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小学文化、81岁仍没出过台湾,却心系天下苍生,建立慈善帝国,帮助了60多个国家的穷人


来源:世界华人周刊

ID: wcweekly

作者:张老六

她一生行善,建医院,办教育,做救济,捐希望小学……她以一个女子的孱弱之躯,用一言一行感动周遭,影响着世界。

上世纪80年代的台湾环境,简单讲就是脏、乱、差。

龙应台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就写道:“……腐臭的菜叶塞在墙角……恶臭的垃圾往河里倒……废料大股大股地流进海里……”

30年过去了,现在台湾街头给人的视觉感受,除了民居古朴,便是“干净”二字。

然而你一定想不到, 拥有这份干净的善因,竟来自一个从未出过台湾岛、仅小学文化程度却对时代具有敏锐触觉的纤弱女子。

她在1990年的一次演讲,说:“请大家把鼓掌的双手,用来捡垃圾、做资源回收,让我们这片土地变成净土。”

因为她的一句话,民众陆续开始资源回收分类。

到了2006年,台湾环保部门才循此足迹,强制实行垃圾分类,成就一座干净岛屿。

她究竟是谁?

为什么能在环保意识不普及的年代,可以前瞻性地聚集八方力量做一件对人类发展有利的事?

她就是慈济创始人——证严法师

· 01·

证严法师,俗名王锦云,1937年出生在台中县清水镇。

因叔父膝下无子,王锦云幼年时便过继给叔父。

1943年底开始,盟军多次轰炸日本统治下的台湾。

为了逃命,王锦云同养父母去防空洞躲避飞机轰炸,一路上亲眼目睹房屋在战火中焚毁,乡亲伏尸街头。

在动荡的时代面前,人的生命卑微如草芥,战争带来的痛苦让 年仅8岁的王锦云顿悟人间的苦难,冥冥中开始接触佛法。

幼年时期的王锦云

王锦云15岁时,养母因胃穿孔需要开刀。在那个医疗资源匮乏的年代,开刀无疑是与死神作斗争。

她忧心地对天祈愿: 自己愿减寿12年,并从此茹素,以换取养母不需要开刀就能痊愈。

养母的病竟奇迹般好起来,王锦云从誓愿,终身吃斋。

但5年后,正值壮年的养父却因脑溢血去世

至亲死别之痛,使王锦云心中浮现了对生老病死的疑惑,一本《梁皇宝忏》,让她参悟生死之道,“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从此开启了寻佛之心。

1962年,王锦云自行落发,现沙弥尼相。

青年时期的证严法师

接着她巧遇佛学大师印顺长老,特殊的因缘,让26岁的王锦云顺利皈依印顺长老,法名“证严”,法号“慧璋”。

印顺长老,浙江海宁人,承袭太虚大师“人生佛教”的思想。20世纪40年代未,经过战乱的印顺,在颠沛流离中渡台,也将佛陀正法带到台湾

印顺长老开示、期许证严时时要 “为佛教,为众生”

这六个字,读起来只要一秒钟, 做起来却要一辈子。

印顺大师的人格熏陶,让证严法师走上“不为己谋,为天下计划”的慈济道路。

· 02·

但年轻的证严法师那时对修行的理解,仅限于参天禅地。

她独自一人在小木屋中席地而居,身边仅一套《法华经》,一幅“西方三圣相”。

每天子夜起身早课,白日顶笠披蓑种些瓜果,遇到青黄不接时就挖些野菜度日。

与传统佛法丛林中那些接受善信居士供养的憎尼相较,她坚持不受供养、不做法会,也不化缘,日夜与青灯古佛相伴, 苦行自惕。

她以为,这样便是修行了吧。

证严法师早年修行的小木屋

直到1966年3月,证严法师因探病前往一家医院,惊见地上一滩血,才将她的学佛之路彻底改变。

听闻那是 一名难产妇人走了8个小时的山路,却因付不起8000块钱的保证金,留下一滩血之后又被抬回家,失去救治机会。

台湾当时的医疗缴费制度是必须先付保证金,才能入住医院。

证严法师心中绞痛不已:贫由病起, 病因贫生。

同月,三位天主教修女来访,面对证严法师的侃侃论道,修女质疑: 佛教既然这么好,为什么没有落实到社会人群呢?而是靠西方来这里盖医院,建学校,办养老院、孤儿院?

这话宛若当头棒喝,将证严法师猛然唤醒,她的内心受到极大冲击。

夜幕降临,证严法师伫立在窗前远眺如黛青山,冥想许久,终于顿悟: 中国的佛教融入了儒家“仁”的思想,应放弃小乘的独善其身,转向积极入世、行善济贫、为他人的志业迈入。

她召集5名弟子、30位信徒,成立“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

师徒几人除了种花生、打毛线衣、缝制饲料袋来维持日常开销,证严法师还定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戒律清规,要求常住弟子每天做6双婴儿鞋,一天24块钱,一个月720块钱,作为救难基金。

第一个月,救助的是一位福建老太太,因战争与丈夫两岸相隔,二战结束后,她冒险跨海寻夫,可等待她的却是一具冰冷遗体。

老太太因此滞留在台湾,无亲无故,晚年常年卧床,饥寒贫病缠身。

慈济会于是每月赞助她300元生活费,又花300元为她请一个看护,直至四年后圆满替老太太送终。

720元一个月就花掉了600元,只余120元,基金转眼不敷使用。

为了增募救难基金,证严法师锯了30个竹筒,交给30个家庭主妇,让她们日发善心,每天存下5毛买菜钱。

慈济功德会的善名渐渐传开,慕名行善的人越来越多,济助的个案也越来越多。

证严法师的俗家养母拿出存款,又向银行贷款,买下十几亩的土地,建造“静思精舍”,让这些出家众有地可耕,有屋可住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证严法师说,法理需要人去弘扬实践,才能引导众生前行。

渐渐地,人们知道,有一门事业叫志业,有一门慈善叫“慈济”。

· 03·

随着深入了解,证严法师发现穷人一旦染上疾病,要么听天由命,要么拖垮整个家庭。

这让她深感,疾病是贫苦的根源,防贫必须先止病。

1972年开始,慈济会开始邀请医师,增设义诊所,并在全台巡回施药。

只是,一个礼拜仅两次的义诊,根本不够化解困境,因为有的病人需要住院,有的需要隔离。

此时证严法师自己也罹患心绞痛。

慈济功德会看似成形,可随时都有可能分崩离析,她开始忧心,一旦自己离世,慈善事业终将中断。

该如何延续这份大爱?

苦思冥想之后, 她决定弘扬中国儒家“仁爱观”,“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用自己的“仁”去改变这个世界。

平时连公车费都舍不得花的证严法师,“异想天开”地开始构思兴建医院。

兴建医院毕竟与普通的救济不同,这次所需金额高达8亿。

这样的构思,对于一个遁入佛门再入世与社会纠葛的出家人而言,此刻需要应对的不止是“自命清高、沽名钓誉”的闲言碎语,连身边听她讲道的家庭主妇都产生了怀疑。

一堆女人,8个亿。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这严峻的考验,一个声音在证严法师心底升起:你就是要做不可能的事,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主意打定,证严法师就开始辗转全岛,为了筹募庞大基金,她反复广邀善心人士,一句句为他们解惑。

修行不是在山巅冥想,不是闭门反省,而是入世救济,与尘世接触。

这是一场以人与人之间为道场的修行。

就这样,从一床棉被到一张病床,从一间病房到一台仪器,慢慢地募集。

好不容易善款解决了,医院建地又成了难题。

为了寻觅建地,证严法师“踏过坟场,涉过水塘,奔走余年”,然而几番努力仍无从落实。

证严法师愁得茶饭不思:我要对人家怎么交代?

百般无奈之下,她打算将募集的每一笔善款退还给善心人士。

建院所需的土地最终因蒋经国先生的关注得以顺利解决,“我走遍中国大江南北,从没见过一个这么瘦弱的女子,却为社会国家做了这么多的事。”

证严法师与蒋经国先生

从证严法师发愿,到1986年,历经8年, 佛教终于有了第一座医院。

慈济医院启用,就定下了“免缴住院保证金”的创举,这个举措最终 促使台湾“卫生署”决议,全省医院废除“缴纳保证金”这项制度。

台湾能有今日完善的医保制度,证严法师无疑是医德观念的先行者。

· 04·

证严法师说, 生命有期,慧命无涯,只有教育才能让慧命精进。

这种大爱之下的智慧,令无数专业精英叹服。

而后几年,她创立了慈济护理专科学校、慈济医学院,以及慈济中学、小学、幼儿园。

“天下事不是一个人做的,也不是一时做的,而是一个人接一个人,一代接一代来共同成就。”

灯与灯的汇聚,才能有无限光明。

1991年夏天,中国大陆长江流域遭遇大洪涝,上亿人口流离失所。

当时两岸关系刚刚解冻,证严法师在台湾发起援助行动,此举让当时的台湾民众颇不谅解,招来诸多批评,她甚至出门都被管制。

在她看来,两岸同胞都受中国儒释道文化影响,在信仰上本就是一家。

于是断然道:就算慈济解散,我也要做,人道主义应跨越政治、种族、宗教。

慈济在江苏的基金会

除了进行各种赈灾,慈济还成立亚洲最大、全世界第三大的骨髓数据库。

从1997年起,慈济就开始往大陆“无偿献髓”救治病患,而大陆在2007年也以同样的爱心,开始为台湾提供骨髓配对和捐赠。

从长江流域的漫天洪水,到汶川地震的断壁残垣,从希望小学到骨髓捐赠,50多年来,证严法师带领着慈济为两岸人民建起一座血脉相连的桥梁。

慈济在甘肃援建的希望小学

慈济在国际上的济助更是不胜枚举。

1991年,孟加拉遭洪水侵袭,14万人死亡,慈济发起募款,协助孟加拉重建。

“9·11 事件后,纽约警方迅速封锁了周边区域,只有三个团体被批准进入现场救灾。

慈济是被批准进入现场救灾的团队之一。

这个援助过69个国家的团队,从30多人起步,到如今全球47个分会,1000多万会员,200多万志工。

他们当中有市井小民,有当红明星,有富商巨贾,有权威人士。

证严法师与他们之间有个约定, “帮助别人时,要对别人说‘谢谢’,因为你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体会到了幸福,要感恩,对不对?”

付出无所求还要说感恩,这是每个慈济志工的座右铭

一句“谢谢你”,人格得以升华。生活便是道场,修心即是修行。

没有晨钟暮鼓,没有香火缭绕,今年81岁的她依然每天开早会,4小时内听取5大洲慈善工作概况,透过视频掌握全球慈济。

而这个能动员海内外人士去共同做一件事的证严法师本人,从没有离开过台湾。

50余年,随着组织成长,各种批评、不认同的杂音也如潮水般涌来。

然而,不论面对何种不堪,证严法师依然一袭僧袍,粗茶淡饭,数十年如一日地把握当下,慈悲济世。

· 05·

2005年夏天,《岩松看台湾》这一电视行动启程,这是内地电视摄像机第一次全方位不带偏见地走近台湾。

这种全方位,就包括走近慈济,走近证严上人。这当然是内地媒体第一次地走近,甚至我们的申请在两方面获批,都让我们自己感到一些惊讶和不可思议。

台湾佛教界早已拉开“人间佛教”的改革大幕,佛光山的星云法师和慈济的证严上人,是其中重要的代表。

慈济的总部,在台湾东部的花莲。

早上五点多,我们就来到总部的静思精舍听志工早会,我们到时,大堂里已都是人,包括志工、信众,甚至很多慕名而来的中学生。

白岩松(右二)与证严法师(中)等人合影

我以为会念经,但没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证严上人和现场的人们并通过电视屏幕和台湾各地的慈济人,在讲生活,分享生命感受,当然包括帮助他人的方法和思考。慢慢地我从一个记录者变成心灵的参与者。炎热的感受慢慢退去,周身感受到清凉,慈济在我这儿,第一次展现出人间佛教的魅力。如若讲经,也许我们很远,但一早晨讲爱,我们离得却很近。

后来突然明白,岁岁年年,每年的三百六十五天,这样的早课从不间断,讲爱的过程中,不就是在讲经吗?在爱的传递中,与生命有关的智慧开始执着地显现出来。

早会结束,我们有幸与证严上人面对面坐在一起,聊天,或者也可叫采访。

上人削瘦,印证着“吾貌瘦,必肥天下”的名言。她出生于1937年,与我母亲同年,属牛,这又拉近了我与上人的距离。

但真正消除了距离的是她的智慧与爱,没有了宗教带来的敬畏,而是对社会对生命的关切,甚至是她的一点忧虑:那么多事要做,感觉时间不够用,来不及……

最触动我的,是上人与慈济志工之间的约定:帮助别人时,要对别人说“谢谢”,因为你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体会到了幸福,要感恩,对不对?

那一瞬间,我突然想起《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无私为大私”。正是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自己得到了最多,也正是在利他的行动中,我们一点一点找到自己。爱,是一种最大的修行,它帮助我们自己,成佛。

告别了证严上人,在慈济总部拍摄,这里没有简单意义上的晨钟暮鼓和香火缭绕,没有仿佛与尘世无关的僧人,更没有世人带着欲望而来的焦虑,这里似乎都是信众,也都是志工,更都是主人。

医院里忙着治病救人;田地里忙着种菜,因为要自食其力;还有忙着短暂开个会,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灾难,都天然地与慈济有关,他们要伸出手去;而下午,一个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从这里出发,转机香港,晚上,一台骨髓移植手术将在北京开始,一个生命急切地等待救助。这样的生命接力,在台湾和内地之间,已进行了九百多次……

终于要告别这块已让我几乎忘了宗教忘了寺庙的清静之地,只是,这里忙碌人群中的那份安静让我有些不舍,还有那平静下的快乐。

我终于找到了面对慈济的感受。

远看是佛,近看是爱。

面对证严上人,所有慈济人,运行良好的佛教,包括佛,都该是如此!

有人问,这个世界最后谁会赢?

证严法师说,人多的会赢。

追随在她身后的天下善士如滔滔泉水,层层推涌,当行善的比行恶的多,世间便是瑶池仙境。

筚路蓝缕五十余载,从乡下女子到佛教高僧,“为佛教为众生”,上承师训,下启弟子,她不仅是宗教家,更是心灵的领航者。

最令无数人惊奇的是,她仅有孱弱之躯,却能用一言一行感动周遭,用生命诚恳付出,用智慧汇聚庞大的社会能量。

大愿悲心的她,对世界影响至深,证严法师用看似“润物细无声”的儒家治世,弘扬着佛教的慈悲。

身形瘦小的她,却彰显着中国文化中的最厚重的价值——“仁”。

附:证严法师静思语录:

1、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2、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3、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4、不要小看自己,因为人有无限的可能。

5、手心向下是助人,手心向上是求人;助人快乐,求人痛苦。

6、心中常存善解、包容、感恩、知足、惜福。

7、脾气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8、爱不是要求对方,而是要由自身的付出。

9、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可能是自己。

10、要比谁更爱谁。不要比谁更怕谁。

11、每天无所事事,是人生的消费者,积极、有用才是人生的创造者。

12、要用心,不要操心、烦心。

13、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14、地上种了菜,就不易长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恶。

15、尽多少本份,就得多少本事。

16、屋宽不如心宽。

17、吃苦了苦、苦尽廿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

18、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 二、行善。

19、欣赏别人就是庄严自己。

20、得理要饶人,理直要气和。

21、我们要做好社会的环保,也要做好内心的环保。

22、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23、人的心地是一畦田,土地没有播下好种子,也长不出好的果实。

24、有智能才能分辨善恶邪正;有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25、君子为目标,小人为目的。

26、人事的艰难与琢磨,就是一种考验。

27、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坏事不能多我一人。

28、真正的爱心,是照顾好自己的这颗心。

29、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30、是非当教育,赞美作警惕。

31、闲人无乐趣,忙人无是非。

32、信心、毅力、勇气三者具备,则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

33、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

34、忘功不忘过,忘怨不忘恩。

35、有心就有福,有愿就有力,自造福田,自得福缘。

36、犯错出忏悔心,才能清净无烦恼。

37、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不要心存等待,等待才会落空。

38、君子如水,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

39、修行要系缘修心,藉事练心,随处养心。

40、不要随心所欲,要随心教育自己。

41、虚空有尽。我愿无穷,发愿容易行愿难。

42、好事要提得起,是非要放得下,成就别人即是成就自己。

43、能干不干,不如苦干实干。

44、不怕事多,只怕多事。

45、人生没有所有权,只有生命的使用权。

46、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

47、有愿放在心里,没有身体力行,正如耕田不播种,皆是空过因缘。

48、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49、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

50、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为能为,才能升华自我的人格。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原作者并深表敬意,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欢迎投稿,请发送至邮箱:xm6699@163.com,合作联系微信:veg520com

点赞推荐

特别提示:本文节选自《现代因果实录》一、二合集本。胎儿临产因脐绕颈而死,原来有特殊的前世因缘胎儿听经,释怨归去居士孟伟、钟红是一对年轻人,由于他们对佛教有着共同的信仰,组成了一个令同修们羡慕的佛化家..

赶快长按二维码,加素食小编微信 更多素食资讯,身心健康与养生,正能量信息要分享给你近年来,社会掀起茹素风,除了是宗教理由外,健康亦是主要原因。我们且从健康角度,说说素食的好处。我们访问了一位从事体健和..

这是一个将近200人的案例,他们都是口服糖尿病药的患者,他们医生没有让他们吃药,相反给他们进行低脂纯素,再加上每天一点点的锻炼。结果,经过了大约26天,需要口服糖尿病的患者下降到57个人,短短的26天,逆转率..

紫苏的历史紫苏(拉丁学名:Perillafrutescens(L.)Britt.),别名:桂荏、白苏、赤苏等;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紫苏与众不同,有特异的芳香,气质很高雅。紫苏是一种香料,不遭蚊虫叮咬,不..

您有否曾经问过以下问题?「为何已经吃得很' 清淡 '却依然 每天病态累累?」「为何已经吃得很' 清淡 '却依然肥胖?」「为何总是满面暗疮、面色难看?」「为何成日感冒、喉咙痛、咳嗽、流鼻水、皮肤敏感?」「为何总..

百里柳江 百里画廊艺霏:“百里柳江,百里画廊,尤其是到了紫荆花盛开的季节,咱们柳州的夜景可以用浓妆淡抹两相宜来形容了,随着百里柳江百里画廊的建设,柳州夜景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朋友所喜爱,平时您都是怎么去..

梁武帝萧衍一生嗜佛,他不但奉佛教为国教,广建寺庙;还身体力行,坚持素食,早晚礼佛诵经。最令人啧啧称奇的则是他不顾皇帝身份,不顾群臣反对,四次舍身同泰寺。这固然令人匪夷所思,却可见梁武帝是很有礼佛之心的..

不要私存,放到圈子里,让更多人知道吧!

人生病,就是业障和鬼神在作怪(宣化上人)无明是根本的罪魁祸首无常鬼不是只有一种,最低限度有五种:青、黄、赤、白、黑。根据中医的理论,五行配合人身体内的五脏,也和五色、五季、五方等相应。简略列出如下,如..

切记!不要讲这些话,会有境界来考验你!宣化上人谈到“真正的定力”,你若想有真正的定力,一定还有魔的。方才不是说有种种的魔吗?这都是外来的魔,还有自心魔;从外边来的魔,容易降伏;从你自心里生出来的魔,那..

点击"天祥宝光园"关注我们天祥宝光园公众号:txpt123共享生命之美,一探灵性究竟,传递健康知识,佛医养生(公开许多不为人知的偏方、土方)两性、亲子、人际关系、冥想、内观、觉悟、职场、风水、改运、运势。关注..

江西青原山,有一位隐居的老人。他一生修头陀行,不张扬,不攀缘,也不爱谈自己的事,穿一件破旧的粪扫衣、头带济公帽,深居简出,异行颇多。外界对他的认识不多。唯有禅宗的真修行人知道,老人是当代的禅门大德。这..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百合诵读美文 生病是修行的机会,是修自他相换、自轻他重菩提心的机会,把众生所有的病苦都拿到自己身上来,自己替众生受苦受累。通过这样的修法,能消业积福,能还债,身体能很..

苏州市吴趋坊有位施翁,年过四十,方得一子。施翁生平喜欢布施财物, 有一次,他怀揣着几百两银子,到虎丘修建观音大殿时,偶遇了正在剑池旁边哭泣的故人——他小时候 念私塾时的同桌桂迁。桂迁告诉他:“我家贫,欠..

《雁南渡》巫娜演奏健康是单行线,每一个人都要认真对待。养生从30岁左右就该开始。健康第一是要活得长,第二是要活得好。活得长不长,活得质量高不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己对健康的看法,以及你自己生活的方式。..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有种人一生在世,昼夜奔忙,痴想丰衣足食,贪图歌台舞榭,唯愿子孙发富发贵,万世的荣华,到了一气不来,做了一个死鬼,还要想保佑他的儿女,人财兴旺。这种人真是愚痴已极。还有一种..

有户人家有三个人,也是三代人。一天,父亲对儿子说:“你爷爷年老体弱,活在世上毫无用处,不如抛弃于深山算了。”半夜,父子俩用一箩筐抬着老人到了溪边,正准备往下抛时,儿子说:“爸爸,我们只要把人掷掉就可以..

现在近视的特别多,尤其是小孩近视,从小就顶着眼镜。这个问题很大。近视的人一般肝气不足,但肝气不足的人,却不一定近视。所以一部分近视是因果病了,比如现在网络到处传播内容很露骨的,很让人想入非非的,这个因..

这种衣袍,你穿一次就要消你一次的罪业节选自《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宣化上人 讲述你们受戒的人,最好每一逢拜佛时候,都穿上衣袍(受戒的在家人搭缦衣);不要图省事,或者懒惰,就不穿衣袍。拜佛、念佛、听经,..

真学佛,海贤老和尚是最好的榜样,千万不要以为他只一句佛号,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学他,有他的心量吗?有他那么老实吗?待人谦卑,对人都恭敬,生活,一生守着清苦,以苦为师,他讲他的小庙,要能持戒、要能吃..

    《素食》感恩您转发支持素食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素食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enxiang/category/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