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二浅释(16)
“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理,纵然明白了,但自己也要觉悟。自己不觉悟,只求听闻,心里没有真正的领受,那么这种知识还不够,没有真正明白。佛要令一切众生觉悟自己本有的佛知佛见,故“出现于世”。
“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既然有人指示明白,自己也真正觉悟了,但是还没有证得,所以现在佛就令一切的众生,入佛知见道。“入”就是证果,证得佛知佛见的境界。所谓佛的大事因缘,就是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了生脱死,生死一了,大事就已经完毕。大事完毕就没有事情做了,所以佛把这种道理说完之后,就要入涅槃。
卷一 方便品第二
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舍利弗!前面我所说的开示悟入佛知佛见,使众生了生脱死,离苦得乐。这就是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释迦牟尼佛又告诉舍利弗说:“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所有的一切作为。“常为一事”。常常就为这一大事因缘,即“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示悟众生入佛之知见。“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十方诸佛如来,为的只是以这个唯一佛乘,来教化众生,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
“若二若三”。也没有大乘和小乘。若二就是大乘、小乘;若三就是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也没有这三乘。没有大乘,没有小乘,也没有声闻、缘觉、菩萨乘。那么是什么乘呢?就是唯一佛乘!
“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所有十方诸佛,他们说法的时候,也是说唯一佛乘,更无余乘。“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何种因缘呢?就是你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种的因缘果报。
“譬喻言辞”。又用种种的譬喻,种种的美妙言词来教化众生。“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虽然说是有小乘、大乘;或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可是佛究竟的本怀,只为了说这个佛乘,以接引众生,早成佛道。
“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一切众生,从诸佛开始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智有:1、一切智。2、道种智。3、一切种智。一切智是属于空,是二乘所证得的“空”理。道种智是权乘菩萨所证得的理,也叫做“有”,又叫“假”。这有是假有,不是真的。所以一切种智就是“中道”,不落于空,不落于有,这是诸佛所证得的中道智慧。
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
舍利弗!过去诸佛是这样为众生说法,那么未来诸佛呢?也是这样。当诸佛出现于世的时候,“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诸佛所说的法都是为着唯一佛乘,更无余乘。
“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佛说诸法最终的目的,就是使一切众生得到一切种智。“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现在所有十方这么多的佛土之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也都是滋润利益一切众生,令众生得到安隐和快乐。
“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旨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佛说诸法,究竟的指归就是令众生得到一切种智,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舍利弗!是诸佛”。所有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但教化发菩萨心”。他们的目的就是教化令发菩萨心,使之成佛。“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为这个唯一佛乘,而先宣说善巧方便的法门,最后的目的是令一切众生,得到佛的知见,得到佛的智慧,得到佛的果位。
《转载声明》:本平台赞成并遵循微信公众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各项举措。平台部分推送文章可能因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而未能事先与原作者联系取得授权,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经核实后,我们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