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孩子大人均可做,学会了获益终身!


按照我们中国文化,人的生命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叫身体的身,叫身命,还有一个叫智慧的慧,慧命。这两条命,构成了人真正的生命。我们把身体的这条线称为“血统”,把慧命的这条线称为“道统”。我们身体的那条命,它在于运动。而智慧的那条命主要是在于静定,是需要安宁的。

成人静 、定的益处

生活在现代节奏里,形形色色的人们总是停不下匆忙的脚步。熙攘繁杂的街头,红尘世界中的一切对人来讲都充满了诱惑,由于迷失于个人利益的得失,很难把自己的七情六欲放淡,因此也就无法控制怨恨情愁。这一切源自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把自己的心灵归于一个让自己平静的地方。一颗漂泊的心总是让人感到无处安放。静心,或是这把钥匙。

静下心来听一听来自生命的声音,听一听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需要金钱?是需要荣誉?还是需要幸福?这就犹如用一根希望的绳子,把我们拉出了泥沼。这种精神修养与心理上的抗干扰能力有着绝对关联,它无法馈赠和积存,只有靠个人修养与定力去体会 。

静心之术:本着无为之道,安静五脏,让六腑之内的和气运行通畅,精神魂魄固守不动,才能做到用心去视,用心去听,最后安定心志。静可以沉淀浮躁,静可以过滤浅薄。

由戒而定,定能生慧。定力,并在定力中演生智慧。一个人在最宁静时刻的思维,必定是他灵魂升华之后的智慧结晶。

反观那些圣贤之人,越遇大事,反能心静如水。静不仅有平常的心性功夫,也有临机的运用、发挥。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这是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的一副对联。可以解释为,古今圣贤都具大气度,遇重大事件时,沉着淡定,举重若轻,应对裕如。“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在街亭失守之后,闻听司马懿引十五万大军来攻西城县,而此时他手中仅有二千五百军兵守城,但是他并没有惊慌失措,只引两小童携琴一张,凭栏而座,焚香操琴。用平静祥和的琴声吓退了多疑的司马懿,以超常的智慧拯救了自己的败军,那种“泰山崩于前而不惊,雷霆起于侧而不动”的超人气度自是一般人望尘莫及的。

古人云:“天地间,真滋味,唯静者,能尝得出。”大道无形,运行日月。虚空能量满满,无穷无尽,永不枯竭,人身也是同一道理。真若静下心来,人体能量就自然与虚空同体,自个潜能永不枯竭!

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圆觉经》

老子的道是寂然的,道在静中,而万物自遵循道的法则生灭变化。所以他说,“清静为天下正”。如同水一样,安静下来,才能沉淀下来,才能看清水里的东西。要把握万物的变化,更要从静中求,从静上下功夫。

名人、古人谈静坐

我们常常会把“静坐”归为宗教性行为。但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些了解的人会知道:在古代,每位文人都会让生活保持一定程度的“内向性”。

古人所说的静气,其实是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对静坐的长久练习而生成的。静坐,是古人延续了许久的日常事。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浮沉宦海几十年,晚年生性淡泊,常常静坐修身,年过七十岁仍耳聪目明。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日常喜爱静坐,年近九十岁仍文思泉涌,不仅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词,还记下了自己修习静坐的心得。他在《戏遣老怀》诗中写道:“已迫九龄身愈健,熟视万卷眼犹明”。

苏轼,一生在宦海中浮沉,仍能保持旷达乐观的积极心态,享年近古稀。曾作诗曰: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黄金几时成,白发日夜出。开眼三千秋,速如驹过隙。

曾国藩也是静坐的修习者,在他的《日课》十二条的第二条就是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大卫·林奇,美国著名的导演。他每天清晨醒来,都会先静坐。静坐这件事情,已经在他的人生里持续了四十六年。他说:静坐就像充电,能量不是从外面世界来的,而是从自己身体里面来的。每个人身上都有这么一个地方,那里有源源不绝的智慧、创造力、快乐、爱、能量和平静。

当你学习静坐,打开了内在世界的大门时,你会发现,我们现实生活中身居的世界不过只有起居室里的柜子那样大。透过静坐,你会走出柜子,看到广阔的世界,发现生命里真正的宝藏。茫茫的宇宙与时空里,其实一直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在静坐中,收获了来自内在世界的宝藏。

通过这些圣贤的静坐修心之法代代相传,可以看出静坐的重要性。在如今人心浮躁、妄念横飞、物欲横流、精神空虚的时代,人心只顾外驰去追逐名利权色,而遗忘了内心,静坐实在是一副清凉济。

帮孩子找回心灵宁静的角落

成人都以为儿童是好动、喜欢热闹而很难安静下来的。殊不知《礼记》有云:“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古人老早就发现了人的天性本是好静的,好动是由于人在后天的成长中,物欲渐开,而人自身不懂节制,难以抵制各种诱惑而导致的结果,于是失了“静”这一天性。外在的、物质的诱惑是无穷无尽的,如果人不懂得“止”的道理,定不住自己,不能静心,便不能净心,任由物欲蒙蔽自心,又如何能得人生真智慧?

动画电视和电脑的普遍,使儿童的兴趣沉迷于电子世界中,不能收摄身心,其性格也容易变得急躁不安。而正如《老子》所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智慧只有在静、定的状态下才能开启。

曾子所著《大学》言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内心能否静定、专注,对孩子的学业、情绪管理以及开发右脑潜能上,有莫大的帮助。

孩子的专注力是一项特质,无法经由打骂命令产生,但是能通过练习而获得。事实上,孩子是有安静的本质的,只要成人懂得安排环境,孩子的心智就能奇妙的统整起来,变得镇静、喜悦、忘却自我,产生自我控制的意志力。

古今中外伟人们成功的共同特质之一,往往表现他们的专注力比普通人更集中,能达到忘我的境界。孩子学习的好坏,显著的特征之一也就是他们能否专注于学习上。

三参法师开示

出家后,我就听师父引用文殊菩萨的话说:“出家爱清闲,清闲即为贵。”后来读到唐朝庞大士的话:“世人爱真金,我爱刹那静。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这些话也像是一种印证:清净真的是好的。

我们要追求清净、珍惜清净。佛陀说,末法时代一日一夜清净的功德,超过正法时代五百年圆满受持戒律的功德。但当你寻找清净时会发现,其实求清净并不容易。外在的清净因缘我们无法左右,这就决定了必须要往内求。一个人爱什么、羡慕什么、追求什么,最后就成为什么。你喜欢清净、追求清净、寻找清净、珍惜清净,最后就会成为清净的人。这时,外面的热闹、烦恼就打扰不到你了,别人靠近你也会觉得有清凉之气。

六祖大师才会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句话,千百年来让无数人感到惭愧。世间很多人的修行都只在表面。你说爱清净吗?爱。但如果只在外在环境里寻找清净,这个清净是不究竟的,只有找到内心的清净,在内心产生了清净体,这才是究竟的。

在这个烦躁的人间,清净是有价值的,可以安抚无数燥热的心灵,拯救无数迷茫的人生。大家都能通过外在的清净找到内心的清净,在清净中找到佛性。

 “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

点赞推荐

01芸的妈妈很早就去世了,父亲怕后妈虐待三个孩子,坚持不续弦,自己又是当爹又是当妈,独自艰辛地抚养芸三姐弟成年,并给他们成家成业。芸是老大,嫁到我们村。芸的妹妹嫁到隔壁村。90年代中期,因为夫妻吵架,妹..

偶然看到胡歌一位粉丝的留言,触动很深。入行15年,如今的胡歌,已活成了百万粉丝心中的“灯塔”。24岁之前,胡歌的青春几乎是开挂的。高中起就拍广告,迅速在上海广告界蹿红。大二出道后,凭李逍遥一角,他一战封..

我刚学佛不久,听人说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能消宿世业障,我于去年腊月二十开始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每天坚持至少一部,有时时间宽余,读到四部。至今,已经读诵一百多部。在这期间,在我身上,发生了许多不..

黃柏霖警官:现在最危险最紧急是思想危机黃柏霖警官:现在最危险最紧急是思想危机这一段里面,老法师特别跟我们开示。他说,「救人危急」,在这个地方讲,我们讲说,譬如说饥饿的人,他没有饮食,我们马上送饮食给他..

;四瀑冲指的是生、老、病、死四苦。生苦,每个人都要出生。我们不管是在母胎里,还是出生的时候,都要感受很多难忍的痛苦,你们对此应该有所了解。所有的婴儿都是,刚生下来,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流着泪水,到..

中国2型糖尿病发病率在过去数十年中呈“爆炸式”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首位的糖尿病大国,每10人就有一人为糖尿病,全球四分之一糖尿病人在中国。一项哈佛大学的研究指出,肥胖、饮食问题、体力活动不足等推高了中国..

你知道吗?诱发高血压的真正凶手不是盐,而是钠!重要的事说三遍:钠!钠!钠!很多人以为食用盐是引发高血压的元凶,其实真正的元凶是食用盐中的钠。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天钠的摄入量是 5 克。钠从哪里来?除了..

通过学习听闻佛法,明白了世间的真相,发现许许多多的人,都在从事一些饮鸩止渴的行业,确实苦不堪言!在此与大家分享这些道理,希望不明白因果报应的人,有所醒悟。下面提到的这些行业,在佛法里都属于黑业,或者叫..

现代人因为工作压力或其他因素,常有熬夜睡眠不足的问题,长时间下来,将对身体造成极为严重的伤害。有些人原本一向身体健康,但在连续熬夜数晚后,突然第二天起床会觉得很疲劳,一闭眼就想睡觉,而且会腰酸背痛,但..

近世科学促进了机械工业的发达,为人类带来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可是维护人类生存安全,与生活幸福的技能与学术,却未能随科学的进步而并驾齐驱。如救世救人的医学发展,远不如科学武器残害人类的快速与急烈。尤其在..

1死主阎罗是不可信赖的,不管你的罪业有没有清净,有病也好、没病也好,他随时都会降临。可见,人的寿命一点也不可靠,相当的脆弱。我们都知道,死亡会突然降临的,法王如意宝在《忠言心之明点》中说:“死主大敌如..

嘎玛仁波切:超越生与死不生亦不灭超越生与死,不生亦不灭世界上所有的自然现象,必定呈现一正一反。就如花开有花落,日落有月起,昼夜必交替,悲欢有离合,当然有生也有死。如此的自然和常规,以至于我们常常忽视,..

弘化社昨天顶圣眼天生等者,谓人气已断,通身冷透,唯头顶独热者,则必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也。眼天生者,若眼及额颅处独热,则生天道。心处独热,则生人道。肚腹独热,则生饿鬼道。膝盖独热,则生畜生道。脚板独热..

身为婆罗门大宗师,为什么他觉得自己在佛前最好闭嘴?《佛说长阿含第三分种德经》上记载如是一个故事:在鸯伽国一个叫瞻婆城的地方,有一位叫种德的婆罗门学识渊博,善占吉凶,弟子众多,有大智慧,是婆罗门教中著名..

妇人看见帅哥意乱情迷突然发生悲惨一幕一日,邻近舍卫城的村庄中,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有位妇人抱着孩子、拿着水瓶,准备到井边汲水。当时离井不远处,正坐着一位容貌端正的男子在弹琴自娱。 妇人听到美妙的琴音,..

学佛在离婚干预中的运用听了觉平师兄关于“八步骤三种禅修”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精彩分享,收获颇多。在此之前,我总觉得“八步骤三种禅修”很遥远,虽然分享时头头是道,但与生活和工作并没有什么联系,还是该咋的..

清凉休复禅师悟道因缘昇州(今江苏南京一带)清凉院休复悟空禅师,罗汉桂琛禅师之法嗣,俗姓王,北海(今山东潍坊、高密一带)人。休复禅师自幼出家,十九岁受具足戒。虽然他精进修习禅定和学习经教,但是因为理路未通,故收获..

冬天南方湿冷,北方干冷。因为寒冷,身体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那么适合吃什么呢?接下来,小编就跟大家说一说7种适合滋补的食物。莲藕第一种就是莲藕。如今正是鲜藕上市的时候,天气干燥,多吃些藕能够起到养阴清热..

六字真言颂文字版是修六字真言时的一个版本,而六字真言颂实际上也就是六字真言中的六个字。虽然六字真言中只有六个字,但这六个字蕴藏着无穷的奥妙,隐含着大智慧以及大能力,所以师兄在修六字真言时要用心对待,这..

    《月明天心文化传播》感恩您转发支持月明天心文化传播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月明天心文化传播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category/3069/
    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47093/
    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txt/47093.txt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