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上师教言:有些人,在忙忙碌碌当中,人生的旅程已经走到了尽头,非常可怜!
其实从财富对一个人的真实价值来看,即使你拥有南赡部洲的所有财产受用,也只是满足你一个人的衣食而已,只能吃、穿、用,再没有别的什么了。
然而有些人无论如何富足, 也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所以,对他们而言,那些不顾一切罪业、苦难、恶语所得来的财产, 既葬送了自己的今生,也断送了后世。
人的一生很短,但有些人为了微薄的财物,不顾羞耻惭愧,不在乎人伦道德以及长久情谊,也不考虑正法和誓言,甚至都不顾惜生命,始终以贪财、贪食、贪利来过日子。
就像厉鬼寻觅食子一样,从来没有享受过一天悠闲自在、 幸福安乐的日子,就在忙忙碌碌当中,人生的旅程已经走到了尽头,非常可怜!
《正法念处经》云:“贪心著财宝,不觉死时至。”一个人因为贪著财宝,不知不觉中死亡已经降临,但他至死都毫无觉悟。
想一想也令人伤心:用尽一生的精力和时间,最终却一无所得。诚如龙猛菩萨所说:“富贵虽乐,一切无常。”富贵虽然快乐,但都是无常的。
“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轻躁不定”,你的财富其实并非你一人所有,是被五家所共用的,而且,因为贪执的缘故,心始终得不到片刻的宁静。
转眼变成了什么?人死以后,财富又归谁所有?无非都是无常的道理。除去无常不说,最可悲的是,这些人为了财富不知惭愧,还造下种种罪业,要感受更多的痛苦。
包括现在的人,为了一点利益,不顾佛法和誓言,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但得到了又能怎么样呢?死后还不是全部留在人间。因此,真正值得追求的是精神财富,这才是真正的财富。只可惜,懂得这一点的人并不多,更多的人只重视一时之利。
我们看看周围的世界,人们普遍的价值观是什么?同时也看看自己,对财富、对生活的真实看法是什么?和以前相比,现在是否有些改变?……要知道,学习佛法并不是为了给人讲,而是要首先反观自心,提升自身的佛学修养。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当我们接触财物,或者置身散乱时,才知道如何对治贪执,也才会心甘情愿过知足少欲的生活。
知足少欲就是修行,但这种修行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行持,也不是肤浅地过个简单生活,而是要有根植于内心的认识作基础。
否则,一旦财富等各方面因缘具足时,又会随波逐流,这不叫修行人。修行人应该长期闻思修行,仅凭最初的“看破”,是不会有真实收获的,因为修行的路很漫长,而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让自己不退转是至为关键的。
当然,“知足少欲”是对修行人的要求,不是要求世间人。但是,明智一点的世间人也应该看到,其实数数积累财富,不仅让人忙碌并空耗一生,而且很有可能为此送了性命,使自己死在利刃之下,毕生的积蓄都被怨敌等侵占,白白浪费掉了。
所以,对大多数人而言,财富多数是被浪费了,而自己享用的并不多。那自己能得到什么呢?就是在积累财富过程中造下的重如高山的罪业,这些罪业都将在前面等候着,导致自己遥遥无期地漂泊在难忍的恶趣之中。
所以,如果你在经济上稍微宽松一些,那就应该趁着今世还自由自在的时候,为来世储存一些精致的资粮。
这个道理,我经常用“手机充电”来说明:比如你的手机昨天充了电,今天就可以用,而为了明天能用,今天应该再充。如果今天不充,虽然今天还能打,但明天以后就不行了。
同样, 我们今生所拥有的钱财、地位或者受用,绝对都是前世的福报所带来的,而以后变成什么样子,就看今生的努力了。
对将来毫不关心的人,是极为愚痴的。这样的人,不积累资粮、不修善法也可以,但不要整天造业,否则来世就被毁了。
就像世间的愚人,杀人放火一时逞凶,却落得终生被囚禁在监狱里,毫无自由。因此,真正有智慧的人,最关心的是来世,愿意为来世修积资粮,而今生今世,仅仅能够饱腹蔽体就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