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浅释(2)
研究佛法的人,对这七种立题应该能够记得,可以随时讲出来。如果七种立题不懂,那你就不是研究佛法的人。在《大藏经》里面,分门别类有很多种,经典也有几千卷,但是都不出这七种立题。所以,看经典的时候,一看经题就应知道这部经是以什么来做题目。
把立题认识了,然后自然就可以深人经藏,智慧如海。假如连经的名字都不清楚,什么叫《涅槃经》?你说不懂。连《涅槃经》的名字都不懂,那你看《涅槃经》又有什么用呢?如果经典的名字都不认识,就不能深人经藏,也就不会智慧如海;不会智慧如海,那你学一辈子的佛法还是那么的蠢笨痴呆。所以,这七种立题是很重要的。
若每个人都能认识七种立题,对佛法就可以研究。还有五重玄义,五重玄义是:一释名、二辨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
名,这部经是以什么做它的名字?体,这部经的法体是什么?法体知道了,要知道它的宗旨是说什么?宗旨知道了,又要知道它的用途,用途知道了要知道教相。为什么呢?就像我们人,首先要有名字,如张三、李四,各有其名。知道张三的名字,那张三的身体有多大?多高?多长?多重?他的身体是什么样子?他的身体健康不健康?他是以什么为生?他是做生意的、读书的或做工的?士、农、工、商,他做哪一行呢?若他是读书的,以读书为宗旨,那读完书又有什么用呢?是否去睡觉?不是的,读完了书,它要发展它的用途。读科学的在科学上发展,读哲学的在哲学上发展,都是各有所用。
经也是一样,经的用途知道了,题和宗旨也知道了,究竟它的身份是什么呢?如教授、总经理或者她是一位家庭主妇。总而言之,各有各的身份,这就判明了他将来的成就。经也是一样,这一部《妙法莲华经》是以七种立题中的法喻立题来命名的。
《妙法莲华经》在五重玄义里,第一个玄义是释名,也就是解释这部经的名字。这一部经是以妙法莲华为名。妙法是法,莲华是比喻,因为微妙甚深的佛法,一般人不容易明白,所以用莲华来比喻。这一部经是以法喻为名的。
究竟什么是妙法呢?它妙到什么样子?好到什么程度?现在我来告诉你,这个妙是不可以心思,不可言议的。不可以用心来测度思惟,想也想不明白的,要能想得明白就谈不到妙了。既然想不明白,那么就不需要说了,说不出来嘛!可是不能不说,说不出来的就是妙。说不出来的还要说,那说的并不是妙,而是形容这个妙及讲说这个妙的意思。
究竟妙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那是惟佛与佛,才能明了这种甚深境界。现在讲《妙法莲华经》只是讲少少而已,可是这少少的就不知道要讲多少天了。因为这个妙字,就是天台宗的智者大师讲了九十天,也没有把这个妙字讲完,只讲了一小部份。今年(一九六八)暑假的时候,在九十六天里讲完一部《楞严经》,这真可以算是坐火箭去探月球那么快。因为我在香港讲《楞严经》,曾经讲了十四个月才把它讲完的。
我们先讲妙字,究竟这个妙字要讲多少天?现在也无法预算,讲几天算几天。那么首先要说妙。什么叫做妙?妙法就是妙。什么妙?众生就是妙。什么妙?佛也是妙。什么妙?天地间所有一切,没有一样不是妙的,什么都是妙法。所以这个妙字要讲起来是无穷无尽的。这也是妙,那也是妙,妙究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它是从心而来的。
你怎么知道它是妙法呢?因为你有心,所以心法妙,然后是众生法妙,然后就是佛法妙。
心法怎样妙呢?所有的山河大地、森罗万象、房廊屋舍,所有的一切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都是从每一个人现前的一念心生出来的,从众生的心里生出来。怎么生出来的呢?你会说:“那就不知道了!”这是妙。知道不知道都是妙。你为什么会知道呢?又为什么会不知道呢?这岂不是妙?这就是心法妙。
心法妙,心怎么会妙呢?人的心都是一般无二的。你指着胸前说:“我的心在这儿”。你的心真的在这个地方吗?那你真是错认心了!是认贼作父了!
就像阿难似的,在《楞严经》里阿难说:“心在里面”。就是指这个肉团心,这个肉团心是没有用的。怎么说它是没有用的呢?因为它只是一块肉团。这个是集起心是聚集烦恼而生起来的心,又叫缘虑心,攀缘思虑的能力一直帮着你打妄想。而第六意识,也就是这个称为集起心,是这个帮助你打妄想和生杂念的肉团心、缘虑心、集起心...,这个心就有这么多的名称。所谓心法,不要以为我是说这个肉团心。
《转载声明》:本平台赞成并遵循微信公众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各项举措。平台部分推送文章可能因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而未能事先与原作者联系取得授权,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经核实后,我们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