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泰戈尔的素食观 素食是一种文化
泰戈尔于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个获得东方文学奖的人。他1861年出生在印度加尔各答。他年轻时受过家教教育,后来去英国学法律。1880年2月,他带着兄妹回到印度,开始专注于文学创作。在随后的五年里,他出版了三部诗集、六部戏剧、一部小说、一部散文和歌曲集,表达了他的人生观、情感观和道德观。他在1894年写下了他的素食主义。
素食是一种文化
当我坐在船窗边,朝河上望去的时候,我突然看见一只怪模怪样的鸟,在穿过水面朝对岸飞去,后面接着是一片极大的骚乱。我发现,原来是船上厨房里的一只家禽,企图逃脱即将临头的厄运,从船上跳进了水里,正在狂乱地拼命朝对岸逃去。就在它快要到达岸边的时候,那些无情的追击者将它包围了,人们抓住它的脖子,兴高采烈地将它带了回来。我告诉厨子,我餐间什么肉都不要了。 我们对罪恶的见解是何等虚伪啊!我认为,最高的戒律应是对一切有知觉的生物的同情。爱是一切宗教的基础。只要我们还意识不到自己的残酷,我们可以不受责备。但是,在我们的怜悯被唤起之后,如果我们仅仅为了随波逐流而与他人一道杀害生灵,从而一味压抑自己的情感,我们就是在侮辱我们内心的一切美好的东西。我已经决定试着吃素食。 1901年,泰戈尔建立了一所森林学校,师生称校园为“道场”,日常饮食以素食为主,师生亲自耕耘获得蔬菜水果,并轮流料理三餐,在品尝清淡素食中,孕育出一颗颗宁静、善良、质朴、纯真的心。泰戈尔认为,一个人的心灵若欠缺文明的素养与仁爱的胸襟,那么便与兽类不无两样,所以他说:“当人是兽时,他比兽还坏。” 他深信,亘古以来动物与人类存在着惺惺相惜的亲密,透过神秘的心灵语言,人与动物可追溯出共同走过的脚印与“似曾相识”的源头。是因为戴着面具,所以人与动物才彼此遗忘了。是故,不管在累世轮回中戴着什么样的面具、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人与动物之间都应学会和气共存、相互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