多数。这些形象极富动感和变化,一改过去罗汉造像正襟端坐,神情呆板的旧模式,他们或坐或立,或吟读赋画,或低头沉思……好一幅人间百态图。罗汉塑像中,除了单个的形象外,还往往以相互关联的二三罗汉为一组:两个罗汉,一个身旁放着箩筐,一个弯腰拿筐中水果,好似讨价还价的买卖者。两个手拿经卷的罗汉,一谈一听,宛若在切磋学问……各组罗汉中的每一位都具个性,又相互配合,和谐统一。这也为五百罗汉增添了艺术特色。

创作手法之二是浪漫主义,大胆的夸张和想象。筇竹寺大雄宝殿中的68尊罗汉多属这类作品。他们或腾云驾雾,或骑龙跨虎,或长臂揽月,或长足蹈海……现在的女子想青春永驻,往往借助化妆品,甚至整容术。然而黎广修塑造的这个“剥面罗汉”,仿佛告诉人们,那些办法太罗嗦,只要剥去老的面皮,就是一张佼好的面容。筇竹寺长臂罗汉,长长的手伸向月亮,表达了古代人们对探索月球的向往。长腿罗汉,长长的脚,立足海浪之中,表达着古代人们征服海洋的愿望。应该说黎广修浪漫主义手法所表达的理想和愿望,今天大都已变成了现实,然而他那可贵的思想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除了五百罗汉外,还有许多著名的匾联值得欣赏。

筇竹寺大雄宝殿前的一副楹联,气魄宏大,妙语联珠,堪称佳作:“两手把大地山河捏瘪搓圆撒向空中毫无色相;一口将先天袒气咀来嚼去吞在肚里放出光明。”梵音阁前的一副对联为担当撰书:“托钵归来,不为钟鸣鼓响;结斋便去,也知盐尽炭无。”担当为云南明末人,时值明亡之际,胸怀爱国思想,被迫出家为僧。他诗书画皆精。此联语言质白,却含深意,予人启迪;其书法也颇见功力。

点赞推荐

问:我们要往生净土,修学佛法就要听法师的,而法师又这么多,说法又各不相同,我们怎么依止才对呢?常敏法师:我们修学佛法,要听从世尊的劝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学习佛法还是要有自己的发心,要..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当有了堕胎之事以后就会有婴灵形成,这与时间没有关系,即使你是怀孕一日,堕胎了都是会有婴灵形成。堕胎婴灵非常难超度,一定要真诚忏悔,真诚做功德。堕胎婴灵,为他们诵经念佛、做各种善行,功德回向他们离苦得乐..

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般表述为大慈大悲,或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做到真实无伪的程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实无伪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证到了空性,从空性升华的慈悲心才够得上这样的水平。那么..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程,佛法给我带来了诸多人生改变。佛法不仅..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

超度婴灵的心愿语:想对你说的话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我的宝宝,真要下笔,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首先,我最想说的是:对不起,由于我的无知,没能把你们平安的带到这世上,我无数次的想,如果我还能再遇见你们,我一..

圣空法师开示:修禅的也得念佛开示:圣空法师摘自:《楞严经要解》第一卷你看外面坐着很多人,门外和门里的能一样吗?不一样。门外的看不见我,门里的能看见我是不是?门外的只能听到我的声音,见不到真实之相。门外..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于诸僧海,自感僧福;非谓行缺而消信施。故经云:桥度物也。破戒之人,虽入地狱;口说善法,令生信故。【大意】佛在世时,真实修行的人多,成就圣道的人也多;末..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你跟你本来的面目不相应嘛。你本来不是这样,你一定要这样,你抗拒真如的结果,你就不安嘛。这个机器的设计本来不是这样操作的,你操作错误,你就跟它原来的设计..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示现感应,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告诉你:不要以为我们佛菩萨不存在,你最近修行很到位,我们来鼓励一下你。但是,有感应不能执著于它,不要天天修法的生活就想:..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这个地方是很重要!这个“妙音”,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你看佛菩..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问: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安法师答:这几句经文是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摄住,摄在一精明,然后这句佛号声声相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

    《寺庙》感恩您转发支持寺庙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寺庙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950/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