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没有修的话,我们今生只不过跟佛法结一个缘而已
敬礼一切佛菩萨!
仅思利众生,福胜供诸佛,
何况勤精进,利乐诸有情。
仅仅是想利益众生的一个心念,所得福德即超胜以无数宝物供养诸佛,那么菩萨以三门精进利乐一切有情,所得福德就更不用说了!
1
这部《入菩萨行论》完整无缺、正确无误地宣说了,所有大乘基道果的次第,涵盖了整个大乘的所有教义、所有经论。
我们在末法时代短暂的人生中要将所有的大乘经典、论典全部了如指掌,恐怕是不现实的一件事情。
但是如果花一段时间认认真真地学习这部论典,实际上,大乘菩提道的所有次第和教言都已经了解了,这个意义是相当大的。
印藏大德对此论极其重视
印度大概有108个《入菩萨行论》的注疏,可见当年的印度大德们对本论是何等重视。
而且在过去的印度,造论规矩相当严格,一般的论典不能公开出版,只有通过所有高僧大德的共同商量、审核,认为这部论典能够真正有利于众生,才可以有“出版权”。
buddha
依靠此论典
能在我们相续中生起菩提心
在唐朝佛教非常兴盛的时候,《入菩萨行论》还没有译成汉语,后来宋朝永熙二年(公元985年),有一个叫天息灾的译师,才将此译成了《菩提行经》。但因为其中的词句艰涩难懂,至今将近一千多年了,这部论典一直没有弘扬开来。
近几年来,隆莲法师翻译了甲曹杰的《入菩萨行论注释》,台湾的如石法师也到印度求得了《入菩萨行论》的传承,经过很长的时间,认真翻译了本论,同时撰写了《入菩萨行论浅释》,还探索了《入菩萨行论》与《学集论》、《经集论》之间的关系。
菩提心在自相续中没有生起来的话,纵然你每天声嘶力竭地念佛,每天专心致志地坐禅,每天都在弘法利生,或者搞一些慈善机构,但是若没有真正的菩提心,一切都围绕着自私自利,这样做善事虽然是有一点功德,但不可能成为解脱之因。
buddha
每天实修半个小时的菩提心
最好每天修半个小时的菩提心,否则,没有修的话,我们今生只不过跟佛法结一个缘而已,真正的功德或菩提心的感受不一定能品尝到。
佛教包括教法和证法,教法指语言文字、法本、念诵、传承等等,证法是指这些教法的意义在我们相续中存在。
比如说,听到《入菩萨行论》的教义,这叫做教法,但是光听到不行,为了增上自己的菩提心而继续修持,就叫做证法,修了多长时间,你的相续中就存在多长时间的证法。
此论的作者
无著菩萨的非同一般慈悲心
无著菩萨对众生的关爱是无法衡量的,表面上看,这是一个非常小的故事,但我们在孩童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慈爱、悲心呢?
提示:(详细文字请看上面的PPT图片)
buddha
尊既慈摄护,利生无怯顾,
远罪净身心,誓断诸恶业!
既然诸佛菩萨已慈悲地摄受护念我,我将毫无畏惧地去成办利乐有情的事业而不顾及自身,超脱自己的一切宿罪,清净身心,今后誓不再造任何恶业!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