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三千年的神秘“望气术”揭秘


我们时常会在小说中,或者网络上看到某某人自称会望气术,可以看到很多东西云云,那么望气到底是什么?

望气也被称作侯气,又名望云气、望氛等,侯就是观测的意思,占候即是此,常与风角并列。

最早关于望气的记载,我们可以先从《吕氏春秋》等书中找到原貌:

“至乱之化,君臣相贼,长少相杀,父子相忍,弟兄相诬,知交相倒,夫妻相冒,日以相危,失人之纪,心若禽兽,长邪苟利。其云状有若犬、若马、若白鹄、若众车,有其状若人苍衣赤首不动,则名曰天衡;有其状若悬釜而赤,其名曰云旍;有其状若众马以斗,其名曰滑马;有其状若众植华以长,黄上白下,其名蚩尤之旍。

这里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最初的望气之法,所谓的气其实指的是云气,观看天上云彩的形状、颜色等来进行预测。不同形状的云彩对应不同的名称,也代表不同的结果。古人在夜晚观察星象,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靠观测五星运行,和流星、彗星等进行预测。而白天观看日月食和云彩,这都是通过天象来附会人事,预言阴阳灾异。

在《左传》中亦有关于望气的记载,如《左传·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孔颖达疏:“诸侯有观台,所以望气祥也。公……登观台之上,以瞻望云及物之气色。”又《左传·昭公二十年》:“春,王二月己丑,日南至。梓慎望氛曰。”杜预注:“氛,气也。”

而在《史记 ·孝武本纪》中我们可以看到:“今鼎至甘泉,光润龙变,承休无疆。合兹中山,有黄白云降盖、“入海求蓬莱者,言蓬莱不远,而不能至者,殆不见其气。上乃遣望气佐侯其气云”、“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这里我们也能看到关于特殊的云彩的记载,比如如同伞盖的白云、黄云,晚上突然出现的白云。

这里也解释了在《史记 高祖本纪》里的:"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於是因东游以厌之。"这里的天子气应当也为云气。

隋朝时期,大定元年正月。庾秀才为杨坚预测说:“今月戊戌平旦,青气如楼阙,见国城上俄而变紫,逆风西行。今王气已见”

《宋书 符瑞一》:“文帝始生,有云青色,员如车盖,当其上终日。望气者以为至贵之祥,非人臣 之气。善相者高元吕曰:“其贵不可言。”

在《涌幢小品 卷之一》也有:“五色云,太祖克婺州。下 令禁战戢军士剽剽。有亲随知印黄某取民财。即斩以徇。民皆按堵。城未破。先日。有五色云见城西。氤氲如盖。城中望之以为祥。及城下。乃知为上驻兵之地。由此观之。诸书所载灵异。要必不诬。而上自制西征记。尤为照灼。太平阵上之龙。石灰山伏兵之雨。皆应之俄顷间。班彪曰。神武有征应。亮矣。”

这些关于望气的例子无一例外全部指的是上空的云气,譬如庾秀才明确说了是国城上方的。而《史记》、《宋书》等,更是直言就是云的颜色,史记在高祖本纪里所说的天子气,其实就是刘邦上空的云气。

最初的气一般指的就是云气,但是到了后期对于气的划分更加详细。《隋书 天文志下 十煇》:“《周礼》,眡祲氏掌十煇之法,以观妖祥,辨吉凶。

一曰祲,谓阴阳五色之气, 昆淫相侵。或曰,抱珥背璚之属,如虹而短是也。

二曰象,谓云如气,成形象,云如赤乌,夹日以飞之类是也。

三曰镌,日旁气刺日,形如童子所佩之镌也。

四曰监, 谓云气临在日上也。

五曰暗,谓日月蚀,或日光暗也。

六曰曹,谓瞢瞢不光明也。

七曰弥,谓白虹弥天而贯日也。

八曰序,谓气若山而在日上。或曰,冠珥背璚,重叠次序,在于日旁也。

九曰晕,谓晕气也。或曰,虹也。《诗》所谓“朝晕于西” 者也。

十曰想,谓气五色,有形想也,青饥,赤兵,白丧,黑忧,黄熟。或曰,想, 思也,赤气为人兽之形,可思而知其吉凶。自周已降,术士间出,今采其著者而言之。”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除了正常的云气外,《隋书》将彩虹、日晕、日珥、日月食等也当作气的一种,并且和云气分开。按《吕氏春秋》时期的资料来看,最初天上之气就是云彩,《隋书》这里是细化了天气现象,都作为天上之气用来判断吉凶,更为符合现在的天气定义。之所以云气也在其中是因为在《隋书 天文志中》末尾就列举了云气和妖气的作用。而云彩究竟有没有彩色的呢?答案当然是有了,譬如前几日日本发生的日承现象,日承也叫火彩虹。是一种幻觉,当太阳高挂在空中约58度以上且保持固定角度,光线透过云层中的冰晶时,就能看到许多颜色,也就是传说中的五色祥云。

日本天空的日承

而关于望气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我们可以在《史记 天官书》中得到答案:

凡望云气,仰而望之,三四百里平望在桑榆上,千馀二千里;登高而望之,下属地者三千里。云气有兽居上者,胜。

自华以南,气下黑上赤。嵩高、三河之郊,气正赤。恆山之北,气下黑下青。勃、碣、海、岱之间,气皆黑。江、淮之间,气皆白。

徒气白。土功气黄。车气乍高乍下,往往而聚。骑气卑而布。卒气抟。前卑而後高者,疾;前方而後高者,兑;後兑而卑者,卻。其气平者其行徐。前高而後卑者,不止而反。气相遇者,卑胜高,兑胜方。气来卑而循车通者,不过三四日,去之五六里见。气来高七八尺者,不过五六日,去之十馀里见。气来高丈馀二丈者,不过三四十日,去之五六十里见。

稍云精白者,其将悍,其士怯。其大根而前绝远者,当战。青白,其前低者,战胜;其前赤而仰者,战不胜。阵云如立垣。杼云类杼。轴云抟两端兑。杓云如绳者,居前互天,其半半天。其者类阙旗故。钩云句曲。诸此云见,以五色合占。而泽抟密,其见动人,乃有占;兵必起,合其直。

王朔所候,决於日旁。日旁云气,人主象。皆如其形以占。

故北夷之气如群畜穹闾,南夷之气类舟船幡旗。大水处,败军场,破国之虚,下有积钱,金宝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海旁蜄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

故候息秏者,入国邑,视封疆田畴之正治,城郭室屋门户之润泽,次至车服畜产精华。实息者,吉;虚秏者,凶。

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卿云,喜气也。若雾非雾,衣冠而不濡,见则其域被甲而趋。

现翻译于下:

“凡是望云气,仰面望见,云气距人不过三四百里;若平望过去,见云气在树梢之间,相距大约千余里到二千里;若登高而望,才能见到云气与地相连,距人约有三千里远近。云气形状,上边如同兽类的,吉利。

自华山以南的云气,下为黑色上赤色。嵩高山、三河一带野外的云气,是正红色。恒山以北的云气,下边黑色上边为青色。勃海、碣石和海岱之间的云气,都是黑色。江、淮之间的云气,都是白色。

罪徒相聚处云气是白色。有土方工程的地方云气是黄色。车队行走产生的云气忽高忽低,有时还聚在一起。骑兵奔走产生的云气低矮但分布面积较大。步卒行走产生的云气则高一些,窄一些。云气前边低后边高,表示奔行急,速度快;前边方形后边高,表示士卒精锐;云气后端尖锐而矮,表示退却。云气平表示军行慢,前端高后端低,表示不停的退却。二方云气相遇,低矮的一方胜,高的一方败;尖锐的一方胜,圆饨的一方败。敌气低矮行疾,若向我方移动,且是循车辙而来,不过三四日可至,距我五六里可见敌踪。敌气高七八尺,不过五六日可至,距我十余里可见敌踪。敌气高一丈多到二丈的,不过三四十日可至,距我五六十里可见敌踪。

云气末梢呈亮白色的,将军勇悍,士卒怯懦。云气根抵大而前方延伸得很远的,应当战。云气青白色,前端低矮者,战则能胜;前端红色而上仰的,战不能胜。此外,兵阵形成的云气就象直立的垣墙一样;杼云形状象织布木梭一样;轴云抟直而上,两端尖锐,杓云有一种细长如绳的,长可亘天,一半也有半个天空长;另一种如虹蜺的形如有缺损的旗子,所以边角尖锐。还有钩云象勾一样弯曲。诸如以上云出现后,以所具五色综合考察。云气润泽、抟成团而且密,出现后足以动人的,才是某种事务的预兆而可资占卜;以上云气预兆有兵兴起,对应的地区有战争。

善望气者王朔所候望的云气,都取自日旁。日旁的云气与其他云气相比有人主的气象。卜时按云气所成的形象直接判定吉凶。

所以北方夷人所成的云气如同畜群和居住的毡包群,南方夷人所成的云气如同舟船和旗幡。有大水的地方,败军被击败的战场,破国留下的废墟,以及地下埋藏有积钱、金宝之上等都有云气,不可不仔细观察。海边的蜃气形状象楼台;广阔的原野上所成云气象宫殿城阙,总之云气各自与所在地的山川人民聚积的气象相同。

所以,候望某国虚实的人,可以到该国的城邑中去,观察封疆、田畴治理得是否平正,城郭房屋门户是否润泽,其次观察车辆、衣著、畜产等项是朴陋还是精华。殷实而繁息者吉利,虚竭耗损的凶。

似烟非烟,似云非云,萧索迷蒙,纷郁一团的称为卿云。卿云是喜气化成。此外有一种样子象雾又不是雾,人在其中,衣冠不潮不湿。出现则域内人都被甲趋走,有征战城守事。”

这里肯定会有人问,《三国演义》等书中常常提到的天子气是不是云气呢?答案是当然是!

早在《隋书 天文志下》的杂气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官方定义上的天子气:”天子气,内赤外黄正四方,所发之处,当有王者。若天子欲有游往处,其地亦先发此气。或如城门,隐隐在气雾中,恆带杀气森森然,或如华盖在气雾中,或有五色,多在晨昏见。或如千石仓在雾中,恆带杀气,或如高楼在雾气中,或如山镇。 苍帝起,青云扶日。赤帝起,赤云扶日。黄帝起,黄云扶日。白帝起,白云扶日。黑帝起,黑云扶日。或日气象青衣人,无手,在日西,天子之气也。敌上气如龙马, 或杂色郁郁冲天者,此帝王之气,不可击。若在吾军,战必大胜。凡天子之气,皆多上达于天,以王相日见。“

这里我们根据“善望气者王朔”(根据孝武帝本记 他不但会望气,也会相面和星占)的观点可以明显确信,望气就是通过观察云彩的方向、形状、颜色、高低、所对应不同地区等来进行预测的方法,并且明确了“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和《吕氏春秋》中所持观点十分相似,只是更加详细的说明了望气的实际操作方法。说到这里可能大多数人此时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这不就是现在的天气预报?那“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是不是也算望气?答案是:是的!只是望气术本质是把云彩变化和人事联系到了一起而已,并且更侧重讲阴阳灾异预测吉凶祸福,但是也确实包含了预测天气,属于古气象学的延伸。

其实古代这种现象很常见的,比如传说中的“黑猪渡河”,也可以算作是一种望气范畴,在《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泽中千足彘,水居千石鱼陂。”民间犹有“老母猪过河”或“乌猪过溪”之谚,谓云气连缀渡河者,即天雨之兆。《述异记》:“夜半天汉中有黑气相连,俗谓之黑猪渡河,雨候也。”,相信大家看到这里已经明白黑猪渡河是什么东西了,没错!他就是!

电风扇一家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没错,他就是我们今天说的!

阴天....

而通过看云来判断天气,在我们今天作用其实不大。因为有天气预报,可以随时得知天气如何。但是我仍然记得初中有个课文是《看云识天气》: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出处:出自朱泳燚的《看云识天气》。

望气术作为一种占卜法,在古代传播的也十分广泛,毕竟他也是属于气象占的一部分内容。早在1900年,考古专家们就在甘肃省敦煌县的莫高窟藏經洞中,发现了一幅《占云气图》的残卷,它和《紫薇宫星图》同属于《地志》背面的残卷,据考证为五代时期的作品,目前收藏于敦煌博物馆中。通过这幅《占云气图》的残卷,可以清晰的看出“云”的影响!例如:云如山形,在敌上方出现,警告不可采取攻敌行动。可见这就是一份“军队特供”的图谱,让将军们可以上知天象,下知地势。《占云气图》属于先图后文,累计有76种“云”的图解,但是解读并不完整。马世长先生认为,这份抄写在背面的云气图应当早于《地志》。

如图中记载:丙丁日,看黑云,不可攻。意思就是,在丙日或丁日,如果天上有黑云出现,就不宜出兵或攻打敌人。根据“五行图”可知丙丁是红色,主火,黑云主水,而水克火,所以出兵必败!这是古人的解释,我们根据现代的气象科学知识也很好解释,小学生都知道,天上有乌云就是快要下雨的征兆,出兵途中遇到下雨当然不利于行军打仗。

而又在1972年的时候,考古人员从马王堆发掘出了大量的珍贵楚帛书,其中有一份《天文气象杂占》成为研究战国时代“望气术”的宝贵材料,这是一套图文混排的望气学教材。编者似乎一个姓任一个姓北宫,目标读者是楚国人。

没错,就是我DIO哒!

此书把当时战国的各个国家都对应上云气,并绘出图形,比如白云苍狗之貌,并佐以简单的文字解读。譬如:“秦云如行人”,即秦国对应的云气为行人,但是配图却是上面画了一个美女图。根据《太平御览》卷八所引的《兵书》才知道原句大概为“秦云如美人”。又或者,他直接画一条鱼,其下写为“大雨”。在瞿昙悉达的《开元占经》卷四十九有:“风雨气如鱼龙行,其色苍润”之说,应当合契此处。大概是看到如鱼、龙状的云,颜色暗沉潮湿就说明要下大雨了。又画一只鸵鸟,其下写为“大风”,学者何新认为,在楚国鸵鸟就是风神的象征,所以见鸵鸟状的云就知道要有大风了。不过较为可惜的是,目前还有很多图片和文字是不能解读的。

实际上我们也会发现,在台风等自然灾害来临之时天空也会变色,预示着灾害的到来。比如日本上次台风天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天空颜色都变色了。

但是这里要说明一下,台风来临前天空变色是有理可据的。至于地震云等,我是不相信的。

而我们所熟知的墨家其实也是会望气术的:

没错,老子不但会机关术。还会望气术,等等,我好像自称老子不大合适,这不是给道家打广告???

在《墨子.迎敌祠》中,就简略记载了墨家的望气术如下:

凡望气,有大将气,有小将气,有往气,有来气,有败气,能得明此者可知成败、吉凶。举巫、医、卜有所,长具药,宫之,善为舍。巫必近公社,必敬神之。巫卜以请守,守独智巫卜望气之请而已。其出入为流言,惊骇恐吏民,谨微察之,断,罪不赦。望气舍近守官。

这就是说,从敌方军队的兵气之中,可以看出对方派的是大将还是小将,可以看出是来还是往,还可以预知成败。战前给具有此项专长的望气师,配备有关药物,供给住房(望气舍),妥善安排宿住(其实也是变相管制)。他们住的地方一定要靠近“公社”(也即战时的守备司令部),随时将实情报告给守将,且只能让守城主将知道其占望的结果,不可让其它人知道。如果他们出入制造流言,弄得官民惊恐不安,则严惩不贷。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墨家对于望气术更多的是倾向于,可以用来作为战争中预测敌军状态的方法,属于兵家内容。在古代战争中,作为一名将领带兵打仗,全军将士的生死可都在将军的手里攥着呢!所以说将军要熟知兵家之法,其中“看云识天气”就是兵法中的重要内容;什么样天气的云适合出兵,什么样天气的云适合攻城,什么样的天气的云适合安营扎寨等等,这些都是关系到战争的胜利和将士们生死的大事。搜订阅号易经天下。

但是可惜的是这里并没有记载详细的观察云气判断军事状态的方法,根据前文所引的《六韬》和“楚帛书”来看,这大概是一门和《龙韬.兵征》的“攻城望气法”正相对应的“守城望气法”,在 《黄帝兵法》也有“日月晕,仰视之,须臾忽有云气从傍入者,急随云以攻之,大胜”,可见在当时望气术对于军事理论也有不容或缺的影响力。

值得庆幸的是后来关于这种云气与军事联系的书籍并不少,如《隋书》、《开元占经》、《太白阴符》等皆有记载。李淳风的《乙巳占》在军气占方面的论述条分缕析、层次分明,具体分为“军胜气”、“军败气”、“降城气”、“猛将气”、“围城气”、“伏兵气”、“游兵气”、“屠城气”、“暴兵气”等等。其中,“军胜气”和“军败气”尤其值得注意。明代时候著名军事著作《武备经》中也有云气占法,而唐朝的道士李筌在他的《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占云气篇》这本道家兵书里也详细的描写了“云”或“气”和军事战争之间的关系:

经曰:天地相感,阴阳相薄,谓之气。久积而成云,皆物形于下而气应于上。是以,荆轲入秦,白虹贯日;高祖在沛,彤云上覆。积蜃之气而成宫阙,精之积必形于云之气,故曰:占气而知其事,望云而知其人也。「猛将气」:  猛将之气,如龙如虎,在杀气中。猛将欲行,先发此气,如无,将行,当有暴兵起。吉凶,以日神占之。  猛将之气,如烟如雾,沸如火光照夜。猛将之处,有赤白气相遶,猛将之气如山林、如竹木,色如紫盖、如门楼。上黑下赤,如旌旗、如张弩、如尘埃,头尖本大而高,两军相当,敌军器上气如囷仓正白,见日愈明。此皆猛将之气,不可击也。  敌人营上,气黄白、润泽,将有威德,不可击也。气青白而高,将勇,大战,前白如卑,後青如高,将怯士勇,前大後尖,小将怯不明。  敌上气黑中赤,在前者,将精悍不可当。  敌上气青而疏散者,将怯然,军上气发,渐渐如云里山形,将有阴谋,不可击。若在吾军之上,速战大胜。  敌上气如蛟蛇向人,此猛将之气,不可当。若在吾军之上,速战大胜。「胜军气」:  气如火光、如山堤、如尘埃粉沸、如黄白,旗旌无风而飘,挥挥指敌,此胜军之气,所在不可击。  云气如三匹帛,前横後大,如楼椽、如赤色者,所在兵锐,不可击。  军上有气,如人持斧,如蛇举首而向敌者,皆胜军。气如匹帛者,此助胜之气,所在不可击。  军上气如覆舟、如牵牛、如斗鸡,所在不可击。  军上有五色气连天,不可击。  军上有云气,如华盖、如飞鸟、如伏虎,所在不可击。  军上气如五马,颈低尾高,如杵、如赤马;在黑气中,如黑人;在赤气中,如杵;在黑云中,如人十十五五。旌旗在黑气中,赤色在前者,皆精悍,不可击。「败军气」:  败军之气,如马肝、如死灰、如偃盖、如卧鱼,乍见乍隐,如雾之朦胧,此衰气也。若居敌上,宜急击之。  云气如怀山,从军营而坠,军必败。  云气自黄昏发,连夜照人,则军士散乱。  军上有气一断一续者,军必败。  军上黑云,如牛状、如猪脂、如群羊,名曰:瓦解之气。军必败。  军上有云气如双蛇,急击勿失。  军上气,如尘灰、如粉、如烟云雾,勃勃撩乱者,军必败。  军上有五色杂气,东西南北不定者,或如群鸟乱飞,或纷纷如转蓬,或如败船,或如卧人无手足,或如覆车,散乱不起者,皆败军之气,击之必克。  军上气上大下小者,士卒日减。  军上十日无气者,其军必败。  军上十日无气,忽有赤白气,乍出即灭者,外声欲战,实欲退散,宜击之。  军上气出而半绝者,欲散;渐尽去走,一绝一败,再绝再败,三绝三败,在东发白气,灾深;赤气如火光,从天而降,入军中,兵乱将死。  军上气苍,须臾散尽,或前高後卑,或黑气如牛马形,从云气中渐入军中,名曰:天狗食血。其军散败。  两军相当,十里之内,三里之外,望彼军上气高而前白後青者,败气也。  云气如人头,鸡兔临军上云盖,蔽蒙昼晦者,宜急走,不然必败。  军上气,先青而後黑者,其将必死。  散军之气,如燃生草之烟,前虽锐而後必退。  军上气如丹蛇者,如尾在云雾中,临军上者,中人与外人通。  军行有白气,如猪来临者,大惊,宜备。  日晕有气,如死蛇,属晕者,不利先锋。  日晕旁有赤云,如悬钟,其下有死将。  日月晕有背,所临者败。  白虹及蜺,入营者败。  日晕有四玦在外,军悉败散;日晕薄及後至,先去其下,败军来降。  气如人十十五五,皆低头叉手相向,或气如黑山,以为缘者,白气如鸟,趣入屯营,连络不绝,须臾下者,当有来降。「城垒气」:  正白如旌旗,或白气如旗,而赤界其边,或气出于外,如火烟,或有云分为两截状,如城垒,皆坚而不可攻。  白气如城中南北出者,城中黑气如星,名曰:军精。急宜解去。  赤云或黄云临城,城中喜;青云从军,城南北出者,不可攻。  城中有云,青色如牛头,触人外向者,城中有气出东,其光黄大,坚城也。  白气中出,青气入北,反覆回还,不可攻。  凡攻城围邑,过旬,不雷不雨者,为城辅,勿攻。  城垒气出于外,如烟火者,或如双蛇,举首向敌,或赤气如杵,自城中出向外,内兵突出,客败。  凡攻城,有诸气自城出,兵不得入。  蒙气绕城而不入城,外兵不得入。  日晕有青气,从中出四起者,围中胜。  凡攻城,有黑气,临城上者,积土固险之状黑者,水之气,城池之象也。我据城敌,不可攻,敌据城,我不可攻。  凡围城,平旦视围上,气郁郁如火光芒,其势翕翕然者,其方救至;无者,救不至。受围者,望外救,亦以此古。「伏兵气」:  气如赤杵幢节在乌云中,或如鸟人在赤气中,或黑气浑浑圆而赤气在其中,或白气纷沸,起如楼状,其下皆有伏兵。若军行近山谷之间林坑,甚防之。  云纷纷绵绵相绞,及似蒿草长数尺者,以车骑为伏兵;如布席,似蒿草长尺许者,以步卒为伏兵。  黑云出营南,贼逃,我後有伏兵,谨候察之。  两军相当,赤气,伏兵气。若前有赤气,则前有伏兵;後有赤气,则後有伏兵;左右亦如之。  黑云变赤及白形如山者,有伏兵;云如山林,或前黑气,後有白气者,有伏兵。「暴兵气」:  白气如瓜蔓连结,部队相逐,须臾罢而复出,或如八九而来不绝者,有急贼至。  白气如仙人衣,千万连结,部队相逐,罢而复兴,当有千里兵至。  黑气从彼来我军者,欲袭我也。急宜备,不宜战,敌还,从而击之,必得小胜。  天色苍茫而有此气,依支干数,内无风雨,所发之方,必有暴兵。日克时则凶,时克日则自消散。此气所发之方,当有事告急。一人来则气一条,依数计之,若散漫一方,必有众至,依日支干数,内有风雨,则不应。  伏兵气,如人持刀盾,或有云如坐人,赤色,所临城邑,有猝兵至。  赤气如人持节,云如方虹,或如赤虹,其下暴兵至。或如旌旗、如虎跃、如人行,或白气如道带竟天,或白虹所出,或赤云如火,或云如匹布,着天经丑未者,天下多兵,赤者尤甚。  有云如番人列阵,或白气广五六丈,东西竟天,有云如豹五六枚相聚,或如狗四五枚相聚,四方清明,独有赤云赫然者,所见之地,兵起。  四望无云,独有黑云极天,名曰:天沟。主兵起。  壬子日候,四方无云,独有云如旌旗,其下兵起,遍四方,天下兵起。  云气一道,上白下黄,白色如布匹,长数丈,或上黄下白,如旗状,长二三丈,或长气纯如赤而委曲,一道如布匹,皆谓之蚩尤旗见,兵大起。「战阵气」:  气如人无头、如死人、如丹蛇,赤气随之,必有大战,杀将。  四望无云,独有赤云如狗,入营,其下必有流血,或独见赤云如立蛇,或赤云如覆舟,其下大战。  白虹或赤屈虹见城营上,其下大战流血。  白气如车,入北斗中转移者,大战。云如耕陇,大战。  日旁黑气如虹,或白气如虹,交见,两军相当,必交战;无军,兵起。  四五六,虹见,大战。  日月有赤云,截之如大杵,军在外,万人战死;两军相当,不利先举。  月初满而蚀,有军必战。  苍白云气经天,其下有拔城大战。  赤气漫漫如血色,有大战流血。「阴谋气」:  气白而群行徘徊,结阵而来者,他国人来相图谋也。不可忽,应视其所往,随而伐之,得利。  黑气如幢,出于营中,上黑下黄,敌欲来求战,而无诚实,言信相反,七日内必觉,备之,吉。  黑气临我军上,如车轮行,敌人谋乱,国有小
点赞推荐

现代人因为工作压力或其他因素,常有熬夜睡眠不足的问题,长时间下来,将对身体造成极为严重的伤害。有些人原本一向身体健康,但在连续熬夜数晚后,突然第二天起床会觉得很疲劳,一闭眼就想睡觉,而且会腰酸背痛,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句老话:早吃姜,补药汤。就是说每天早晨三片醋泡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今天就来说说生姜!吃姜为何能保养心脏呢?根据相关的临床研究,吃醋泡姜让脾胃功能正常,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心脏病..

中国2型糖尿病发病率在过去数十年中呈“爆炸式”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首位的糖尿病大国,每10人就有一人为糖尿病,全球四分之一糖尿病人在中国。一项哈佛大学的研究指出,肥胖、饮食问题、体力活动不足等推高了中国..

冬天南方湿冷,北方干冷。因为寒冷,身体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那么适合吃什么呢?接下来,小编就跟大家说一说7种适合滋补的食物。莲藕第一种就是莲藕。如今正是鲜藕上市的时候,天气干燥,多吃些藕能够起到养阴清热..

弘化社昨天顶圣眼天生等者,谓人气已断,通身冷透,唯头顶独热者,则必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也。眼天生者,若眼及额颅处独热,则生天道。心处独热,则生人道。肚腹独热,则生饿鬼道。膝盖独热,则生畜生道。脚板独热..

近日,英德市大洞乡农民杨贵宝上山打柴遭到一头野猪追杀时被大蟒相救的稀奇事,在当地传为美谈。11月11日上午10时,农民杨贵宝吃完早饭,携带砍柴工具上山打柴,大约到中午12时,当他打好柴准备返回家时,突然从山..

我刚学佛不久,听人说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能消宿世业障,我于去年腊月二十开始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每天坚持至少一部,有时时间宽余,读到四部。至今,已经读诵一百多部。在这期间,在我身上,发生了许多不..

你知道吗?诱发高血压的真正凶手不是盐,而是钠!重要的事说三遍:钠!钠!钠!很多人以为食用盐是引发高血压的元凶,其实真正的元凶是食用盐中的钠。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天钠的摄入量是 5 克。钠从哪里来?除了..

凉拌芝麻海带-材 料-海带、盐、蔬果粉酱油、香油、芝麻-做 法-1.将海带丝用凉水浸泡24小时后清洗干净,切成长段;2.放入盆中,放入盐、蔬果粉,抓拌均匀;3.放入酱油、香油拌匀;4.盛入盘中,撒上白芝麻 。胡萝卜砂..

作者:张玉霞来源:vegan莲世界读书共学汇这是我们从事时令养生工作中经历的两个真实的故事。写下它们是为了理性的思考︰人生是醉生梦死,还是明心见性?这完全取决于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因为宝贵的生命掌握在自己..

大家都知道有“世界无烟日”(5月31日)、“世界无车日”(9月22日)等,但是还有两个重要的日子往往没有引起注意。一个是3月20日的“世界无肉日”(Meatout),一个是11月25日的“世界蔬菜日(也称国际素食日)”(..

上班族一定要看下,有需要就收藏起来吧!一、小炒豆干作者/豆果美食 | 子言厨房-材 料-烟熏豆腐150克、青辣椒30克、红辣椒20克、姜10克、生抽5克、蔬果调味粉5克、水淀粉适量-做 法-1. 将烟熏豆腐洗净切成丝,装盘..

淋巴是人体一大排毒系统,存在于人体的各个部位,对于人体的免疫系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们不光要给肝脏排毒,也要记得给淋巴排排毒。那么给淋巴排毒吃点什么食物合适呢?现在就来了解一下哪些食物能帮助我..

做西蓝花,有人焯水,有人直接炒,都不对!大厨教你最正确做法。说起西蓝花,很多人不是真心喜欢吃,因为烹调出来没什么味道,大家都是因为西蓝花的营养去吃它的。就拿瘦身人士来说,每天都吃水煮西蓝花,如同吃草..

食谱|珠海市普陀寺 ZHPTS01罗汉笋炒口蘑原料:罗汉笋、口蘑、中芹、红椒调料:盐、素蚝油、蘑菇精、生抽、生粉水、香油做法:①罗汉笋斜刀切片,口蘑洗净切片,中芹洗净切段,红椒洗净切菱形。②将以上调料兑成调味..

最近,一位51岁的日本“阿姨”在网络爆火,引起不少网友议论,竟然还有20来岁的小鲜肉向她表白!?不是吧!这阿姨她凭什么?结果,“阿姨”真人一露面,网友们表示惊叹:这阿姨51岁?说是20多岁都有人信!而且,这..

1死主阎罗是不可信赖的,不管你的罪业有没有清净,有病也好、没病也好,他随时都会降临。可见,人的寿命一点也不可靠,相当的脆弱。我们都知道,死亡会突然降临的,法王如意宝在《忠言心之明点》中说:“死主大敌如..

通过学习听闻佛法,明白了世间的真相,发现许许多多的人,都在从事一些饮鸩止渴的行业,确实苦不堪言!在此与大家分享这些道理,希望不明白因果报应的人,有所醒悟。下面提到的这些行业,在佛法里都属于黑业,或者叫..

近世科学促进了机械工业的发达,为人类带来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可是维护人类生存安全,与生活幸福的技能与学术,却未能随科学的进步而并驾齐驱。如救世救人的医学发展,远不如科学武器残害人类的快速与急烈。尤其在..

从前孔老夫子的外公,他看到孔家祖上五代修善积福,他就判断这样的家庭后代一定出人才,于是决定把女儿嫁入孔家,不久便生出了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佛在经中讲过,一个家庭是否能人才辈出,都具备几个相同的征兆,老祖..

    《中國風水研究會》感恩您转发支持中國風水研究會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中國風水研究會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category/296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