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廷: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


陈宇廷

陈宇廷:名门之后,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商学院MBA,曾在麦肯锡任职,三年剃度出家的修行,投身慈善公益。NPP公益伙伴创始人之一、执行长。香港商界环保协会(BEC) 理事,阿拉善生态协会(SEE) 副会长。

那天下午刚下过雨,天阴沉沉的,陈宇廷穿着他习惯的蓝色对襟褂子,坐在楼顶的露台上,和我们聊天。十多年的修行,已经让他身上散发出安详平和的气息,你看他的面容,看不出骄矜、自满、刚毅抑或软弱来,他的目光很清澈,笑起来很天真,讲话时不急不缓,娓娓道来,声音恬淡而透明,如同一杯水。

人生的意外转折

陈宇廷出身名门,按照一般的逻辑,他应该会和许多名门之后一样,上最好的大学,享受最好的教育,最后找一份最好的工作,娶一个漂亮的妻子,其他时间都用来享受生活。在90 年代之前,他确实如此,在一条已然安排好的人生道路上自在滑行。他曾热衷于滑雪、风浪板、网球、高尔夫、并获得跆拳道黑带,还喜欢开飞机,直到有一天,他被一个测试改变了人生。

在1990到1991年期间,陈宇廷在哈佛读MBA,这期间他接触到一些心理学著作,书中提到了很多人可以看到自己的“过去生”。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德州老太太,经常梦到自己是古罗马时代的士兵,帮忙建立一座古墓,建好之后就葬在那里。这个只念过高中的老太太,从来没有离开美国,但她却可以说出许多细节。一位教授觉得很奇怪,借开会的机会专门去老太太说的地方做了考察,结果,真有一座还没有开挖的古墓。过了几年,教授再去打听古墓的情况,古墓已经挖开,里面的细节和老太太说的一模一样。关于这样的事件,书中收集了很多。

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的陈宇廷,突然发现自己的人生中还有很多空白:“如果书中所说的是迷信妄言,倒也罢了,如果是真的,那可太严重了,于是我就去研究佛法,希望从中寻找答案”。陈宇廷并不是一个盲目迷信的人,不管是佛教还是其他,他总是喜欢用实证的方式去解决,“相信是没有用的,要感觉到,要知道,要自己体验体过,那才是真的”。

他曾遇到一个老和尚,老和尚告诫他不要去信仰什么,而要用自己的身心去做实验,去验证那些说法对不对。“做实验之前先要把自己清理干净,清净内心,当时我拿出一个空白笔记本,在左边写国家社会为我做了什么,在右边写我为国家社会做了什么,之后发现,左边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右边却是一片空白。”此时陈宇廷才发现,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照顾自己,为自己服务,而自己什么却什么也没做,那一刻他汗流浃背。

慈悲心入世界

灵泉寺,四面青山连绵,数里不见一户人家,就是这么一座清修之地,1992 年迎来了一位虔诚的客人。陈宇廷在哈佛MBA 毕业之后,辞去了麦肯锡的工作,只身走入深山,在灵泉寺落发出家。三年的寺院生活虽然清苦,但是僧人间的平等、关爱和快乐感染了陈宇廷,在这里,他抛弃了尘世的烦恼、忧伤、痛苦,从点滴做起,把自我之心逐渐培养成慈悲之心。

“慈悲心不是很大的东西,其实就是关心人,就是无我,当自我少一点的时候,慈悲心自然会出来。”最后一年,陈宇廷离开寺庙,遍访了西藏、印度、尼泊尔、青海等地的高僧大德,他们隐忍慈悲,救助众生,不执著于人生苦乐的精神,让陈宇廷对佛教的真谛有了更深的领悟。“他们始终带着一种欣喜。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不管自己多累多忙,任何时候都是那样的自在、欢喜,关心每一个人,而这一切又是发自内心的。”

失败的理想小世界

学习了很多佛法,不愿再接受供养的陈宇廷,决心到生活中去检验自己所学,这时他为自己立下了一生的志愿—继续修禅,并且致力于服务大众的事业。之后他做了上百个公益项目,募集了上千万的美金,捐到各个需要救助的地方。

当时的陈宇廷充满了热情。看到有那多人生活在贫困、疾病、痛苦当中,内心的急迫感促使他在公益这条路上拼命工作。“那时我恨不得拉所有人都来干公益,经常会很烦恼、着急,有时我心里会在问,为什么我在做公益而你们不做,我在捐而你们不捐呢。到后来,有自我夹杂在里面,自在和快乐越来越少,烦恼越来越多,慈悲心就少了,那时我经常需要找时间反省下自己。”

2000 年的时候,陈宇廷在广东中山,聚集了大约1000 多的农民工,创建了集学校、企业、家庭一体的理想小世界,早晨大家一起读《论语》《孟子》,然后一起工作,所有人都像一家人那样生活在一起。为了这个理想小世界,陈宇廷倾尽家财,几乎所有的钱都投在这里了,为此他连有银行背景的外公家的房子都变卖了。他希望帮助大陆的农民工,培养他们的尊严、自信和一技之长。大概有一年半的时间,陈宇廷和大家吃住在一起,听他们讲述自己出来打工的经历。“我觉得这里每一个人都很可爱,他们很早就背井离乡,独立生活,用辛勤劳动来供养自己,供养家庭。”

然而不幸的是在2001年的一天,理想小世界被查封了,陈宇廷的实验以失败告终。那时的陈宇廷已经捐掉了3000多万的财产,不名一文,一身落魄,无奈之下回到了台湾,此时他身边只剩下了两箱衣裳。当时台湾所有媒体都在骂他,都觉得他是一个不可理喻的人。“那时不光我的钱捐光了,央金(陈宇廷太太)的钱也捐光了,我觉得很沮丧,公益的道路似乎走到了尽头,但也正是那个时期对我的帮助很大,让我重新反省自己,进一步修炼慈悲心。”

NPP 的慈善之路

2006 年10 月底,北京的秋天,最美丽的季节,一场记者发布会正在热烈地进行着。麦肯锡、摩托罗拉、永丰余、诺华、奥美等跨国公司的负责人济济一堂。很多不明真相的记者,以为这里将要产生一项巨大的商业计划,而事实也让他们感到吃惊,现场宣告了一项非常罕见的创投模式—由企业出点子,帮助公益团体建立管理能力。这些财大气粗的企业不仅仅捐钱,他们还将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捐出自己的好创意。比如德勤可以教他们财务管理、君合可以提供法律建议、奥美教他们建立品牌,各个企业联手合作,成立了“公益事业伙伴基金会(NPP)”,陈宇廷被推举为执行长。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之后,陈宇廷终于找到一条全新的公益方式,也拓展了他的禅修之路。“慈悲心是一切的快乐之源,这些慈悲心分不同的层次,开始是同情心,之后做久了就会变得自然,一直到最后,你遇到任何人都自然流露出一种慈悲心,而且有智慧帮助身边的人。”

注定要相遇的两个人

陈宇廷和我们交谈的时候,背景音乐是妻子央金创作的。央金的歌声,清澈得像青藏高原上溶化的冰水,深邃得如同无垠的天空。央金以前只会唱歌,不会作曲,直到结婚后的一天,在台湾的陈宇廷接到了央金的电话:

她有天给我打电话,说宇廷哥我会作曲了,然后给我清唱了几句,我当时眼泪就流下来了,我不是一个容易哭的人,但听了之后很感动,我就问她你是怎么作出曲来的,她说我也不知道,就是可以听到音乐了,有时她在山洞或者寺院里的时候,可以连续作出好多来,在她的灵魂世界里,突然又打开了一扇门。

经历过一次失败的恋爱之后,陈宇廷曾经发誓今生不娶。而央金拉姆此时正一边唱歌一边经营奇正藏药,但不论演唱还是经商,都不能给央金带来快乐和安宁,她多次想踏入佛门,但上师都说她机缘未到。

陈宇廷在广东做理想小世界的时候,大宝法王曾对他说,两个星期后,你会遇到一个人,你会和她结婚。陈宇廷觉得自己每天都遇到很多人,怎会知道谁是自己的新娘?两周后,他们迎来了一批来自西藏的客人,是来观摩学习的,其中大多数已经年过半百,只有一个年轻女子,陈宇廷第一眼看到她,觉得就是她了,那个女子就是央金拉姆。

央金最迷茫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个梦,她梦到一处官邸,自己沿着红色的地毯走进去,在一座房子跟前,有一张桌子,上面有一个红色的包袱,冥冥中有个声音传来,告诉她,包袱里面是你的汉族嫁妆。她去找佛法上师求解,佛法上师告诉她,再过一周你会遇到一个人,他和你会结下姻缘。七天后,在广东中山,他们邂逅。

婚姻与解脱

2002年4月28日,(日期是大宝法王定的,主婚人是旦增嘉措活佛,)陈宇廷和央金的婚礼在北京饭店举行,两人的宗教信仰注定了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婚礼。婚礼场面并不奢华,气氛却相当隆重。在婚礼的主礼台后,悬挂着巨大的“解脱”两字,左右各悬挂了弘一大师的书法作品: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礼台上还陈列了四只高大的经幢和唐卡,旁边六位身着法衣的喇嘛分列主礼台两侧。婚礼在法号中开始,大型投影屏幕上播放着新人的剪辑短片,此后新人入场,活佛带领喇嘛们唱起了吉祥祝福文。这样的婚礼场面是绝大多数人所不能接受和想象的,但对于陈宇廷和央金来说,再没有比这样的婚礼更能代表他们的精神追求的仪式了。

很多人结婚是为了拥有一种安全感,寻找依靠和帮助。而他们的结合,正如他们在婚礼上的誓言一样:一起修习功课,一起帮助更多的人。陈宇廷所说的“婚姻是一种解脱”,其实强调的是夫妻间相处的方式。婚姻是两个人在一起近距离地相处,没有什么可以瞒着对方,所以就会有很多矛盾和摩擦,能够克服这些情绪时,婚姻才是解脱,你会看到自我的念头越来越少,慈悲心,快乐越来越多。“结婚的头四年很辛苦,我们的生活背景不同,有许多要磨合的地方。央金以前是在草原上,饭。而我是在一个大宅院里长大的,里面有非常多的军队,厨师就有三个,佣人有七、八个,光是端饭的人就有两个,我记得自己是骑着脚踏车在院子里唱着歌度过童年的。”

所以结婚四年来,陈宇廷还在追太太,像在追女朋友一样。两人的关系像情侣,又像师兄妹,在禅修方面他们会相互探讨。他们也有过不开心,吵过架,但是之后探讨的却不是吵架内容,而是这个不开心的念头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会延续,以后该如何做。这对他们两个人的修行很重要,经历了吵架和烦恼,他们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内心。所以,两人一路走来经历了人生中的风风雨雨,他们收获的幸福和快乐远远不是物质享受所能给予的。“我到现在还觉得天天都在谈恋爱,不知道为什么,就像小孩每次看到糖果的时候总是很开心,不会产生厌烦。”在陈宇廷眼中,每天都是很新鲜的一天,这种新鲜感用佛教的道理来说就是“活在当下”,每天都在照看着自己的内心,而不必去计划未来一定要达到什么目的,这样的生活快乐而

分享此文章《积功德》:点击此文右下角“分享”按钮;

下载敬佛APP:手机应用商店下载“敬佛”;

求助微信:jingfojingfo

关注敬佛公众号:jingfo2016

点赞推荐

问:我们要往生净土,修学佛法就要听法师的,而法师又这么多,说法又各不相同,我们怎么依止才对呢?常敏法师:我们修学佛法,要听从世尊的劝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学习佛法还是要有自己的发心,要..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当有了堕胎之事以后就会有婴灵形成,这与时间没有关系,即使你是怀孕一日,堕胎了都是会有婴灵形成。堕胎婴灵非常难超度,一定要真诚忏悔,真诚做功德。堕胎婴灵,为他们诵经念佛、做各种善行,功德回向他们离苦得乐..

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般表述为大慈大悲,或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做到真实无伪的程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实无伪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证到了空性,从空性升华的慈悲心才够得上这样的水平。那么..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程,佛法给我带来了诸多人生改变。佛法不仅..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

超度婴灵的心愿语:想对你说的话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我的宝宝,真要下笔,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首先,我最想说的是:对不起,由于我的无知,没能把你们平安的带到这世上,我无数次的想,如果我还能再遇见你们,我一..

圣空法师开示:修禅的也得念佛开示:圣空法师摘自:《楞严经要解》第一卷你看外面坐着很多人,门外和门里的能一样吗?不一样。门外的看不见我,门里的能看见我是不是?门外的只能听到我的声音,见不到真实之相。门外..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于诸僧海,自感僧福;非谓行缺而消信施。故经云:桥度物也。破戒之人,虽入地狱;口说善法,令生信故。【大意】佛在世时,真实修行的人多,成就圣道的人也多;末..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你跟你本来的面目不相应嘛。你本来不是这样,你一定要这样,你抗拒真如的结果,你就不安嘛。这个机器的设计本来不是这样操作的,你操作错误,你就跟它原来的设计..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示现感应,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告诉你:不要以为我们佛菩萨不存在,你最近修行很到位,我们来鼓励一下你。但是,有感应不能执著于它,不要天天修法的生活就想:..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这个地方是很重要!这个“妙音”,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你看佛菩..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问: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安法师答:这几句经文是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摄住,摄在一精明,然后这句佛号声声相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

    《初识佛法》感恩您转发支持初识佛法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初识佛法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949/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