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传承三千年的神秘“望气术”揭秘
我们时常会在小说中,或者网络上看到某某人自称会望气术,可以看到很多东西云云,那么望气到底是什么?
望气也被称作侯气,又名望云气、望氛等,侯就是观测的意思,占候即是此,常与风角并列。
最早关于望气的记载,我们可以先从《吕氏春秋》等书中找到原貌:
“至乱之化,君臣相贼,长少相杀,父子相忍,弟兄相诬,知交相倒,夫妻相冒,日以相危,失人之纪,心若禽兽,长邪苟利。其云状有若犬、若马、若白鹄、若众车,有其状若人苍衣赤首不动,则名曰天衡;有其状若悬釜而赤,其名曰云旍;有其状若众马以斗,其名曰滑马;有其状若众植华以长,黄上白下,其名蚩尤之旍。”
这里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最初的望气之法,所谓的气其实指的是云气,观看天上云彩的形状、颜色等来进行预测。不同形状的云彩对应不同的名称,也代表不同的结果。古人在夜晚观察星象,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靠观测五星运行,和流星、彗星等进行预测。而白天观看日月食和云彩,这都是通过天象来附会人事,预言阴阳灾异。
在《左传》中亦有关于望气的记载,如《左传·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孔颖达疏:“诸侯有观台,所以望气祥也。公……登观台之上,以瞻望云及物之气色。”又《左传·昭公二十年》:“春,王二月己丑,日南至。梓慎望氛曰。”杜预注:“氛,气也。”
而在《史记 ·孝武本纪》中我们可以看到:“今鼎至甘泉,光润龙变,承休无疆。合兹中山,有黄白云降盖”、“入海求蓬莱者,言蓬莱不远,而不能至者,殆不见其气。上乃遣望气佐侯其气云”、“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这里我们也能看到关于特殊的云彩的记载,比如如同伞盖的白云、黄云,晚上突然出现的白云。
这里也解释了在《史记 高祖本纪》里的:"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於是因东游以厌之。"这里的天子气应当也为云气。
隋朝时期,大定元年正月。庾秀才为杨坚预测说:“今月戊戌平旦,青气如楼阙,见国城上俄而变紫,逆风西行。今王气已见”
《宋书 符瑞一》:“文帝始生,有云青色,员如车盖,当其上终日。望气者以为至贵之祥,非人臣 之气。善相者高元吕曰:“其贵不可言。”
在《涌幢小品 卷之一》也有:“五色云,太祖克婺州。下 令禁战戢军士剽剽。有亲随知印黄某取民财。即斩以徇。民皆按堵。城未破。先日。有五色云见城西。氤氲如盖。城中望之以为祥。及城下。乃知为上驻兵之地。由此观之。诸书所载灵异。要必不诬。而上自制西征记。尤为照灼。太平阵上之龙。石灰山伏兵之雨。皆应之俄顷间。班彪曰。神武有征应。亮矣。”
这些关于望气的例子无一例外全部指的是上空的云气,譬如庾秀才明确说了是国城上方的。而《史记》、《宋书》等,更是直言就是云的颜色,史记在高祖本纪里所说的天子气,其实就是刘邦上空的云气。
最初的气一般指的就是云气,但是到了后期对于气的划分更加详细。《隋书 天文志下 十煇》:“《周礼》,眡祲氏掌十煇之法,以观妖祥,辨吉凶。
一曰祲,谓阴阳五色之气, 昆淫相侵。或曰,抱珥背璚之属,如虹而短是也。
二曰象,谓云如气,成形象,云如赤乌,夹日以飞之类是也。
三曰镌,日旁气刺日,形如童子所佩之镌也。
四曰监, 谓云气临在日上也。
五曰暗,谓日月蚀,或日光暗也。
六曰曹,谓瞢瞢不光明也。
七曰弥,谓白虹弥天而贯日也。
八曰序,谓气若山而在日上。或曰,冠珥背璚,重叠次序,在于日旁也。
九曰晕,谓晕气也。或曰,虹也。《诗》所谓“朝晕于西” 者也。
十曰想,谓气五色,有形想也,青饥,赤兵,白丧,黑忧,黄熟。或曰,想, 思也,赤气为人兽之形,可思而知其吉凶。自周已降,术士间出,今采其著者而言之。”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除了正常的云气外,《隋书》将彩虹、日晕、日珥、日月食等也当作气的一种,并且和云气分开。按《吕氏春秋》时期的资料来看,最初天上之气就是云彩,《隋书》这里是细化了天气现象,都作为天上之气用来判断吉凶,更为符合现在的天气定义。之所以云气也在其中是因为在《隋书 天文志中》末尾就列举了云气和妖气的作用。而云彩究竟有没有彩色的呢?答案当然是有了,譬如前几日日本发生的日承现象,日承也叫火彩虹。是一种幻觉,当太阳高挂在空中约58度以上且保持固定角度,光线透过云层中的冰晶时,就能看到许多颜色,也就是传说中的五色祥云。
而关于望气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我们可以在《史记 天官书》中得到答案:
凡望云气,仰而望之,三四百里;平望,在桑榆上,千馀二千里;登高而望之,下属地者三千里。云气有兽居上者,胜。
自华以南,气下黑上赤。嵩高、三河之郊,气正赤。恆山之北,气下黑下青。勃、碣、海、岱之间,气皆黑。江、淮之间,气皆白。
徒气白。土功气黄。车气乍高乍下,往往而聚。骑气卑而布。卒气抟。前卑而後高者,疾;前方而後高者,兑;後兑而卑者,卻。其气平者其行徐。前高而後卑者,不止而反。气相遇者,卑胜高,兑胜方。气来卑而循车通者,不过三四日,去之五六里见。气来高七八尺者,不过五六日,去之十馀里见。气来高丈馀二丈者,不过三四十日,去之五六十里见。
稍云精白者,其将悍,其士怯。其大根而前绝远者,当战。青白,其前低者,战胜;其前赤而仰者,战不胜。阵云如立垣。杼云类杼。轴云抟两端兑。杓云如绳者,居前互天,其半半天。其者类阙旗故。钩云句曲。诸此云见,以五色合占。而泽抟密,其见动人,乃有占;兵必起,合其直。
王朔所候,决於日旁。日旁云气,人主象。皆如其形以占。
故北夷之气如群畜穹闾,南夷之气类舟船幡旗。大水处,败军场,破国之虚,下有积钱,金宝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海旁蜄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
故候息秏者,入国邑,视封疆田畴之正治,城郭室屋门户之润泽,次至车服畜产精华。实息者,吉;虚秏者,凶。
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卿云,喜气也。若雾非雾,衣冠而不濡,见则其域被甲而趋。
现翻译于下:
“凡是望云气,仰面望见,云气距人不过三四百里;若平望过去,见云气在树梢之间,相距大约千余里到二千里;若登高而望,才能见到云气与地相连,距人约有三千里远近。云气形状,上边如同兽类的,吉利。
自华山以南的云气,下为黑色上赤色。嵩高山、三河一带野外的云气,是正红色。恒山以北的云气,下边黑色上边为青色。勃海、碣石和海岱之间的云气,都是黑色。江、淮之间的云气,都是白色。
罪徒相聚处云气是白色。有土方工程的地方云气是黄色。车队行走产生的云气忽高忽低,有时还聚在一起。骑兵奔走产生的云气低矮但分布面积较大。步卒行走产生的云气则高一些,窄一些。云气前边低后边高,表示奔行急,速度快;前边方形后边高,表示士卒精锐;云气后端尖锐而矮,表示退却。云气平表示军行慢,前端高后端低,表示不停的退却。二方云气相遇,低矮的一方胜,高的一方败;尖锐的一方胜,圆饨的一方败。敌气低矮行疾,若向我方移动,且是循车辙而来,不过三四日可至,距我五六里可见敌踪。敌气高七八尺,不过五六日可至,距我十余里可见敌踪。敌气高一丈多到二丈的,不过三四十日可至,距我五六十里可见敌踪。
云气末梢呈亮白色的,将军勇悍,士卒怯懦。云气根抵大而前方延伸得很远的,应当战。云气青白色,前端低矮者,战则能胜;前端红色而上仰的,战不能胜。此外,兵阵形成的云气就象直立的垣墙一样;杼云形状象织布木梭一样;轴云抟直而上,两端尖锐,杓云有一种细长如绳的,长可亘天,一半也有半个天空长;另一种如虹蜺的形如有缺损的旗子,所以边角尖锐。还有钩云象勾一样弯曲。诸如以上云出现后,以所具五色综合考察。云气润泽、抟成团而且密,出现后足以动人的,才是某种事务的预兆而可资占卜;以上云气预兆有兵兴起,对应的地区有战争。
善望气者王朔所候望的云气,都取自日旁。日旁的云气与其他云气相比有人主的气象。卜时按云气所成的形象直接判定吉凶。
所以北方夷人所成的云气如同畜群和居住的毡包群,南方夷人所成的云气如同舟船和旗幡。有大水的地方,败军被击败的战场,破国留下的废墟,以及地下埋藏有积钱、金宝之上等都有云气,不可不仔细观察。海边的蜃气形状象楼台;广阔的原野上所成云气象宫殿城阙,总之云气各自与所在地的山川人民聚积的气象相同。
所以,候望某国虚实的人,可以到该国的城邑中去,观察封疆、田畴治理得是否平正,城郭房屋门户是否润泽,其次观察车辆、衣著、畜产等项是朴陋还是精华。殷实而繁息者吉利,虚竭耗损的凶。
似烟非烟,似云非云,萧索迷蒙,纷郁一团的称为卿云。卿云是喜气化成。此外有一种样子象雾又不是雾,人在其中,衣冠不潮不湿。出现则域内人都被甲趋走,有征战城守事。”
这里肯定会有人问,《三国演义》等书中常常提到的天子气是不是云气呢?答案是当然是!
早在《隋书 天文志下》的杂气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官方定义上的天子气:”天子气,内赤外黄正四方,所发之处,当有王者。若天子欲有游往处,其地亦先发此气。或如城门,隐隐在气雾中,恆带杀气森森然,或如华盖在气雾中,或有五色,多在晨昏见。或如千石仓在雾中,恆带杀气,或如高楼在雾气中,或如山镇。 苍帝起,青云扶日。赤帝起,赤云扶日。黄帝起,黄云扶日。白帝起,白云扶日。黑帝起,黑云扶日。或日气象青衣人,无手,在日西,天子之气也。敌上气如龙马, 或杂色郁郁冲天者,此帝王之气,不可击。若在吾军,战必大胜。凡天子之气,皆多上达于天,以王相日见。“
这里我们根据“善望气者王朔”(根据孝武帝本记 他不但会望气,也会相面和星占)的观点可以明显确信,望气就是通过观察云彩的方向、形状、颜色、高低、所对应不同地区等来进行预测的方法,并且明确了“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和《吕氏春秋》中所持观点十分相似,只是更加详细的说明了望气的实际操作方法。说到这里可能大多数人此时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这不就是现在的天气预报?那“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是不是也算望气?答案是:是的!只是望气术本质是把云彩变化和人事联系到了一起而已,并且更侧重讲阴阳灾异预测吉凶祸福,但是也确实包含了预测天气,属于古气象学的延伸。
其实古代这种现象很常见的,比如传说中的“黑猪渡河”,也可以算作是一种望气范畴,在《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泽中千足彘,水居千石鱼陂。”民间犹有“老母猪过河”或“乌猪过溪”之谚,谓云气连缀渡河者,即天雨之兆。《述异记》:“夜半天汉中有黑气相连,俗谓之黑猪渡河,雨候也。”,相信大家看到这里已经明白黑猪渡河是什么东西了,没错!他就是!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没错,他就是我们今天说的!
阴天....
而通过看云来判断天气,在我们今天作用其实不大。因为有天气预报,可以随时得知天气如何。但是我仍然记得初中有个课文是《看云识天气》: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出处:出自朱泳燚的《看云识天气》。
望气术作为一种占卜法,在古代传播的也十分广泛,毕竟他也是属于气象占的一部分内容。早在1900年,考古专家们就在甘肃省敦煌县的莫高窟藏經洞中,发现了一幅《占云气图》的残卷,它和《紫薇宫星图》同属于《地志》背面的残卷,据考证为五代时期的作品,目前收藏于敦煌博物馆中。通过这幅《占云气图》的残卷,可以清晰的看出“云”的影响!例如:云如山形,在敌上方出现,警告不可采取攻敌行动。可见这就是一份“军队特供”的图谱,让将军们可以上知天象,下知地势。《占云气图》属于先图后文,累计有76种“云”的图解,但是解读并不完整。马世长先生认为,这份抄写在背面的云气图应当早于《地志》。
如图中记载:丙丁日,看黑云,不可攻。意思就是,在丙日或丁日,如果天上有黑云出现,就不宜出兵或攻打敌人。根据“五行图”可知丙丁是红色,主火,黑云主水,而水克火,所以出兵必败!这是古人的解释,我们根据现代的气象科学知识也很好解释,小学生都知道,天上有乌云就是快要下雨的征兆,出兵途中遇到下雨当然不利于行军打仗。
而又在1972年的时候,考古人员从马王堆发掘出了大量的珍贵楚帛书,其中有一份《天文气象杂占》成为研究战国时代“望气术”的宝贵材料,这是一套图文混排的望气学教材。编者似乎一个姓任一个姓北宫,目标读者是楚国人。
此书把当时战国的各个国家都对应上云气,并绘出图形,比如白云苍狗之貌,并佐以简单的文字解读。譬如:“秦云如行人”,即秦国对应的云气为行人,但是配图却是上面画了一个美女图。根据《太平御览》卷八所引的《兵书》才知道原句大概为“秦云如美人”。又或者,他直接画一条鱼,其下写为“大雨”。在瞿昙悉达的《开元占经》卷四十九有:“风雨气如鱼龙行,其色苍润”之说,应当合契此处。大概是看到如鱼、龙状的云,颜色暗沉潮湿就说明要下大雨了。又画一只鸵鸟,其下写为“大风”,学者何新认为,在楚国鸵鸟就是风神的象征,所以见鸵鸟状的云就知道要有大风了。不过较为可惜的是,目前还有很多图片和文字是不能解读的。
实际上我们也会发现,在台风等自然灾害来临之时天空也会变色,预示着灾害的到来。比如日本上次台风天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天空颜色都变色了。
但是这里要说明一下,台风来临前天空变色是有理可据的。至于地震云等,我是不相信的。
而我们所熟知的墨家其实也是会望气术的:
在《墨子.迎敌祠》中,就简略记载了墨家的望气术如下:
“凡望气,有大将气,有小将气,有往气,有来气,有败气,能得明此者可知成败、吉凶。举巫、医、卜有所,长具药,宫之,善为舍。巫必近公社,必敬神之。巫卜以请守,守独智巫卜望气之请而已。其出入为流言,惊骇恐吏民,谨微察之,断,罪不赦。望气舍近守官。”
这就是说,从敌方军队的兵气之中,可以看出对方派的是大将还是小将,可以看出是来还是往,还可以预知成败。战前给具有此项专长的望气师,配备有关药物,供给住房(望气舍),妥善安排宿住(其实也是变相管制)。他们住的地方一定要靠近“公社”(也即战时的守备司令部),随时将实情报告给守将,且只能让守城主将知道其占望的结果,不可让其它人知道。如果他们出入制造流言,弄得官民惊恐不安,则严惩不贷。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墨家对于望气术更多的是倾向于,可以用来作为战争中预测敌军状态的方法,属于兵家内容。在古代战争中,作为一名将领带兵打仗,全军将士的生死可都在将军的手里攥着呢!所以说将军要熟知兵家之法,其中“看云识天气”就是兵法中的重要内容;什么样天气的云适合出兵,什么样天气的云适合攻城,什么样的天气的云适合安营扎寨等等,这些都是关系到战争的胜利和将士们生死的大事。搜订阅号易经天下。
但是可惜的是这里并没有记载详细的观察云气判断军事状态的方法,根据前文所引的《六韬》和“楚帛书”来看,这大概是一门和《龙韬.兵征》的“攻城望气法”正相对应的“守城望气法”,在 《黄帝兵法》也有“日月晕,仰视之,须臾忽有云气从傍入者,急随云以攻之,大胜”,可见在当时望气术对于军事理论也有不容或缺的影响力。
值得庆幸的是后来关于这种云气与军事联系的书籍并不少,如《隋书》、《开元占经》、《太白阴符》等皆有记载。李淳风的《乙巳占》在军气占方面的论述条分缕析、层次分明,具体分为“军胜气”、“军败气”、“降城气”、“猛将气”、“围城气”、“伏兵气”、“游兵气”、“屠城气”、“暴兵气”等等。其中,“军胜气”和“军败气”尤其值得注意。明代时候著名军事著作《武备经》中也有云气占法,而唐朝的道士李筌在他的《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占云气篇》这本道家兵书里也详细的描写了“云”或“气”和军事战争之间的关系:
经曰:天地相感,阴阳相薄,谓之气。久积而成云,皆物形于下而气应于上。是以,荆轲入秦,白虹贯日;高祖在沛,彤云上覆。积蜃之气而成宫阙,精之积必形于云之气,故曰:占气而知其事,望云而知其人也。「猛将气」: 猛将之气,如龙如虎,在杀气中。猛将欲行,先发此气,如无,将行,当有暴兵起。吉凶,以日神占之。 猛将之气,如烟如雾,沸如火光照夜。猛将之处,有赤白气相遶,猛将之气如山林、如竹木,色如紫盖、如门楼。上黑下赤,如旌旗、如张弩、如尘埃,头尖本大而高,两军相当,敌军器上气如囷仓正白,见日愈明。此皆猛将之气,不可击也。 敌人营上,气黄白、润泽,将有威德,不可击也。气青白而高,将勇,大战,前白如卑,後青如高,将怯士勇,前大後尖,小将怯不明。 敌上气黑中赤,在前者,将精悍不可当。 敌上气青而疏散者,将怯然,军上气发,渐渐如云里山形,将有阴谋,不可击。若在吾军之上,速战大胜。 敌上气如蛟蛇向人,此猛将之气,不可当。若在吾军之上,速战大胜。「胜军气」: 气如火光、如山堤、如尘埃粉沸、如黄白,旗旌无风而飘,挥挥指敌,此胜军之气,所在不可击。 云气如三匹帛,前横後大,如楼椽、如赤色者,所在兵锐,不可击。 军上有气,如人持斧,如蛇举首而向敌者,皆胜军。气如匹帛者,此助胜之气,所在不可击。 军上气如覆舟、如牵牛、如斗鸡,所在不可击。 军上有五色气连天,不可击。 军上有云气,如华盖、如飞鸟、如伏虎,所在不可击。 军上气如五马,颈低尾高,如杵、如赤马;在黑气中,如黑人;在赤气中,如杵;在黑云中,如人十十五五。旌旗在黑气中,赤色在前者,皆精悍,不可击。「败军气」: 败军之气,如马肝、如死灰、如偃盖、如卧鱼,乍见乍隐,如雾之朦胧,此衰气也。若居敌上,宜急击之。 云气如怀山,从军营而坠,军必败。 云气自黄昏发,连夜照人,则军士散乱。 军上有气一断一续者,军必败。 军上黑云,如牛状、如猪脂、如群羊,名曰:瓦解之气。军必败。 军上有云气如双蛇,急击勿失。 军上气,如尘灰、如粉、如烟云雾,勃勃撩乱者,军必败。 军上有五色杂气,东西南北不定者,或如群鸟乱飞,或纷纷如转蓬,或如败船,或如卧人无手足,或如覆车,散乱不起者,皆败军之气,击之必克。 军上气上大下小者,士卒日减。 军上十日无气者,其军必败。 军上十日无气,忽有赤白气,乍出即灭者,外声欲战,实欲退散,宜击之。 军上气出而半绝者,欲散;渐尽去走,一绝一败,再绝再败,三绝三败,在东发白气,灾深;赤气如火光,从天而降,入军中,兵乱将死。 军上气苍,须臾散尽,或前高後卑,或黑气如牛马形,从云气中渐入军中,名曰:天狗食血。其军散败。 两军相当,十里之内,三里之外,望彼军上气高而前白後青者,败气也。 云气如人头,鸡兔临军上云盖,蔽蒙昼晦者,宜急走,不然必败。 军上气,先青而後黑者,其将必死。 散军之气,如燃生草之烟,前虽锐而後必退。 军上气如丹蛇者,如尾在云雾中,临军上者,中人与外人通。 军行有白气,如猪来临者,大惊,宜备。 日晕有气,如死蛇,属晕者,不利先锋。 日晕旁有赤云,如悬钟,其下有死将。 日月晕有背,所临者败。 白虹及蜺,入营者败。 日晕有四玦在外,军悉败散;日晕薄及後至,先去其下,败军来降。 气如人十十五五,皆低头叉手相向,或气如黑山,以为缘者,白气如鸟,趣入屯营,连络不绝,须臾下者,当有来降。「城垒气」: 正白如旌旗,或白气如旗,而赤界其边,或气出于外,如火烟,或有云分为两截状,如城垒,皆坚而不可攻。 白气如城中南北出者,城中黑气如星,名曰:军精。急宜解去。 赤云或黄云临城,城中喜;青云从军,城南北出者,不可攻。 城中有云,青色如牛头,触人外向者,城中有气出东,其光黄大,坚城也。 白气中出,青气入北,反覆回还,不可攻。 凡攻城围邑,过旬,不雷不雨者,为城辅,勿攻。 城垒气出于外,如烟火者,或如双蛇,举首向敌,或赤气如杵,自城中出向外,内兵突出,客败。 凡攻城,有诸气自城出,兵不得入。 蒙气绕城而不入城,外兵不得入。 日晕有青气,从中出四起者,围中胜。 凡攻城,有黑气,临城上者,积土固险之状黑者,水之气,城池之象也。我据城敌,不可攻,敌据城,我不可攻。 凡围城,平旦视围上,气郁郁如火光芒,其势翕翕然者,其方救至;无者,救不至。受围者,望外救,亦以此古。「伏兵气」: 气如赤杵幢节在乌云中,或如鸟人在赤气中,或黑气浑浑圆而赤气在其中,或白气纷沸,起如楼状,其下皆有伏兵。若军行近山谷之间林坑,甚防之。 云纷纷绵绵相绞,及似蒿草长数尺者,以车骑为伏兵;如布席,似蒿草长尺许者,以步卒为伏兵。 黑云出营南,贼逃,我後有伏兵,谨候察之。 两军相当,赤气,伏兵气。若前有赤气,则前有伏兵;後有赤气,则後有伏兵;左右亦如之。 黑云变赤及白形如山者,有伏兵;云如山林,或前黑气,後有白气者,有伏兵。「暴兵气」: 白气如瓜蔓连结,部队相逐,须臾罢而复出,或如八九而来不绝者,有急贼至。 白气如仙人衣,千万连结,部队相逐,罢而复兴,当有千里兵至。 黑气从彼来我军者,欲袭我也。急宜备,不宜战,敌还,从而击之,必得小胜。 天色苍茫而有此气,依支干数,内无风雨,所发之方,必有暴兵。日克时则凶,时克日则自消散。此气所发之方,当有事告急。一人来则气一条,依数计之,若散漫一方,必有众至,依日支干数,内有风雨,则不应。 伏兵气,如人持刀盾,或有云如坐人,赤色,所临城邑,有猝兵至。 赤气如人持节,云如方虹,或如赤虹,其下暴兵至。或如旌旗、如虎跃、如人行,或白气如道带竟天,或白虹所出,或赤云如火,或云如匹布,着天经丑未者,天下多兵,赤者尤甚。 有云如番人列阵,或白气广五六丈,东西竟天,有云如豹五六枚相聚,或如狗四五枚相聚,四方清明,独有赤云赫然者,所见之地,兵起。 四望无云,独有黑云极天,名曰:天沟。主兵起。 壬子日候,四方无云,独有云如旌旗,其下兵起,遍四方,天下兵起。 云气一道,上白下黄,白色如布匹,长数丈,或上黄下白,如旗状,长二三丈,或长气纯如赤而委曲,一道如布匹,皆谓之蚩尤旗见,兵大起。「战阵气」: 气如人无头、如死人、如丹蛇,赤气随之,必有大战,杀将。 四望无云,独有赤云如狗,入营,其下必有流血,或独见赤云如立蛇,或赤云如覆舟,其下大战。 白虹或赤屈虹见城营上,其下大战流血。 白气如车,入北斗中转移者,大战。云如耕陇,大战。 日旁黑气如虹,或白气如虹,交见,两军相当,必交战;无军,兵起。 四五六,虹见,大战。 日月有赤云,截之如大杵,军在外,万人战死;两军相当,不利先举。 月初满而蚀,有军必战。 苍白云气经天,其下有拔城大战。 赤气漫漫如血色,有大战流血。「阴谋气」: 气白而群行徘徊,结阵而来者,他国人来相图谋也。不可忽,应视其所往,随而伐之,得利。 黑气如幢,出于营中,上黑下黄,敌欲来求战,而无诚实,言信相反,七日内必觉,备之,吉。 黑气临我军上,如车轮行,敌人谋乱,国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