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浅释(52)
人想要了痛苦就要广种福田、恭敬礼拜及供养三宝(佛、法、僧),止恶行善等等功德,但不能执着自己曾出过多少钱或干涉这些钱的用法。应以最真诚之心行布施,修福德及慧德,亦即福慧双修。作功德即修福;听经、诵经及研究佛法能开智慧,则名为修慧,所以“若人有福,曾供养佛”。
“志求胜法”。立志欲求殊胜之法。“为说缘觉”。十二因缘法,令观世缘,觉了法性。十二因缘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此为二乘人所修之法。“若有佛子修种种行,求无上慧,为说净道”。如有佛弟子要求无上道,修习六度万行,佛陀就为他说清净之佛道,即六度波罗蜜。文殊师利菩萨,我住于此娑婆世界。“见闻若斯”。所见之佛境,耳闻佛音,皆是如此。
“及千亿事”。还有许多事。“如是众多”。指所见闻其相甚多。“今当略说”。我现在要与文殊菩萨略说。“我见彼土,恒沙菩萨,种种因缘,而求佛道”。我见到彼土,如恒河沙众多之菩萨,以种种因缘修行。人若要求佛道,必先作功德;而要得智慧,更非下一番苦功不可!恒河沙数之菩萨尚且要以种种因缘来修福慧,以求佛果,更何况是凡夫呢!
“或有行施”。有一人用七宝作为布施,以求佛道,这七宝是“金银、珊瑚”,海中有宝,秀气结成,其色红润,如树之形,名曰珊瑚。“真珠、摩尼”。摩尼又名为如意珠。“砗磲、玛瑙”。海中大贝如车之渠,即大海螺。玛瑙为石中秀气,其色红润,如马脑。“金刚、诸珍”。金刚即钻石及各种珍宝。“奴婢、车乘”。此人甚至于将其佣人、私家车等作为布施。“宝饰辇舆”。镶上珠宝之车子,一如古代皇帝所用之交通工具。牵挽曰辇,肩荷曰舆。
“欢喜布施,回向佛道”。这个人非常乐意以其七宝作为布施。反观现代人士,只出了区区五块、十块或二十块钱就以为很了不起,而牢记于心。殊不知真正之布施功德,除了能毫不悭惜的将其心爱之宝物舍弃之外,亦要心不起执着,方能契合佛道。“愿得是乘”。愿得佛乘。“三界第一”。于欲界、色界及无色界中成佛,故为三界第一。“诸佛所叹”。成佛后,为十方诸佛所赞叹欢喜。
或有菩萨 驷马宝车
栏楣华盖 轩饰布施
复见菩萨 身肉手足
及妻子施 求无上道
又见菩萨 头目身体
欣乐施与 求佛智慧
文殊师利 我见诸王
往诣佛所 问无上道
便舍乐土 宫殿臣妾
剃除须发 而被法服
或见菩萨 而作比丘
独处闲静 乐诵经典
又见菩萨 勇猛精进
入于深山 思惟佛道
弥勒菩萨对文殊菩萨说:我在世尊(释迦牟尼佛)白毫相中,又见到一些菩萨行布施。他以“驷马宝车”:四马拉车,以宝饰车。“栏楯华盖”。横者曰栏,竖者曰循,即车栏,宝车顶上有华饰之盖。“轩饰布施”。以此最胜庄严具作为布施。
“复见菩萨,身肉手足”。又见一些菩萨,不但以一切珍宝财物,甚至以其身肉、手或足,或妻子作为布施。此非难行能行之布施吗?可笑我们凡夫稍做了一点善事或布施,就心满意足而沾沾自喜,哦!以为有多了不起。而一位菩萨本着慈悲为怀之救世精神,不但舍去一切身外物,甚至是自己身肉乃至于手足或妻子,在众生需要时,都乐于布施人。
何谓菩萨身体之布施?譬如有人遇车祸或意外中丧失其手脚,菩萨就会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手脚乃至于心肝脾肺肾,施之于急需之病人,拔一切众生之病苦,而使他们脱离恐惧与灾难,这是内财施。
“及妻子施”。即外财施。人间也有菩萨,只要一个人能发大慈悲心,为了众生而行难舍能舍之布施,即称为菩萨。因为在世俗,最难舍弃者,莫过于夫妇之间的恩爱。若他连这种难摆脱之情感都能放下,足见其心之坚定与自在,故名为菩萨。
在《水镜回天录》中,有一段记载上常下仁老和尚未出家前,曾为了修道而布施其妻予人。他因父母双亡而于墓旁守孝三年。如此一来,其妻无异是守活寡,因不甘寂寞,故三番二次劝他回家相聚,但他修道心切而婉拒之。然而,人越要向上则越会遇魔考。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高一丈,魔在头上。常仁大师越要专心修道,越遭受其妻之干优,甚至吵着要下堂另嫁他人,最后竟带了一个男人到墓地去威胁她的丈夫,若他再不回家,她就要跟这个男人结婚。但常仁上人并无半点恼怒,反更宽宏大量地成全他们,足见他修行功夫及涵养之深厚。此乃难行而能行,难舍却能舍。心无贪着时,就不会为染污之尘境所转;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而得出三界,故唯有菩萨方能“以妻子施”,而求得佛道。
《转载声明》:本平台赞成并遵循微信公众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各项举措。平台部分推送文章可能因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而未能事先与原作者联系取得授权,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经核实后,我们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