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娱乐一下
看图猜成语
五子棋
泡泡龙
连连看
工具箱
佛历查询
藏历查询
藏历查询二
老黄历
拜佛祈愿
首页
分享
社区
招聘
微圈
善书
登录/
注册
搜索
QQ好友群
点评
收藏
圣一长老《地藏经讲记·校量布施功德缘品》02朗读
莲池秘境
2019-08-23 04:35
复次地藏。
若未来世。
有诸国王。
至婆罗门等。
遇先佛塔庙。
或至经像。
毁坏破落。
乃能发心修补。
修补塔像,令前人造者,续福,自己又添福。一举而两得福。决疑经云“造新不如修故;作福不如避祸。”此半句偈,说造新自己得福,修故令前人兼得福。具二福故胜。
作福虽好,不义而修福,福尽祸来,不如先避祸。无祸胜有福故,作福者,仔细留意。
修补宝塔,蕴佛光明,修补精舍,图佛形像,建苦海之舟航,为信根之枝干,睹者发心,见便忘返,益福生善,惟此为先。
佛游拘萨罗国,时婆罗门耕,持牛杖拄地,礼佛。佛笑,比丘问佛,佛言此人今礼二佛,礼我及杖下迦叶佛塔。比丘愿见,迦叶佛塔。佛令从婆罗门索地。索已,佛即现出七宝塔,高一由旬,广半由旬。婆罗门曰,我姓迦叶,是我迦叶塔。诸比丘白佛:能授泥否?佛言可。即说偈“真金百千担,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团泥,敬心治佛塔”世尊礼过去佛,比丘亦礼。佛言“人等百千金,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善心,恭敬礼佛塔。”
观此因缘,可知修补塔庙、经像等,有继往开来之福;承先启后之功。
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
善与人同。无人做,自己做;有人做,劝人同做,功德更大。尤其是国王,应该德风下偃,率民同修布施,广结善缘。
是国王等。
百千生中。
常为转轮王身。
如是他人同布施者。
百千生中。
常为小国王身。
此论果报。
自己布施,又劝他人同施,承此良因,国王升为转轮王,同施臣民,升为小国王。
更能于塔庙前。
发回向心。如是国王。
乃及诸人。
尽成佛道。
以此果报。
无量无边。
此论回向。
修补成功之后,在佛塔前,尽除我执,破灭我见,以此功德,回向法界,回自向他,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因向果,将来成报身佛。回事向理,将来成法身佛。回自向他,将来成应身佛。功德回向,三身齐证。可谓澈法底源。穷实相理,果报无量无边矣。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生产妇女。
此论悲田。
苦中之苦,莫如老病生产者,福中之福,莫如供养老病生产者。老病无人奉事,等死而已。产妇分娩,若不及时饮食,母子皆亡。所以布施此辈,得福甚大。
佛说八福田中,看病福田,是第一福田。
若一念间。
具大慈心。
布施医药。
饮食卧具。
使令安乐。
若一念间,是同体慈,彼我一体故。若起第二念,即非。所以起第一念,具足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三种人皆需此物,使令身安心乐。
如是福利。
最不思议。
一百劫中。
常为净居天主。
二百劫中。
常为六欲天主。
毕竟成佛。
永不堕恶道。
乃至百千生中。
耳不闻苦声。
以大慈心,救大苦,其福难思。百劫为净居天主,指第四禅天,二百劫为六欲天主。具同体大慈心,以用布施,是成佛之因,毕竟将来成佛。未成佛以前,永不堕恶道,因救他人重苦故,感到自己,百千生,耳不闻苦声。
复次地藏。
若未来世中。
有诸国王。
及婆罗门等。
能作如是布施。
获福无量。
更能回向。
不问多少。
毕竟成佛。
何况释梵转轮之报。
是故地藏。
普劝众生。
当如是学。
布施回向之文。
佛对地藏说,未来末法之世,若国王及婆罗门等,能如是慈心、悲心、平等心、怜愍心、同情心,而行布施,获福无量。更能将此福利不自享受,了达诸法性空无我之理。从缘起而行施,施福无主,回向法界,回向佛果,回向众生。不问多少,心大福大,心冥法界,福等虚空。如一杯水,投入大海,便是大海水了。施福亦复如是,不论多少回向法界,便是真如性海了。所以毕竟成佛,尚得佛报,何况释梵转轮人天之报。因是之故,地藏菩萨,汝应普劝一切众生,当如是学,布施之法,及一切法。
复次地藏。
未来世中。
若善男子。
善女人。
于佛法中。
种少善根。
毛发沙尘等许。
而受福利。
不可为喻。
上来王臣布施,此是庶民布施。布施一法,是平等的,王臣百姓,皆能布施。布施是成佛之法。成佛之法很多,且以布施为第一。
六祖大师云,内舍贪悭;外利众生,是名布施。以此布施一法,舍尽自己的烦恼,外又能利益众生,何等的好呢!所以布施一法,能令人从生死此岸,而直达涅槃彼岸。但是此法微妙,非粗心具我法两执的人,所能究竟。是以如来解释,较量其浅深。
例如昔日达摩祖师见梁武帝,武帝即以此法自豪。对达摩曰:朕一生造寺斋僧,有何功德?摩曰:实无功德,此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帝曰:如何是真功德?摩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于世求。观此则梁武帝,未谙布施的真谛,贪着人天果报。谁不知布施,是到彼岸成佛之法。此法修到圆满,其余法法,皆修到圆满,便是佛陀耶。
世尊对地藏菩萨,说若善男子善女人,初发心时,最好于佛法中,种多少善根。佛是指前品,称佛名号;法是指此品,布施的轨则。在佛法中,所种善根,乃至如毛发沙尘等许,将来渐渐佛法种子增长时,其所受福利,是不可为喻的。
大论云虽有种种福田,佛为第一福田,以无量佛法具足故。
成佛之法,是无量。今略说布施,此外六度十度四谛十二因缘三乘一乘,皆成佛之法啊!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萨形像。辟支佛形像。转轮王形像。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
此教男子女人,最初种善根,向圣人种,供养圣人。一方面得福,一方面向圣人学习。圣人如何种善根,我亦如何种;圣人如何学,我亦如何学。圣人是学成的,所以向圣人学习,便是向圣人种善根了。
而且供养圣人,得福无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何故生人天道,大论云“以人中结使薄,厌心易生;天中智慧利。”故二处最易得道。
若能回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为喻。
此句教人布施供养时,其心要大,不求自己利益。为利益一切众生故,而行布施。心大福大,得无漏福,则不可为喻了。
复次地藏。
未来世中。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
遇大乘经典。
或听闻一偈一句。
发殷重心。
赞叹恭敬。
布施供养。
是人获大果报。
无量无边。
前文向佛种善根,此文向法种善根。复以供佛之次,佛言地藏:未来善男女,还要供养法,供养佛所说之法,即成佛之法,亦即度生之法。若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蕴在八识田中,虔诚服膺,如获至宝。殷重至诚赞叹,日久不退,法种成熟,豁然能解。从解起行,为人演说,是人获大果报,无量无边。何以故,财施有限,法施无穷啊!
若能回向法界。
其福不可为喻。
此句教人不求名闻、利养、恭敬,而行法施。但愿利益一切有情,无住相布施。
复次地藏。
若未来世中。
有善男子善女人。
遇佛塔寺。
大乘经典。
新者。
布施供养。
瞻礼赞叹。
恭敬合掌。
若遇故者。
或毁坏者。
修补营理。
或独发心。
或劝多人。
同共发心。
复以供法之次,地藏菩萨,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偶然遇佛塔寺,藏有大乘经典。若是新者,应布施流通,应以香花末香涂香烧香幢幡等供养法宝,还要一瞻一礼,礼拜法宝,俗说拜经。天台山,智者大师,有拜经台。九华山,天台顶,亦有地藏菩萨圣迹,拜经台在。读诵开解时,称扬赞叹,大乘妙典,心恭敬、身合掌,如是供养。若遇故者,旧也。旧经曾经有人受持读诵数十年,此经有功德,鬼神卫护,切莫看轻。或毁坏者,应该修补填写齐整,经营妥理。或独自发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为修补旧经,或印新经,一人发心也可;或有人欲参加,即劝多人共同发心,功德更大,有自利化他两种功德。但旧经切莫焚烧,此是法身父母。不能修补时,可建小塔,而安置之,所谓经塔是也。
如是等辈。
三十生中。
常为诸小国王。
檀越之人。
常为轮王。
还以善法。
教化诸小国王。
如是同修补旧经,或者随喜参加印新经等辈,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檀越之人,指发起印经补经者,常为轮王,以十善法教化其国人民,又还以十善法教化诸小国王。过去劝其发心,今世又教化之。檀越是梵语,此云施主。
昔有五王往来友善,其最大者,字普安王,习菩萨行。余四小王,常习邪行。大王欲度呼来殿上,七日娱乐。四王告别,大王怜愍送行,临别语小王言,各说所乐:一王愿春月林木荣茂,游戏原野;一王愿常作国王,出入尊贵;一王愿妇儿端正,极情快意;一王愿父母亲眷,乐叙天伦。大王言此非久乐,四王言,王乐云何?大王言:我乐不生不死、不苦不乐、不饥不渴,不寒不热,存亡自在,此是我乐,四王言此乐何处有?大王言:吾师号佛,近在祗桓,诸王欢喜,同诣佛所,作礼退坐。大王跪曰:我等今得为人,暗钝无知,深着世乐,不知罪福,愿为我等说其苦谛。佛为广说八苦,四王闻已,心开意悟即得须陀洹道。白普安王言:大王真是大权菩萨,化导我等,今得道迹大王之恩。我本观诸宫殿,心情爱着不能远离;今睹宫殿,如观秽厕,无可乐者。即舍王位付弟,各出家为道,此轮王化小王之例,详如阿含经。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
此是于佛法种善根之文。
盖奉事余道,不出生死徒自勤苦,非涅槃因。
福田经云,佛告天帝,九十六种道中,佛道最尊;九十六种法中,佛法最真;九十六种僧中,佛僧最正。盖由如来阿僧祇劫,誓为众生,众善普备,得慧成满。三界天尊,无能及者。其有众生,发一敬心,向如来者,胜获大千世界珍宝,施矣。是为最尊,无上之道。故教善男女等,必须于佛法中,种善根。
大论云,善根有三:无贪、无瞋、无痴,一切诸善法,皆从三善根增长。
或布施善根,布施能舍贪,无贪即善根;或供养善根,身口意三业供养,三业清净即善根;或修补塔寺善根,修补为人心无瞋,即善根;或装理经典善根;慧生痴灭,即善根。如是等善根,乃至一毛之轻、一尘之微、一沙之小、一渧之细,种在八识田中,法水滋润渐渐增长,能止恶生善、破惑证真、是涅槃因,故云善根。
如是善事。
但能回向法界。
是人功德。
百千生中。
受上妙乐。
上来所修善事,大小不同,乃至一毛一沙之细,但能将此微因善种,回向法界众生。是人回向功德,百千生中,其善根常存,虽受人天妙乐,不昧前因,常植善本,增进菩提,乃至毕竟成佛。
如但回向自家眷属。
或自身利益。
如是之果。
即三生受乐。
舍一得万报。
上来我执轻微,了法无我,罪福无主,心无形相,可大可小。心量大福大,心量小福小。心无限福无限,心有限福有限。今但回向自家眷属,心有限量,其福亦有限量,只得三生受乐,非无报,舍一得万报。
自家眷属,父子,夫妻,兄弟,家室,知识,奴婢。
有五因缘而为眷属,一怨家,二债主:父财子用,三偿债:子供父母,四本愿:先世发愿善心欢喜,五真友:先世以道共相承事。
凡夫不了眷属是前缘所感,或怨或亲,无宿命通,不能自知终日勤劳、治生,为眷属设想,临命终时,无人替得。所作之业,自己受报悔之晚矣!所以做佛事,回向法界,一切有份,自己有份,眷属亦有份,大家享受,何乐如之。
否则孤陋寡闻,回向自己眷属,三生受报之后,又堕苦轮。
是故地藏。
布施因缘。
其事如是。
总结布施一法各人用心因缘不同,故其果报或轻或重或人或天或一生乃至千生万生受乐不同。若能无我行施,回向法界利益有情,悟布施实相,毕竟成佛。今此但论布施远概万法,如法修持皆登彼岸,此品是论法宝乃度生成佛之心法也。
欢迎转发,法布施功德无量
地藏经全文
地藏经
布施
讲记
长老
6
相关微文
用念佛机念《地藏经》或念佛,作用是一样的吗
这八个字就是《地藏经》的宗旨!
哪五种情况菩萨不能以财布施?
念完地藏经,一定要做到这点
常念地藏经的人,如果你业障消除了,会出现这征兆…
老和尚教你法布施:一句即功德
有钱赶紧布施,这比存在银行里面还要保险
梦参长老:学佛不要贪大贪多
《地藏经》原文完整版
诵《地藏经》时,你要这样地回向
索达吉堪布:布施,是增长一切福德的因!
原来读诵地藏经真的可得二十八种利益
对地藏经的心境,决定福德或业力的总成绩
三种布施的方法
拿时间帮助别人,就是布施无价的生命!
为什么无畏布施第一个就是素食?
这几种简单易行的法布施,可以快速积累福慧资粮!
遇到乞丐,想布施又怕被骗,该怎么办?
虽然你放生、做布施了,如果没有发出这种心,还是没有功德
布施食物的五种利益
文章点评
提交评论(Ctrl+Enter)
2025-03-13
何故极乐在西方?
原文:问:何故极乐在西方?答:此非善问。假使极乐在东,汝又问何故在东,岂非戏论?况自十一万亿佛土视之,又在东矣,何足致疑?有世界名曰极乐,序依报国土之..
<详情>
佛答
2025-03-12
五戒与十善有什么关系?
十善含摄在五戒之中,故常有五戒十善并称。修五戒十善,同得人天果报。十善亦为五戒之分化,离五戒并不别有十善。以类别而言,十善分属身、语、意三业。持修十善..
<详情>
佛答
2025-03-12
刚开始信佛、学佛的人,究竟合适读哪些经典呢?
1《八大人觉经》《八大人觉经》是我国翻译最早的佛教经典之一,全经虽然只有三百多字,但内容极为重要。经文所列的菩萨八种觉悟,概括了一个佛教徒从初发心直至..
<详情>
佛答
2025-03-12
佛前供水应该怎么做才如理如法?
佛门常见的供养有花、果、水、灯、香、乐等水供养是最简单易行的供养方式今天来说说佛前供水的注意事项佛前供水的意义“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代表人内心的清净..
<详情>
佛答
2025-03-12
善神护法的护持,力量不可估量!
若有了善神护法的护持,力量不可估量,做任何事情都会轻而易举;反之,做何种事情都很难成功。所以人非常需要善神护法的护持。其实人人都有护法神。若是做人特别..
<详情>
清净的本源
2025-03-12
饭前念5秒-30秒钟的供养偈,可迅速积累功德,学佛人必念
用餐前要念一遍供养偈 真正的大乘修行人,有生之年最根本的就是对三宝生起诚挚信心。要想有这种信心,就应该推翻外道的观点,与外道的见解不能混为一谈,始终..
<详情>
清净的本源
2025-03-12
师父,大白伞盖佛母和慈母佛是什么关系
问:师父,大白伞盖佛母和慈母佛是什么关系?答:根据西藏古老雍仲苯教的观点,大白伞盖佛母是慈母佛的一个化身。在雍仲苯教里,大白伞盖佛母呈现半静半猛相,拥..
<详情>
恩师答疑
2025-03-12
有位大师说,修学密宗要根基好,没有根基修学密宗是浪费时间
问:上师佛、阿弥陀佛、普贤光明佛,三体无二,其身色晶莹黄光色,此处的“晶莹黄光色”和洁黄光体有何不同?答:一般观根本上师、阿弥陀佛、普贤光明佛三体无二..
<详情>
恩师答疑
点击查看更多 >>
最近更新
白云小语
5小时前
烦恼之说
5小时前
定不是麻木
5小时前
行者与常住
5小时前
处世之道
5小时前
恶言招来的苦报
5小时前
莫染着是非
5小时前
和尚对话 善缘
5小时前
自我的有无
6小时前
忍辱的表面是吃亏,实际是在还债
6小时前
为什么我念佛却没有一点感应呢?
6小时前
应该做什么?
6小时前
心胸豁达开朗是学佛人的基础,处事坦然是学佛人的智慧!
6小时前
要问为什么?
6小时前
心灵的最高境界是敬畏之心
6小时前
自我的价值观
6小时前
忍辱的定义是什么呢?
6小时前
没有自我
6小时前
嗔恨心是把我们带往地狱的种子
6小时前
讲经说法的理念
6小时前
忆佛和念佛有什么区别?
6小时前
唯佛独尊
6小时前
告诫:初学佛,这两件事切勿去做!
6小时前
推销烦恼
7小时前
忍辱波罗蜜
7小时前
心静不下来?对付妄念 我有三大绝招!
7小时前
心灵自在的三步曲
7小时前
爱语摄
1天前
经得起考验
1天前
行者的方向
1天前
© 2015-2025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
点击联系我们
WB
微博分享
QZ
QQ空间
QQ
QQ好友
WX
微信分享
CP
复制链接
分享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关闭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