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浅释(31)
【如是众所知识大阿罗汉等。】
“如是”就是指前边二十一位大阿罗汉。大众心里明白是知,眼睛看见是识,心眼俱明白即为“知识”。知识是对着愚痴来讲,愚痴人是不知不识,智慧人是知识。可是道理要讲两边,你若真的不知不识,这才是真正智慧。真正的不知不识,才能真正的无思无虑。能无思无虑,自己的智慧才能显现,此方为真正之知识智慧。
大阿罗汉是受天人之供养——应供、杀贼、无生。阿罗汉不但杀贼,连“不贼”也杀。有人问:“这岂不是不讲理”?你要知道,大阿罗汉是不讲道理的。他们有神通变化,你和他们讲道理是没有办法的。为何连“不贼”也要杀?因为在阿罗汉的境界上,认为是不贼,可是在菩萨之境界上,可又是贼了。所以若要回小向大,不贼也要杀。
【复有学无学二千人。】
小乘四果之圣者中,前三果为有学位,证了四果阿罗汉,方为无学。在此法华会上,有学与无学合起来有二千人。这二千人又表示“十如是”——十法界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各具十如是因果之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每一个如是又变成十,十又变成百,百又变成千,此即表示有学无学二千人。
【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眷属六千人俱。罗侯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亦与眷属俱。】
摩诃是大。波阇波提译为爱道。这位大爱道比丘尼不只是释迦牟尼佛的姨母,就是每位佛出世,她都做佛的姨母,抚养保护他们长大。眷属包括六亲、朋友等。大爱道比丘尼与她的六千亲戚朋友,同在法华会上。
罗睺罗母——耶输陀罗,也跟着佛出家,做佛的徒弟,成为比丘尼。比丘尼也具有相同于比丘之三义:乞士、怖魔、破恶。耶输陀罗比丘尼与许多眷属,在此法华会上。
【菩萨摩诃萨八万人。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皆得陀罗尼乐说辩才。转不退转法轮。供养无量百千诸佛。于诸佛所植众德本。常为诸佛之所称叹。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名称普闻无量世界。能度无数百千众生。】
“菩萨”是梵文,具足乃“菩提萨埵”。“菩提”是觉,“萨埵”是有情。觉悟有情的一位菩萨,也就是有情中之一位觉悟者——他以觉悟的方法道理,再去觉悟其他有情。另有二个名称叫“大道心众生”,或“开士”。“摩诃萨”是菩萨中之大菩萨,具足七大。
1、具大根基:他的根基极深极大。有多大?他植众德本。从多生多劫以来,所种下的善根,既深广且博大,这善根就叫德本——道德之根本。他所栽下的善根有无量无数那么多,故说“植众德本”。又他不只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而是好像在《金刚经》上所说:“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在无量无边百千万亿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面前,皆已种诸善根。
2、具大智慧:这个智慧是怎么个大?他能发大菩提心广度一切众生,虽然普度众生,可是不着度众生之相,此即是大智大慧。《金刚经》说:“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没有一个众生是佛度的,而皆是众生自度也。这就是虽然度生而不着度生之相。不像我们人做了一件好事就大事宣扬:“我度了多少人出家,我度了多少人发心信佛。或某某人是我度的,某某人是我介绍来信佛的”。这尽是着相。为何着相?就因为愚痴。有大智慧的人就不着一切相。菩萨应离一切相,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不离相,即非菩萨。
《转载声明》:本平台赞成并遵循微信公众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各项举措。平台部分推送文章可能因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而未能事先与原作者联系取得授权,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经核实后,我们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