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易购精选全球纯素好物
只为让您高雅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容易
编者按:
他是一名理工男,勤奋努力、积极上进是他的标签,高中时期成绩长期保持着年级第一,顺利考上理想的211大学,又顺利在工作期间入选了香港引进内地优秀人才计划。事业、财富,是他人生奋斗的目标。十一年前开始自主创业,干过蜂蜜、母婴、日用家居几个行业。其中做得最好的“蜂蜜”,曾在五年前被央视7套的《致富经》栏目、杭州电视台等媒体做了专题报道,还受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引荐参加过日本东京举办的中日新匠人交流活动。可是,在一场生死考验面前,这些成就便失去了原有的光环,变得无足轻重。也因为这场考验,他重新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我要活下去,
我上有七十多岁的双亲,
下有十几岁的闺女,
还有心爱的媳妇……
我不能死,
绝对不能死!”
01
2020年4月底,我去厦门看望我伯母,她年轻时是护士长,发现我脸色不太好,凭经验和直觉让我去医院做检查,不是一般单位体检,要去做胃镜、肠镜、心脏彩超那种,并建议40岁以上的男性最好两三年定期检查一次。2020年5月6日上午,生平第一次,我体会到了什么是“五雷轰顶”。我拿着胃镜活检报告,看到上面赫然写着“胃癌”的结论,整个人顿时瘫在医院长长的铁椅上。十几年甚少看病的我,一个在朋友们眼里运动好身体棒,平时既不抽烟也几乎不喝酒,爱好喝茶的人,怎么可能得癌症?! 那几天,我疯狂上网查找胃癌可能的致病原因、康复概率以及过往病例存活情况。查什么叫“低分化腺癌”?查为什么说“胃镜的活检是判定胃癌的金标准”?......无论我怎么搜索,都想不明白,也不愿接受这一切发生在了自己身上。癌症,对当时46岁的我来讲,是那么遥远陌生的名词,然而现在,它突然就猝不及防地闯入了我尚且年轻的生命。那一刻,如何才能活下去,成了我迫切追求的最大目标。2020年5月18日清晨,我如期被安排在广州南方医院胃肠科手术室的第一台手术。因为病情特殊,治疗专家组专门为我安排了全院级别的跨科室专家会诊。根据之前胃镜、CT、PET等影像结果,专家组给这次手术的预设方案是:通过腹部微创手术实施全胃切除,整个手术过程预计需要8个小时。中午11点,手术进行了三小时,仍在全麻中还没清醒的我被推回了病房。然而,事实并非手术顺利所以提前结束。而是当他们在我的腹部打好5个微创孔后,撑开一看,才发现肿瘤的范围很大,癌细胞转移到了胃体后方的胰腺,还有的紧挨着结肠,状况非常棘手。他们认为,如果强行切,很可能切不干净,肿瘤很快又会长起来。于是,主刀医生决定中断手术。随后,医生紧急联系了我在场的家属,正焦急地守候在手术室一楼的我的爱人——小茶(疫情期间,医院规定只能保留一位事先做了核酸检测的家属陪护,小茶独自扛起了这个重任)。主刀医生如实告诉了她刚才手术台上发生的事,并无奈地说:“看目前的情况,你先生估计还有一年半的时间。他虽然还这么年轻,不过建议在适当的时候,还是要告诉他实情。”但小茶担心我接受不了病情打击,最终选择了对我隐瞒,独自承受着这份煎熬。首先,胃癌部位的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胰腺,而我胃内中上部还有一个大的溃疡,癌细胞从胃体内穿出,长到了外部,并一直往下部生长,待发现时已经转移到胰腺和结肠。而胰腺癌是公认的“万癌之王”,一般来说,平均的生存周期仅有几个月。其次,我属于低分化腺癌,这是仅次于不分化腺癌的一种恶性颇大的癌细胞。唯一万幸的是我的腹腔是干净的,还没有发现大的转移。经历第一次手术的失败,我的治疗小组为缓解病情,还是给出了接下来的方案:先进行4至6次化疗,看看肿瘤能不能有所萎缩、变小,目的是争取再次手术的可能性。我知道这仅是医院常规的安排,但我们没想到的是,第一次化疗的出现过敏性反应,就把我跟小茶吓得够呛。就在化疗药物进入体内1个小时的时候,突然,我开始不由自主全身发抖,而且越抖越厉害,人像散架一般。伴随而来的是一股逼人的寒冷,我只好把被子、衣服裹盖了一层又一层,可感觉还是像掉进了冰窟窿。一量体温,却高达39.8℃!医生采取了紧急处理,打了一针“抗过敏药物”针剂,症状才渐渐消失。后面每隔21天的化疗,都要特别告诉护士,我有这个过敏的情况,所以后来每次化疗的吊液滴的都特别慢,几乎要多花上正常化疗1倍的时间。9月的一天,化疗医生情绪低落地对我说:“最近不少接受化疗的病人,尽管病情也出现了一定缓解,但是复发的情况却很多,很多病人仅仅才几个月就复发了!”我才知道,癌细胞生长很快,所谓缓解,仅仅是多活一两个月的区别,对病人来讲意义不大。每次化疗结束后几天,身体稍有恢复,我就开始想往外跑。 也许是想自己静一静;也许是不愿意在小茶面前表现出心底的无助与不安;也许只是想多接触一点新鲜事物,让自己暂时能转移点注意力。反正那几个月我每个月都要去一次云南。每次来云南,都要拐到昆明的雄达茶城,找老师喝喝茶聊聊天(以前我和小茶来这里上过茶艺师和评茶员培训班)。记得我刚刚做完了第二期化疗,正值6月底,“春城”鸟语花香,天空万里无云,暖暖的阳光,照得人心情格外舒畅。当时,我正坐在雄达茶城茶艺老师的工作室,一桌围坐着6个茶友。我们的话题从茶聊到养生,还没勇气告诉大家自己病情的我,竟发现这个茶桌上有二个也是癌症病人(他们是早期)。聊天间隙,我不经意间看到茶桌上有一本格雷格医生写的《救命!》,就顺带翻了几页。老师看我翻书,就在一旁讲,这本书很好,而我在书的目录里,赫然看到了“癌症”等字眼。谁都能理解我当时的心境,那时候的我,只要对癌症缓解、治疗有帮助,那就是救命稻草啊!随即我就上网拍下了这本书。回到广州,书也寄到了。这本500多页的大部头《救命!》,在一周之内,我居然细读了两遍。尽管这本书的销量曾经雄霸了亚马逊健康类书籍榜首100多周,但是,作为理工男,我对事物总保持着一定的理性思考,可不想把这条老命交给一本老外写的书。于是我把能买到的,与生活方式和医学相关的专著几乎都买了回来。有美国的、德国的、法国的、意大利的、印度的、还有香港和台湾的。当然也包括徐嘉博士的著作《非药而愈》。我把能买到与生活方式医学相关的专著几乎都买回来反复研读勤奋和努力可以改变命运。如果说高考是为了改变前途的命运,那么,现在就是为了改变生死的命运!不能活着,还怎么谈前途?通过反复阅读和对比,我发现,尽管每位作者背景不同,经历也不一样,但他们要表达的主旨和本质都是相通的。这些书要告诉我们:人为什么会得癌症?癌症发生的机理是什么?你过往的生活出现了什么大的问题,才导致身体发出如此强烈的警告?如何根除和改变过去不良的生活习惯,去除致癌的源头?……只有即刻停止不断的自我伤害,身体才有机会恢复强大的自愈能力。这一系列专著,基本都是基于西方循证医学。数据背后有着详实的大样本跟踪,有着巨量实验数据后的荟萃分析——这是我这个理工男所能接受的解读问题的方式。比如,格雷格医生的这本《救命!》,500多页的专著,后面120多页列出的居然是前面300多页写作内容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目录。请注意,仅仅是参考文献名单的目录,就达120多页之巨,作者的严谨性可见一斑。再比如,徐嘉博士的著作《非药而愈》,你细推敲徐嘉博士给的每一个结论,背后都有着详细的数据支撑。利用大量西方的荟萃分析,徐嘉博士通过抽丝剥茧般的严谨推理,导出令人信服的结论。鱼肉蛋奶有哪些危害?全植物饮食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求低脂?不吃鱼肉蛋奶为什么可以不用担心缺少蛋白质?补充亚麻籽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要天天吃上一片B12?……现在这个社会,鱼龙混杂,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养生班、养生理论、养生方法,普通老百姓很难清晰、准确判断。特别是我这样重病的人,更容易病急乱投医。这么多年的学习与创业经历告诉我,很多新事物是否靠谱,往往可以回溯到常识来做最终判断:归根结底,是不是有什么营养补充品要推销?有什么巧立名目、花样百出的收费项目等着我?于是,我决定大胆去试试!对于我这样的中晚期癌症患者,其实留给自己的时间并不多,禁不起耽误!化疗期间,前一个半月我是遵循大众饮食,亲朋好友专门为我准备的土鸡肉、土猪肉等“补品”我都有吃到,但既然对低脂全蔬食有了全面判断,一旦下定决心,行动就要迅速跟上。所以后来在医院化疗结束后,听到护士的叮嘱:“回去要加强营养,早餐蛋和奶不能少,正餐多吃肉,鱼可以蒸熟、弄碎一些,好消化,尽量多吃点。”表面上我没有反驳(因为我知道,国内的医学院、护校,一直没有系统的营养学课程。据说最近几年,医学院的研究生才开设了简单的营养学课程),但一回家,我就毫不犹豫地执行全植物饮食。我买了破壁机,天天自制蔬果昔。有机亚麻籽、姜黄粉、黑胡椒粉成了每日蔬果昔的固定配方。每日三餐里必有绿叶蔬菜、十字花科,比如,西蓝花、羽衣甘蓝等。我还曾在15天内做了一百六十多道几乎不重样的无油全植物菜品。尽可能选择有机食材,非有机的蔬菜,在清洗时,用5%食用小苏打溶液浸泡去除农残。两个月过去,身体告诉我,这种饮食方式对身体机能的恢复很有帮助,我的体力在迅速恢复。四次化疗结束时,已经到了秋天。我的低脂全素饮食也执行了两个多月,到医院进行了一轮身体复查。医学影像的结论:“肿瘤范围有减少!”手术方案还是全胃切除,但乐观的是,这次可以切的概率很大!2020年9月7日,我在广州南方医院进行了第二次手术。术后,医生惊喜万分地对我说:“加上5公分的安全距离,还保住了半个胃。”也就是说,剩下的肿瘤,只占了胃体约20~30%。8天后出院,医院没给我开任何药物。出院前,我做了全面的病理检查,三十几个病理切片全部阴性。胰腺、结肠通通是阴性!治疗组的医生无比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说:“你这个情况,可以说是奇迹啊。我们干了几十年,没见过你这样的。你完全好了!”我与一位治疗组医生的对话截图,她跟我说肿瘤完全消失了!
而就在第二次手术成功,医生判定肿瘤完全消失后,小茶才热泪盈眶地告诉我,医生曾预判我最多再活一年半的事。化疗近四个月,我前面一个半月以肉食为主,后面两个多月才改成全植物饮食。要问我这两种饮食在身体感受上有多么明显的区别,说实话我讲不出,但结果就是我逆转了。绝大部分人都是按常规吃,但是这绝大部分人都没有逆转。这其中的因果关系,各位可以自行判断。我相信全植物饮食的作用,因为我的各项身体机能恢复得比其他癌症病人好太多。全植物饮食,稍微困难点的是前半个月左右,你可能会馋肉(这也是徐嘉博士平台发起21天健康挑战的原因和意义)。这段时间一过去,体内的菌群就发生了改变,想吃鱼肉蛋奶的欲望就越来越小。我现在如果吃混杂肉食的锅边素(特别是重油的),很容易会拉肚子。这种拉肚子的表现,跟肠胃炎不同,只要把肚子里面的东西排干净就没事了。而且整个过程,身体并没有表现出腹痛、无力等症状。除了饮食的彻底调整,运动也是生活方式医学的一部分,我没有落下。生活方式医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运动,特别是一定强度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对许多癌种的抑制、逆转有明显帮助。从这个角度讲,病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游泳、跑步、爬山和快走等有氧项目。我的体会是,关键是控制好运动频率(留出身体恢复时间)要有规律性,要有一定强度。很多病友是知道运动的重要性,但是他们以为,等身体恢复好一点了,再开始运动。其实,生病期间就要配合运动,不要等!合理的运动负荷,多样化的运动项目,对身体形成规律性的运动刺激,可以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力。生病期间,我一直保持着有氧跑步的习惯。化疗回家,就开始跑步,隔天跑一次。不跑步那天就进行力量练习,靠墙静蹲、俯卧撑、跳绳。手术下床后第五天,我就能开始慢跑,哪怕刚开始只能动100米,也试着慢慢动起来。这样的坚持,也有了成果。2020年12月6日,这一天距离出院刚好第90天,我在浙江千岛湖完成了一个半程马拉松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