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不听劝告的人,一生难改命运
问:世间女子与出家师父相处久了,心中燃起一种淡淡的、莫名的情愫。这是他们前世之缘留下的痕迹,还是这位世间女子修行不好,心不静呢?
答:两方面都有。千万不要小看这份淡淡的情愫,若不悬崖勒马,它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样,毁掉你的全部功德林,到那时后悔已晚,等着你的将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背叛信仰,出卖身体,疯狂满足私欲。尽管如此,你也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问:上师您好!昨天我和朋友去法源寺烧香拜佛,见到一位藏地师父,交谈中得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某某)仁波切,我们彼此留了联络方式。昨晚,那位师父加了我微信,说等他从香港回京后,给我传某某教派的法门传承。我也不太懂,到底可不可以接受 ? 毕竟在我心目中,您才是唯一的上师。后来我问那位师父,我可不可以带其他的朋友一起去,他说只给我一人传承。我就说,我这个人很懒,我上师给我传的法还没修完,咒还没念完,恐怕会辜负您。他说随缘,修密宗只给一人传,如果你能接受我的传承,是我的荣幸!他这样一说,我心里有些顾虑,上师,我可以接受吗?我不太懂,所以一早我就请教您问问。
答:如果你愿意接受,当然可以。但作为你的师父,我有必要提醒你,不妨在这里多说几句。
佛经里经常讲到“求法”,从没有讲过“赠法或送法”;民间也知道法是求来的,而不是送来的。比如,电视剧《西游记》全部演绎的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求法的艰辛历程。有人不禁要问,佛法本来就是度人的,为什么不能送呢?这里面主要讲的是一个缘。与佛有缘者遇到佛法,他会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去珍惜,像遇到秘籍一样去学习;与佛无缘的人,要么遇不到佛法,要么遇到也不会珍惜,什么佛经啊、法宝啊、秘籍啊,在他们看来统统与烂纸无异。再者,求法是传法者检验求法者是否有缘、是否真诚的最有效、最直接、最便捷的路经。因此,佛法一般情况下是求而不是送。
再说一下传法。比如,一个学净土的人,一直在师父的引导下修念佛法门,突然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禅师,禅师非要教给这个人打坐参禅,并一再嘱咐,来接法时任何人都不能带。我们听到这件事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不是觉得特别滑稽呢?什么样的法只适合你一个人?况且,所有关于佛陀传法的经文里,第一没有送法,第二没有专门为一人(不能任何人在场)传法的记载。
我们姑且放下这些不论,假如这种行为与形式都合理合法,他愿意送,你又感觉对自己很有帮助,也是求贤若渴又求之不得,当然可以接受。但是你要知道这样做的前提是,之前你接受的法门都学圆满了;要么就是你之前的师父圆寂了或再也联系不上了;要么就是对自己师父的行为有意见、有看法,你再也无法生起清静、虔诚之心,再也没有继续跟随他修行的信心,烦恼越来越重,疑惑越来越多;要么就是你的修为已经超越了师父,他确实没有办法指导你了。遇到上述情况,你当然应该去欢喜接受。但前提必须是你抱着一颗虔诚心,真正了脱生死之心前去求法,而不是对方主动送法。就像《西游记》中孙悟空向菩提祖师求法那样,才是最珍贵、最真诚的求法之心。
最后奉劝大家,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习佛的智慧、慈悲和道德,用自己的智慧去利益一切有缘众生,用自己的慈悲去对待宇宙万物,用自己的道德为世人树立行为典范。一位真正的佛弟子,一定要做到以智为本,以善为根,以戒为师,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的幼稚和无知而造业,更不能让世人对佛法产生误解和诽谤,时刻牢记“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祝各位法喜充满,快乐修行!
问:上师佛吉祥!我相信我说这些话您是不会生气的。当初师爷来汉地弘法,师兄们去拜师爷是应该的,大家尊重他,感恩他培养了您,而现在又来了一位堪布,师兄们也去拜他为师,这当然也没什么。可问题是师兄们要怎么修这么多的法门呢?我是瞎操心啊!我对那些师兄有些意见。您是我的佛啊,就算幸饶佛祖的真身在我身边,我也只认您,当年幸饶佛祖也是人的样子,您也没啥不同,也是人的样子。您变成这个样子来度我,起初我还没有欢喜您的样子,也没欢喜您的语言,我只喜欢您的文章,后来才接受而欢喜的,如果今天见这位堪布接法,明天去见那位活佛求法,后天又去某位法师跟前接法,这算是真诚心吗?
答:你的问题,也许有些人会认为是幼稚,或者认为是小题大做,但我个人觉得很有意义。曾经我也一样,非常希望获得殊胜的法脉,总是东拜、西求求,但最终还是没有获得我想要的法门。当初我的师爷来我家弘法利生时,我也想拜师爷为师,因为当时我想,师爷是我师父的师父,一定比师父还更有学问和加持力。师爷明确实察秋毫,我心里的想法竟然被老人家发现了,就跟我说:“孩子,拜师学佛都要靠缘分,你遇见了我的弟子拜他为师,是你多世多劫积累福报,今世才得以相遇,你们之间有殊胜的缘分,只有他才能帮你开悟,带领你走出困惑和烦恼,其余的人都没有办法帮你开悟,也解救不了你的困惑。”
你说“师兄们去拜师爷是应该的,大家尊重他,感恩他,而现在又去拜其他堪布……”,其实这也是正常的,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在学佛修行这条路上,往往就是好奇之心害了自己。现在有很多学佛之人,就像小猫钓鱼一样,蜻蜓飞来了感觉蜻蜓像小飞机,放下鱼竿就去追蜻蜓;蝴蝶飞来了觉得蝴蝶真美丽,又放下鱼竿去追蝴蝶,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做人做事最忌讳三心二意用心不专,更何况是了脱生死的身家大事,更不能朝三暮四,利令智昏。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管好自己的心,专心致志地修行,对于他人的所作所为,我们无能为力,只有诚心祈祷一切众生早日解脱。
问:师父好!请教师父一个事:您的根本上师圆寂之后,您内心是否有过偶尔的不适应呢?也就是说上师的色身再也见不到了,虽然上师的法和他的精神永远在您心里。
答:如果你是用眼睛追随上师,最终注定分离,有分离就必定痛苦。对于那些用心和灵魂跟随上师的人来说,这个世界没有离别。
问:感恩师父!那我知道了,我偶尔会飘过不适应,表明自己修行还远远没有契入内心,内心定力不足。就像嘉沃仁波切,虽然觉得他在自己的心里,可有时偶尔还会有莫明的思念。师父,这是不是修行中也要破除的呢?
答:不管对上师还是对佛菩萨,有思念就有妄想,有妄想就有障碍,所有障碍都是修行之中要破除、要净化的。
问:上师,我有个困扰请教您:我与一位色达的师父认识十几年,很好的朋友,也很关心我。最近他听说我生病,让我每天磕大头、念金刚萨垛经。我告诉他自己在修习雍仲本教,在他一再要求之下我只好答应按照他的要求修佛。回到家后,我很后悔答应他,现在一边按照他说的磕大头,一边念雍仲本教的经。我的内心很困扰,答应那位出家师父,又没有念他要求的经是不是很不好?感觉自己食言了,很对不起他。
答:学佛是一条快快乐乐、轻轻松松的修行之路,接纳与行动必须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而自愿踏上这条道路,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的支撑和理由,就是内心快乐与身体健康。修什么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你早日康复;跟谁学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快乐、幸福、觉悟。我希望你的心中每日盛开一朵莲花,因内心清静而露出笑容。而不是现在的你,内心纠结而困扰,你应该做自己该做的事,那位师父也是好心的提醒,我们都希望你好,要服从自己的心,不可做违心的选择。你没有什么食言,更没有对不起谁,做人要把握尺度,守住善心底线。希望你健康平安,不要想那么多,调伏自心,宁静致远,祝早日康复!
问:万法都在心中,感恩上师佛帮助弟子消除业障。活着都不能听上师的话,死后怎么会听话呢?
答:不听劝告的人,一生难改命运。比如,不听老师的话你就永远学不到知识。同理,如果活着的时候都不听上师的话,那么人死之后,上师的话也断然不会听进去。到那时候,即使请上师为你做法超度,仍然无济于事。佛在世时,夺布朵顿跟随佛祖幸饶弥沃很长时间,但他一直不听佛陀的教化,佛陀说向东,他就向西。就这样一直到夺布朵顿死亡也没改悔。夺布朵顿死后堕落到地狱,佛陀为了救度他也来到地狱,劝他放下妄念,夺布朵顿反而说:“我在地狱里很好。”佛陀无奈地说:“自己造的业只能自己承受。”人活着的时候,对上师的教导坚信不疑,那么死亡后的中阴之中也会言听计从,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道理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