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发愿的地方局限在佛堂、圣地或者山顶...


大 圆 满 | 七 宝 藏

———  悲愿无尽  ———

多智钦·仁增·丹比尼玛仁波切唯一化身

将继续利益一切有缘众生

——————————————
点 击 ↑ 链 接

点击上方音频播放

仁波切,您可否告诉我们,
为什么发愿这么重要
我们该怎样修行发愿呢?

发愿的精神层面或者说心理层面的特质是渴望,这当然是人类最强大的习性之一。众生都有习性,事实上,习性是构成有情众生的决定性成分。很多这些习性,我们甚至不知道或者无法认出它们是习性,因为它们已经变成我们的现实——非常具体,好像它们是真的一样。
就像早上喝咖啡的习惯,我们把它看成一个习惯。但是从佛教心理学或者形而上(例如阿比达摩)的观点看来,那些是非常粗重的习性。事实上,比如说我脚下的这块地毯,以及距离你最近的山川河流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习性。
这里,我不是在说我们有个在屋里放地毯的习惯,实际上我的意思是,具体的特质,如材料、硬度、柔性、图案、颜色、形状等,它们都是习性。我不仅仅是说你有把这个看成地毯的习性,而且是说地毯本身就是习性。
佛教形而上学就是这样理解的。我们认为早上喝咖啡是个习惯,但我们以为地毯、勺子或者香港是真实的,而且事实上它们就在那里。但在一个佛教徒看来,它们也是习性。
这些表面上具体的事物——例如山脉、河流、房屋、地毯以及一杯水——无非只是变得粗重的习性。它们是如此地能被触碰、能被穿戴、能被切割、能被饮用,以至于它们变得具体而又真实。
身份、宗教、语言和文化——所有这些也都是变得粗重的习性。当习性被很多人共享,当然它们会变得甚至更大、更粗重,然后变得几乎不可摧毁。我们变得确信,即使我们死去,中国的长城还会继续存在。我告诉你们这些,是因为习性和我们将要讨论的内容有关。
在所有变得粗重的习性中,最为凶恶、最有组织、最有力量的习性之一,就是身体。它如此凶恶的原因之一是它如此脆弱。伟大的龙钦巴尊者把身体这个外壳描绘成蛋壳。蛋壳是很有组织、很完整的,它极为光滑,连水都不能渗入,但却很脆弱。同样,身体这个粗重的习性看上去很固化,真是个很难对付的习性。当有人踩到你的脚趾,它会变得更加明显和坚固。
我最近在不丹时,去了一个很遥远的、聚集了很多修行人的地方。去那里需要长时间徒步,每天走很多个小时,一连走了很多天。我即使只是稍微有点头痛,就要赶紧吃药、尝试给自己按摩,并好好休息。然而,在那里,我看到一位瑜伽士,脚被割破了,贴着创可贴,却还背着很多行李走着上坡路,甚至根本没注意到自己脚上的伤口。
当然,时尚、浮华以及Calvin Klein之类的东西并不能帮助我们让粗重的习性变得细微,而是恰恰相反,只会让粗重的现实变得更加粗重。 
这里的要点是,习性是我们所拥有的全部——是因也是果。根据密续,当我们死亡——我们所有的元素,感官(根)和感知的对象 (尘)开始分解——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这个习性就瓦解了。
例如,现在我把我的鞋看作是鞋,因此相应地我穿它们。但是当我死了,几天之后,随着我身体的习性瓦解,我将不知道鞋子是什么,特别是如果我将要重生为一只亚马逊鹦鹉,那这些鞋子都是什么呀?鞋子的习性不见了,作为人的元素结束了,一种新的习性即将到来。 

现在,回到你关于发愿的话题,特别是在大乘佛教里,我们以理解一切都只是习性为开始,就像刚才我们讨论的那样。甚至佛教修行的道也是一种习性——一种新的、被引导的、被监控的习性,用于对治旧的习性,因为我们知道旧的习性给我们带来问题。 
在我们的习性中,有一种叫做渴望。无论如何我们都会渴望些什么,我们渴望这么多东西。总有种渴望在那里——渴望伴侣、好的风景、新鲜空气,我们总有渴望。 
然后有一天你醒来,你可能会渴望知道去渴望什么。这是好的,这种渴望对你来讲可能是个转折点。我们现在所渴望的大部分都是有欺骗性的、虚幻的。我们大多在渴望解决一些暂时的问题。所以,知道应该去渴望什么并发愿,就变得非常关键。 
我们现在看上去是为一些很世俗的事情发愿,例如相好庄严、健康兴旺,但实际上我们主要渴望知道应该渴望的事——例如,渴望去到菩提树下,证悟成佛。 
从密续的观点来讲,我们真正渴望的是见到一切都是本尊、心咒和手印。我们渴望知道这一刻我们在哪里,并且我们发愿没有间断地知道当下一刻的心,以及看到现象的本来面目。
中阴愿文里的发愿是甚深的。你发愿在死亡的时候能够抓住机会,并不因为你是个伟大的修行人,而是因为你正在死去,你的心识被单独留了下来,赤裸的心识不需努力就发生了。这就是瑜伽士格外关注死亡的原因,因为死亡是个非常重要的机会。 
我不知如何表达才适当,它像是一场恐慌。恐慌有点儿像转折点。正是在这种恐慌中,你或者发展出一种新的坏习性,或者一种真正好的 习性,像一次美好的发现。恐慌可以是件幸事。这种恐慌让你变得如此 赤裸和脆弱。而当你如此脆弱时,正是这样一个绝好的机会。 
部分的脆弱才是种诅咒,因为它总是给你一些愚蠢而盲目的希望, 总是有些愚蠢的扶手你可以抓住。但当没有任何东西让你抓的时候,就是一个面对没有参考点的好机会。这里再说一次,或许发愿是你唯一会做的事。但如果你还不知道怎 样为正确的事发愿,那么大乘的佛经里甚至教授发愿生起正确的发愿。你可以说:“如同祜主文殊师利菩萨和普贤菩萨发愿那样,我也一样发 愿。我发愿能圆满所有大乘甚深法门,如慈悲喜舍、菩提心等。” 
修行路上有些方法是深不可测的,像是冥想空性的修法。对于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来说,空性在理智上有些道理,但当你去实修的那一刻,方法总是打败目标,于是你以做了相反的事而告终。你怎么修一切 都是空性呢?如果我们认为什么也不存在,就是断见。 

在佛经里,佛陀说,如山一般大的我执是坏的,却还是比只有芝麻 粒大小的对空性的执着要好很多。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发愿,发愿能够懂得空性,懂得它全部的、完整的含义。在学习的时候,理智上你可以通过空性的逻辑去仔细分析现象。但 当你修行时,发愿能够理解它可能是最好的开始。所以你发愿认知那些 不可思议的、无法想象的方法,了解其全部完整的含义、潜力和作用。 
我们应该修行的另一个不可思议的方法就是利益众生,但是像我们这样心胸狭窄而渺小的人,却不知道对我们而言那意味着什么。“希望我能利益众生”,能这样说是很好的,也是政治上正确的、能在公众面前讲的好辞令。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甚至做不到自始至终去利益一个人,我们应当怎样去修行,怎样去开始呢?我们多半甚至不知道问题是什么,更不用说怎么去提供帮助了。 
所以,有些难以测度的行为比如利益众生,也是可以通过发愿来完成的。其他一些事情也一样,比如我们该怎样战胜懒惰。这是很困难的,而且我们很可能不会成功。所以我们反复地发愿,希望变得精进,战胜懒惰。 
另一个挑战是,特别是对那些安于精神之道的人来讲,灵感是关键,而很多时候我们却没有修行的灵感。我们所见到的能鼓舞我们的人不够多,我们所遇到的能鼓舞我们的处境不够多。所以再一次,我们发愿能受到鼓舞和启迪。 
理智上我们知道珍爱自我是不好的,即使在世俗世界,自私的人也被认为是不好的。但是做到不自私则是困难的。甚至想要利益所有众生的修行下面也可能潜伏着自私。 
自我总是潜伏在某个地方。如果你对它温和,它就会被惯坏。如果你试着对它严厉,可能会成功地把它从隐藏的地方引出来,但它最终总是可以找到另一个洞穴隐藏起来。自我掌握了你所有的技巧,但是你只知道很少几个它的把戏。所以发愿战胜自我就是一个很好的基础。 
你的发愿必须伴随着正见,但是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正见的含义。对于初学者,为了建立正见,我们的发愿应该有宏大的愿景。例如大乘的发愿是,直到所有的众生都解脱自己才证悟成佛,并且你独 自一人要让所有的众生觉悟。我们不仅发愿建设很多医院,为很多人供养食物,而且发愿最终能让他人看到真理。 
因为这样的见地,发愿的动机也应该是没有局限的。我们不应该被个人的微小利益或者暂时性的解决问题所局限,而是要有真的让所有众生都证悟成佛这样宏大的发愿。 
这样的宏的动机和愿景保护我们不受幻灭和失望的伤害。如果你做的生意能够赚到一百万,那么几百元则不会动摇你。 

可以说,发愿的真正要诀是自律的训练,在于要坚持不懈地做。我不是在说那种长而详尽的祈祷文,我是说要真的养成随时随地发愿的习惯,在任何处境之下,无论高、低、好、坏、成功与失败。永远不要把自己发愿的地方局限在佛堂、圣地或者山顶,而是真的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去发愿。 
如果你是一个佛法的追寻者,我想,如果你能观想诸佛菩萨在你面前、在你身旁或身后、在你的四周,作为你所发愿的一种支持,将会有些帮助。我们这样做有很多原因。我的意思是,仅仅只是忆念诸佛菩萨就有很多福德,因为福德是发愿的肥料。所以你祈请诸佛菩萨的加持,使你的发愿得以实现,使你的发愿保持在正确的轨道,而不被其他很多分散注意力的事情或目标所动摇。 
而且在发愿时,几乎像作为证人一样迎请诸佛菩萨莅临,这看上去能产生一种责任感、创造一点儿约束力——既然你已经在所有的圣人面前发愿,这是你的愿望,要自始至终走下去。 
这是标准的发愿理论的简要介绍。
摘自《八万四千问》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  未成菩提果 • 先结众生缘  ———

点赞推荐

01芸的妈妈很早就去世了,父亲怕后妈虐待三个孩子,坚持不续弦,自己又是当爹又是当妈,独自艰辛地抚养芸三姐弟成年,并给他们成家成业。芸是老大,嫁到我们村。芸的妹妹嫁到隔壁村。90年代中期,因为夫妻吵架,妹..

偶然看到胡歌一位粉丝的留言,触动很深。入行15年,如今的胡歌,已活成了百万粉丝心中的“灯塔”。24岁之前,胡歌的青春几乎是开挂的。高中起就拍广告,迅速在上海广告界蹿红。大二出道后,凭李逍遥一角,他一战封..

我刚学佛不久,听人说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能消宿世业障,我于去年腊月二十开始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每天坚持至少一部,有时时间宽余,读到四部。至今,已经读诵一百多部。在这期间,在我身上,发生了许多不..

黃柏霖警官:现在最危险最紧急是思想危机黃柏霖警官:现在最危险最紧急是思想危机这一段里面,老法师特别跟我们开示。他说,「救人危急」,在这个地方讲,我们讲说,譬如说饥饿的人,他没有饮食,我们马上送饮食给他..

;四瀑冲指的是生、老、病、死四苦。生苦,每个人都要出生。我们不管是在母胎里,还是出生的时候,都要感受很多难忍的痛苦,你们对此应该有所了解。所有的婴儿都是,刚生下来,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流着泪水,到..

中国2型糖尿病发病率在过去数十年中呈“爆炸式”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首位的糖尿病大国,每10人就有一人为糖尿病,全球四分之一糖尿病人在中国。一项哈佛大学的研究指出,肥胖、饮食问题、体力活动不足等推高了中国..

你知道吗?诱发高血压的真正凶手不是盐,而是钠!重要的事说三遍:钠!钠!钠!很多人以为食用盐是引发高血压的元凶,其实真正的元凶是食用盐中的钠。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天钠的摄入量是 5 克。钠从哪里来?除了..

通过学习听闻佛法,明白了世间的真相,发现许许多多的人,都在从事一些饮鸩止渴的行业,确实苦不堪言!在此与大家分享这些道理,希望不明白因果报应的人,有所醒悟。下面提到的这些行业,在佛法里都属于黑业,或者叫..

现代人因为工作压力或其他因素,常有熬夜睡眠不足的问题,长时间下来,将对身体造成极为严重的伤害。有些人原本一向身体健康,但在连续熬夜数晚后,突然第二天起床会觉得很疲劳,一闭眼就想睡觉,而且会腰酸背痛,但..

近世科学促进了机械工业的发达,为人类带来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可是维护人类生存安全,与生活幸福的技能与学术,却未能随科学的进步而并驾齐驱。如救世救人的医学发展,远不如科学武器残害人类的快速与急烈。尤其在..

1死主阎罗是不可信赖的,不管你的罪业有没有清净,有病也好、没病也好,他随时都会降临。可见,人的寿命一点也不可靠,相当的脆弱。我们都知道,死亡会突然降临的,法王如意宝在《忠言心之明点》中说:“死主大敌如..

嘎玛仁波切:超越生与死不生亦不灭超越生与死,不生亦不灭世界上所有的自然现象,必定呈现一正一反。就如花开有花落,日落有月起,昼夜必交替,悲欢有离合,当然有生也有死。如此的自然和常规,以至于我们常常忽视,..

弘化社昨天顶圣眼天生等者,谓人气已断,通身冷透,唯头顶独热者,则必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也。眼天生者,若眼及额颅处独热,则生天道。心处独热,则生人道。肚腹独热,则生饿鬼道。膝盖独热,则生畜生道。脚板独热..

身为婆罗门大宗师,为什么他觉得自己在佛前最好闭嘴?《佛说长阿含第三分种德经》上记载如是一个故事:在鸯伽国一个叫瞻婆城的地方,有一位叫种德的婆罗门学识渊博,善占吉凶,弟子众多,有大智慧,是婆罗门教中著名..

妇人看见帅哥意乱情迷突然发生悲惨一幕一日,邻近舍卫城的村庄中,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有位妇人抱着孩子、拿着水瓶,准备到井边汲水。当时离井不远处,正坐着一位容貌端正的男子在弹琴自娱。 妇人听到美妙的琴音,..

学佛在离婚干预中的运用听了觉平师兄关于“八步骤三种禅修”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精彩分享,收获颇多。在此之前,我总觉得“八步骤三种禅修”很遥远,虽然分享时头头是道,但与生活和工作并没有什么联系,还是该咋的..

清凉休复禅师悟道因缘昇州(今江苏南京一带)清凉院休复悟空禅师,罗汉桂琛禅师之法嗣,俗姓王,北海(今山东潍坊、高密一带)人。休复禅师自幼出家,十九岁受具足戒。虽然他精进修习禅定和学习经教,但是因为理路未通,故收获..

冬天南方湿冷,北方干冷。因为寒冷,身体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那么适合吃什么呢?接下来,小编就跟大家说一说7种适合滋补的食物。莲藕第一种就是莲藕。如今正是鲜藕上市的时候,天气干燥,多吃些藕能够起到养阴清热..

六字真言颂文字版是修六字真言时的一个版本,而六字真言颂实际上也就是六字真言中的六个字。虽然六字真言中只有六个字,但这六个字蕴藏着无穷的奥妙,隐含着大智慧以及大能力,所以师兄在修六字真言时要用心对待,这..

    《七宝藏》感恩您转发支持七宝藏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七宝藏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category/2998/
    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8635/
    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txt/48635.txt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