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的孝道


《群书治要三六〇》第八十八句:
因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己者,未之有也。
出自《群书治要》卷九《孝经》,是讲一般百姓的孝道。
因天之道”“因”,顺着、顺应,顺应着天之道。古代人讲生产、生活都要顺应自然的规律,这样才是最健康、最养生的生活方式。譬如古人讲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古代是农业社会,农耕要顺应天时。现在我们种反季的蔬菜,实际上会生很多的虫,而且很多地方对待这些虫害,就要用农药,这对人的身体健康自然会产生影响,这是非常不健康的方式。
古人认为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一天也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一天的春天就是日春,早晨三点钟是一天的立春,春天来了,春天主生发,意思是说我们就起来,可以活动,可以工作了;五点钟是一天的惊蛰,惊蛰是小动物冬眠开始活动的时候,五点钟你起来锻炼身体,一天都会身心愉悦健康,很有精神;六点钟是一天的春分,也就是春天的一半要过去了,最迟不能超过六点钟起床,否则你赶不上春天的生发,春天生得不好,夏天长得就不会很茂盛。夏天是早晨的九点钟到下午的三点钟。很多人睡得很晚,结果第二天九点以后才起床,没有赶上春天的生发季节,直接就进入了夏天,那么就是这一天你睡了再多的觉,还是昏昏沉沉、无精打采。下午的三点钟到晚上的九点钟,属于日秋秋天主收,这个时候就不能做激烈的运动,做激烈的运动就会影响晚上的睡眠。晚上的九点钟到早晨的三点钟,是一天的日冬,就是一天的冬季。这个时候是最好的休息时间,特别是晚上的十一点到一点钟,这是一天的寒冬。寒冬腊月,如果这个时候还不睡觉,就如同穿着单薄衣服出现在寒冬腊月,对于人的身体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对比喜欢过夜生活的人,和按着自然节律饮食起居的人,前者不知道保养自己的精神,脸上暗淡无光,脸色发黑,没有光泽。而后者,早晨三点钟起来,晚上九点就熄灯睡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按着自然节律饮食起居,脸上满面的红光,脸上有光泽。这就是按着自然节律饮食起居与否,对于人的身体健康、精气神有着很大的影响。
同时,按着自然节律饮食起居才健康,早饭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结果现在人恰恰颠倒了,有损自己的身体健康。早晨要去上班,又起得晚,所以匆匆忙忙吃了一口饭。中午是在单位里吃,也就吃个盒饭,或者在食堂将就一下。到晚上了,大吃大喝,应该吃得少的时候,却吃了很多。我们想一想,这些大鱼大肉放在常温之下,像夏天的时候有三十几度,放上几个小时都会发臭、都会变味,结果我们把这些大鱼大肉吃进去,就要上床睡觉了,这个胃就不再活动了。这些大鱼大肉在里面待了七、八个小时,能够不腐烂吗?第二天早晨起来,一打饱嗝,这个气味就很难闻。所以很多人口气很重,都是和自己没有按照自然节律饮食起居有关。
古人特别讲究养生之道。讲上医治未病,不治已病,按照自然节律饮食起居是最健康的。《礼记·月令》篇上言,要吃当地的、当季的,甚至是方圆三十里之内的食物,是最健康的、最养生的。而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花了很昂贵的钱去买进口的水果,殊不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吃了并不健康。
分地之利”,就是要充分辨别土地的好坏和适应情况,来获得最大的收成。
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处有批注“行不为非,为谨身;富不奢泰,为节用”,也就是自己的所作所为都符合正道,不为非作歹,叫谨身,谨慎自己的行为以遵守礼法要求。“节用”,就是节俭,不过分地消费。谨慎遵礼,节省用度,以此来供养父母,这是老百姓应尽的孝道。
唐玄宗把这四个字用三句话来批注:“身恭谨则远耻辱,用节省则免饥寒,公赋既充则私养不阙。此庶人之孝也。”第一句话讲身恭谨能远耻辱,即谨身之意。谨慎自己的行为举止和品德修养,能够自然地远离耻辱。耻辱都是因为自我放逸的结果,不自重、不自爱,所以才会遭到耻辱。特别是在污染、诱惑多的现代社会,如果没有恭谨之心,就很容易遭到耻辱,败德坏名,甚至是身败名裂,辱没自己的父母。
用节省则免饥寒”,同样适用于当代。现在社会,很多人都养成了一种铺张浪费的习惯。所以古人提醒我们,家败离不开一个奢字。即使是万贯家资也不够一个败家子破败散掉。因为他吃的太过分,穿的都要求名牌,这还不算,还有很多不良的嗜好。这样大手大脚地浪费,即使是万贯家资也迟早会败散掉。所以古人说“至要莫如教子”。
公赋既充则私养不阙”。“公赋”即现代的税收,有所收入,就要向国家缴税,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因为财布施得财富,对国家的贡献愈多,不偷税漏税,自己的心地正大光明,过日子也特别地安稳,财富也会愈施愈多。这里讲的是老百姓的孝道。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己者,未之有也”。“孝无终始”,“终始”指孝道始于天子,终于庶人。五等之孝,无论是天子、卿大夫、士到庶人,都能够行孝。所以不分高低贵贱都要行孝,孝道是人人都能够做到的,而担心自己做不到,那是不可能的事。

点赞推荐

嘎玛仁波切:一个人最大的福报,是来自别人的祝福,尤其来自濒临绝望的人有人在布施时,会怀疑对方的真假,其实如果有布施之心,就不要担心对方是否值得布施。如果动机清净无私,布施出去时,功德就圆满了。真假问题..

张氏住在酇邑下殷,和王氏同皈依一位师父,法名叫净音。她也修念佛法门,也一样得不到丈夫的欢心,和王氏的遭遇很相似。虽然丈夫百般折磨,但是她的向道之心始终不退。后来得了瘫病,卧床休养几年,然而她始终念佛..

元必才必才,字大用,俗姓屈,台州临海人。母亲赵氏,信奉佛法极为恭敬,梦到一位外国僧人入厅堂来,醒了之后即生下孩子。年十二岁时,依止报恩寺的瞿法师出家。不久之后,进受具足戒。后来受业学习于玉冈润法师,..

我爷爷于1992年因脑出血去世,享年74岁。他去世后曾发生过一件不可思议的灵异事件,我至今记忆犹新。我大伯有四个儿子,老三小名叫华标,老二叫华里。华标因与大伯吵架后负气离家出走,七八年音信全无,害得全家人..

古人观测天象,发现在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了龙角星(角宿),故称为龙抬头。民间认为,龙是掌管降雨的神仙,而降雨多少直接关系到一年庄稼的丰歉,所以人们在这一天焚香祷告,敬龙祈雨,祈求来年风..

现代人因为工作压力或其他因素,常有熬夜睡眠不足的问题,长时间下来,将对身体造成极为严重的伤害。有些人原本一向身体健康,但在连续熬夜数晚后,突然第二天起床会觉得很疲劳,一闭眼就想睡觉,而且会腰酸背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句老话:早吃姜,补药汤。就是说每天早晨三片醋泡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今天就来说说生姜!吃姜为何能保养心脏呢?根据相关的临床研究,吃醋泡姜让脾胃功能正常,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心脏病..

味道环顾现实,每个人的境遇不同,所要求的也不同,对待生活的满意程度更不同。世界上绝大多数人过着普通平常的生活,评价这种生活究竟是好还是坏,客观状态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主要还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谁也..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一种瓜,是咱中国百姓家经常吃的蔬菜,它就是南瓜。南瓜所含的淀粉、碳水化合物较高,在分类上是属主食类食物,其实,您可别小看了南瓜,它可不是一般的家常菜,南瓜的背后藏着一个连医生都不会..

地藏法门的修学,要求很高梦参老和尚《浅说地藏经大意》地藏法门的修学,要求很高,比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比带业往生还要高一层。在人天福报上,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做得如何呢?做得够不够?或者有人认为我差不多..

用佛教的语言来说,梅艳芳往生了。往生,意谓开始,另一个阶段的开始,而非终结。目送着她上路的好友、为她修法助念的仁波切,描述阿梅庄严殊胜的往生过程。2003年12月29日晚上,阿梅病情告紧,各方友好都涌到医院..

01人体节律之7日节律西方近代才发现人体生物钟,而我国二千五百年前的《黄帝内经》里就已经详细地描述了人体生理、病理的昼夜节律、七日节律、四季节律、年节律、六十年节律、三百六十年节律。就以七日节律来说,张..

这个「不共无明」,是修学大乘佛法一个非常重要的所观境,所以他特别从前面的六种过失当中,把「不共无明」提出来,特定的加以解释,就是你要了解这个贼,你才有办法把这个贼消灭。真义心当生,常能为障碍, 俱行一..

回向二字,对学佛修道的人非常重要,华严经普贤菩萨有十大行愿,最后第十行愿就是普皆回向。关于回向在华严经上有详细的分析解释,总共有四种意义。(一)回因向果:一切事有因必有果,如播稻种于田土中是因,将来成..

为人处世,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不要只有一张挑剔的嘴巴。会欣赏别人,内心是丰富的善意,而一味挑剔的人,生命中只有荒芜。欣赏,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学会欣赏别人,你会更优秀。..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

心灵之旅,从这里开始关注净尘,品读内心真实的自己(一)从前有只青蛇所化的妖精,专吃精壮男子。那日,它盘在官道上等待猎物,等了一天都未有人来。黄昏时分,只见一和尚远远而来。青蛇想:虽然是个和尚,却也是..

分巨商家居安防证悟以后,每个念头都是修行鼻能嗅诸香,妄执性非有,色相二俱亡,真空亦如是。鼻识的道理也是一样。当鼻子闻到气味的时候,菩萨立即能感觉到空性。在菩萨证悟空性的智慧当中,色相二者都不存在,对..

“保合大和”,就是要保持着这种和谐自然的关系。“乃利贞”:“利”指和谐有利;“贞”是正的意思,而且这个“正”是永远纯正。也就是说,只有顺着和谐自然的关系去做,才能使万物祥和。这种利益是真正的利益,是..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山药富含果胶、DHEA、多巴胺、矿物质、黏蛋白,真可谓是营养塞人参了山药不光补中益气,富含18种氨基酸,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营养成分叫做DHEA(青春因子),对抗衰老和增强免疫力有重要作..

    《刘余莉》感恩您转发支持刘余莉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刘余莉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category/223/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