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二浅释(10)
卷一 方便品第二
慧日大圣尊 久乃说是法
自说得如是 力无畏三昧
禅定解脱等 不可思议法
道场所得法 无能发问者
我意难可测 亦无能问者
无问而自说 称叹所行道
智慧甚微妙 诸佛之所得
无漏诸罗汉 及求涅槃者
今皆堕疑网 佛何故说是
其求缘觉者 比丘比丘尼
诸天龙鬼神 及干闼婆等
相视怀犹豫 瞻仰两足尊
是事为云何 愿佛为解说
“慧日大圣尊,久乃说是法”。慧,智慧;日,太阳,比喻佛的智慧有如太阳光。是天中天,圣中圣,所以叫大圣尊。在佛没有出世以前,世界没有佛法,有如没有太阳一样,众生均处在黑暗中。佛出世后,就好像太阳高悬在空中照破一切黑暗。因为佛没有出世,世人不明真理。不是没有真理,而是没有人明白真理。真理本来是不来也不去的,只是众生都已沉迷太久了,又没有智者来指示,所以不知真理所在。
那么,众生沉迷于什么呢?就是沉迷在五欲里。“色、声、香、味、触”,叫五尘,又称五欲。色尘,凡是有形相者,都叫色。但一般人贪着美色,对这个色尘看不破,所以就沉醉在色尘里。声尘,喜欢听音乐,喜欢听唱歌,或者喜欢鸟叫声,或者喜欢听柔软美妙的言词,这都是沉醉在声尘里。香尘,也是人的一种欲望,吃了这样东西觉得没有那样东西香。这种饮食吃腻了,就想换另一种口味,另一种口味吃腻了,又想换另一种,如此循环不息,永无止境的贪着。总之,众生在香尘里也是沉醉不醒,好像喝醉酒一样。味尘,即味道。今天想吃鱼,明天想吃鸡,后天又想吃鸭;吃了牛肉觉得没羊肉好吃,吃了羊肉又觉得没猪肉好吃。吃什么东西都日久生厌,不能满足。这都是由贪欲生出来的食欲,让众生沉迷在味尘中,无法自拔。触尘,就是喜欢接触种种滑腻细致的东西。例如:穿衣服爱穿丝绸锦缎,贪它们对皮肤既有保护作用,而且温暖又华丽。甚至于男女间都互相着到触尘上,有如陷入烂泥深渊,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以上这五欲不容易破,所以外道就顺着五欲来说法,不能使众生醒悟。众生好像进入于黑巷死弄,无法出离,也不知出离。直到佛出世了,才好像太阳照破黑暗一样,所以舍利弗说“慧日大圣尊”。“久乃说是法”。佛自久远来一直都没说这种法。以前所说的法都是权法、权智,而没有说实智,现在才把这真实的智慧说给大家听。
“自说得如是,力无畏三昧,禅定解脱等,不可思议法”。佛演说这种实智,先说他自己已证得如是法,即十智力、四无畏及种种神通三昧。还有四禅八定、八解脱等,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之法。“道场所得法,无能发问者”。佛修道所得的微妙之法是实智,不是权智,所以声闻、缘觉和权乘的菩萨,都不明白这种智慧,也没有人能够发问。
“我意难可测”。这种法唯有佛陀自己才能明白,甚深不可揣摩测量,故“亦无能问者”。“无问而自说”。没有人问,而世尊自己宣说这种法。“称叹所行道”:称扬赞叹佛所行的道。“智慧甚微妙”。佛这种真实的智慧——实智,甚深微妙。“诸佛之所得”。这是十方诸佛和释迦牟尼佛才能明白的智慧。
“无漏诸罗汉”。虽然得到无漏的声闻和罗汉等。“及求涅槃者”。和权乘菩萨求得涅槃者,或辟支佛等。“今皆堕疑网”。现在大家都生出了疑惑,堕到疑网里。可是,一生出疑惑来,修道就有障碍。故云“修道之人且莫疑,疑心若起便途迷”。
“佛何故说是,其求缘觉者,比丘比丘尼,诸天龙鬼神,及干闼婆等,相视怀犹豫”。佛为什么说出这种法呢?非但一般人狐疑不信,甚至于缘觉乘,出家二众,所有的天龙护法、八部鬼神等,都“相视怀犹豫”。你看我,我看你,谁都不明白。
《转载声明》:本平台赞成并遵循微信公众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各项举措。平台部分推送文章可能因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而未能事先与原作者联系取得授权,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经核实后,我们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