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寺庙设计】中国建筑彩绘图案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在世界建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东方建筑的代表,现存的西安钟鼓楼,北京故宫、颐和园等都是我国木构建筑的典型代表。而建筑之上的油饰彩画携带着多方面的历史信息,是古代人民装饰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构成中国建筑东方特色的表征。它作为木构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木构建筑的发展而发展。起初,在木构表面施涂敷彩可以防止风雨侵蚀,保护木骨,具有明显的实用意义;后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美的需求不断提高,建筑彩画艺术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装饰形式。
在几千年的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总结出了一整套成熟的油漆做法,将木结构的防腐与装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油饰彩画通常是由地仗层和油饰彩画层所构成。所谓地仗层就是在木构件上用传统材料做的保护层,既是油饰彩画的基层,又可对木构件进行防火、防潮。例如,清朝官式的“地仗”,一般采用砖灰、猪血、桐油、面粉作粘接料,再杂以麻布,覆盖在木头表面。油饰彩画层是施加在地仗层之上,具有美化建筑色彩、强化建筑艺术美感之功能,被称为建筑的外衣。
明清两代官式建筑彩画与官式建筑一样,都是由朝廷工部主持营造或派员督造,无论是在纹饰特征、工艺做法、颜色配置方面都规范严谨,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做法,从遗存实物来看,除紫禁城外主要集中在北京城及周边城区的帝后陵寝与宗教庙宇中,此外,在青海、湖北、山西、四川等地也保留少量明代官式彩画,这些彩画均为明代的官匠绘制,与紫禁城内的彩画在纹饰特征上既有其共性,又由于地域与等级的不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最早关注建筑彩画研究的是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他们于20世纪初聘请当时彩画界老艺人刘醒民先生绘制了一批明清彩画小样,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建筑史学家刘敦桢先生发现并调查了几座明代彩画遗存。此后, 1955年由林徽因先生作序并编辑出版《中国建筑彩画图案》一书,该书分明清两部分内容,且对当时发现的明代彩画进行介绍。
下面的这些图片选自由林徽因先生作序,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刘醒民、王仲杰(中国古建彩画界的泰斗,故宫博物院古建彩画专家)编集《中国建筑彩画图案》一书。此书内收中国古建筑图样36幅,由北京彩画界老艺人刘醒民、陈连瑞等按照清乾隆时期以后的彩画规制绘制,可谓包括了清代建筑彩画图案的精华。此本大约在1955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彩印。此书以彩色凸凹版印制,颇为精美华丽。它也是美术界和建筑界研究彩画非常珍贵的资料。
推荐阅读
(直接点击下方文字即可查看)
【寺庙设计】佛陀之衣:简议佛陀服饰的风格与断代
【免费电子书】《梁思成全集》
【寺庙设计】带您读懂传统建筑基因中的12种营造元素
【免费电子书】《楞严经》——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
【寺庙设计】时隔80年再看梁思成建筑手稿,感受古建筑美
【免费电子书】《白话地藏本愿经》——供奉地藏菩萨可获得十种利益
【寺庙设计】盘点大门朝向风水攻略:大门应该怎么开
【免费电子书】《金刚经·心经》——缘起性空
声明:图片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若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