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娱乐一下
看图猜成语
五子棋
泡泡龙
连连看
工具箱
佛历查询
藏历查询
藏历查询二
老黄历
拜佛祈愿
首页
分享
社区
招聘
微圈
善书
登录/
注册
搜索
QQ好友群
点评
收藏
佛陀十大名号是什么意思?(阅转获福无量)
智慧佛坛
2019-08-23 03:09
爱心中爆发的智慧
佛
首先我们来谈什么是佛陀?
「佛陀」这个字的梵文叫做buddha(「布达」)。
buddha这个字有两个意涵,含有醒觉及增广圆满二个意思,因此藏文里,译师们就翻译为sang-ghi(「桑杰」)。
sang这个字有醒觉的意思,从哪里醒觉?
从烦恼障及所知障醒觉。
由于佛陀不再受到烦恼障以及所知障的控制、他已经远离烦恼障及所知障的束缚,所以称为sang。
所谓的烦恼障所知障,就像昏暗一样。
处在昏暗的环境中,我们无法清楚看见周围有些什么。
同样地,只要还有这两种障,我们就无法如实地看见真相。
这两种障,会障蔽我们看见一切所知真正的实相。
什么是烦恼障?
烦恼是烦恼障。
一切烦恼的根本是我执无明,由于无明的缘故,使得我们没有办法如实地看见真相,于是对悦意境产生贪心,对不悦意境产生嗔心,而我们的苦也就从这里产生。
由于未见真实性,所以我们产生烦恼;
由于烦恼,我们造恶业;
由于造恶业,我们受苦。
所以说,害我们受苦者就是烦恼!
因此我们必须要消除烦恼这种昏暗。
一旦消除烦恼障,我们就能看见一切法的真实,不过,由于未断除所知障,虽见真实但仍无法清楚地看见真实。
亦即,已断除烦恼障者所见的实相,不如已断除所知障者来得清楚。
由于佛陀已经断除了烦恼障及所知障,所以称佛陀为sang。
sang在藏文里的意思就是醒来。
在平常讲话的时候说「你睡醒了」,就会用sang这个字。
而用「sang-ghi」一语时,二障都断除,才能称为sang。
ghi的意思是,一切的所知都在心中显现。
所以,sang-ghi就包括「如所有性」及「尽所有性」之义。
如所有性,是空性之义;
尽所有性是,其范围包括一切所知。
1.薄伽梵
「薄伽梵」用藏文来说是jong-din-die。
「薄伽梵」这三个字里,第一个jong是破坏的意思,第二个字din是「有」的意思。
对于这两个字的诠释,有好几种不同的解释。
jong意指「破坏」,由于破坏魔(消灭魔),故称「坏」。
魔是什么?
就是通常所说的四魔——蕴魔、烦恼魔、天子魔及死魔。
烦恼魔指的是烦恼障。
蕴魔指的是有漏近取蕴,也就是说由业以及烦恼所取得的蕴体。
死魔指的是由业及烦恼的缘故,没有自由的必须死的这件事情。
天子魔,简单来说,就是指能障蔽我们从轮回当中出离的种种障碍。
关于四魔的解释,有许多粗细不同的层次,以上仅是对粗略的解释。
以下补充说明天子魔tui-gha-wang-qiu,字面翻译过来就是极喜自在魔。
他是欲界的主宰,不希望他主宰的这些尚在欲界的有情脱离他的掌控,所以他会阻碍这些想要脱离欲界的修行者。
佛陀已经消灭了这四魔。
至于佛陀是何时断除四魔的,在不同的宗义里有不同的主张。
有一种主张是:
佛陀断除天子魔的时间点,是在佛陀即将成佛前。
就是我们在读历史传记时所知道的:
佛陀在即将成佛前,天子魔示现了许许多多的幻相,后来佛陀在入定之时,将这个天子魔给断除。
如同此例,对于佛陀何时断除这四魔,说法也有些不同。
第二个字din是「有」的意思,指的是他具有六种功德,分别是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以及尊贵。
总之,具足一切的善,所以称为具有。
「具有」的六项内涵中,有一个是具有自在的意思。
这要怎么理解呢?
有一种解释是说:
由于佛陀已经断除了烦恼障及所知障,所以具有完全的自由,故称「自在」。
由于佛陀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缘故,所以称之为「端严」。
关于「薄伽梵」(出有坏)的「有」这个字,共具有六种善(或功德),虽然我以前曾经看过经论的解释,可是这次并没有时间好好阅读,所以解释的时候,有些地方不是非常肯定。
《随念三宝经》的内容其实是很深、很广的,我可能没有办法把这部经讲得很好。
第三个字die的意思是什么呢?
「薄伽梵」这个字的梵文叫做bhagavat。
因为bhagavat这个字内道、外道都有在使用,所以当初西藏的译师在翻译bhagavat这个字时,加上了「出」这个字,代表的意思就是:
在佛教当中所谈到的薄伽梵,是高出于外道的。
因此,「薄伽梵」这个字在藏文叫出有坏。
2.如来
「如来」的梵文叫tatha^gata,其中一种解释是,由于佛陀如实地了解对境的实相,并对所化机开示,所以称为如来。
也就是说,佛陀对我们开示的这些内涵,不是他猜出来的,他是在完全了知的情况下,去对众生做解说与开示。
「如来」的另一种解释是从佛的二身来解释。
佛的二身是法身与色身,法身又分为自性身与智慧法身。
此处「如来」是从智慧法身的角度去解释的,其意义是,佛陀对于空性义如其所有地完全了知。
而色身的意思是,在缘空性的根本定中,显现出的身。
对于「如来」有以上这些不同的说法。
3.应(供)
「应」这个字的藏文叫zha-jong-ba,或说破敌者。
这个敌指的是烦恼障及所知障。
我们对于阿罗汉(或「应」,zha-jong-ba)的理解,可以从大乘以及小乘的观点来理解。
只灭除了烦恼障,就是小乘的阿罗汉;
不只是灭除了烦恼障,同时也灭除了所知障,就是大乘的阿罗汉。
所以佛陀是大乘的阿罗汉。
「应」这个字,或者灭敌者,很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平时会定义什么样的人是我们的敌人呢?
我们会把伤害我们的人与动物等,认为他们是敌人。
但是你把他们消灭掉之后,并不能被称为阿罗汉。
因为什么是真正的敌人?
真正的敌人就是烦恼障以及所知障。
烦恼,无始以来到现在,都一直不断地伤害着我们。
我们所有的苦,都是烦恼制造带给我们的。
对于一个实修佛法的人来说,他认为真正的小偷是自己的烦恼。
因为自己的烦恼,使得自己造作恶业,由于这个恶业成熟,才使我今天遭小偷。
所以我的东西被偷,是被谁偷的?
是被我的烦恼偷。
如果没有造过那样的恶业,就算有小偷,小偷也不会来我家。
所以对一个大乘的实修者来说,他认定的小偷是谁?
是烦恼,或者说我爱执。
要对付我执无明,靠的是我们心相续当中的证空慧,或说证无我慧;
要对治我爱执,靠的是我们去实修慈悲心——慈心与悲心。
4.正等觉
完全断除所应该断的,所应该拥有的功德也完全究竟,称为正等觉。
5.明行圆满
关于明行圆满的「明」指的是什么、「行」指的又是什么,有不同的解释。
有一种解释方法是,「明」指的是增上慧学,「行」指的是增上定学以及增上戒学。
我们说佛成佛了,可是佛是怎么成佛的呢?
佛成佛是靠着他断除了所有应该要断除的,证得所有应该要证得的功德。
佛的断证功德的圆满又是怎么来的呢?
靠的是实修增上戒定慧三学。
增上戒学及增上定学就如同脚一样,增上慧学就如同眼睛一样。
就像我们走到目的地需依赖眼睛看才行,同样的,我们如果要得到阿罗汉的果位,也必须要靠着双足——增上定学和增上戒学,与眼睛——增上慧学的带领。
阿罗汉,或者所谓的破敌者,他要真正地、究竟地灭敌,也是靠着证空慧才有办法。
另外我们也说,在六度当中,那一度是如同眼目呢?
是智慧度。
6.善逝
在这里,所谓的「善」有三层意涵,就是善断、无余断、不退转断。
善断是什么意思?
就是靠着对治力去断除。
这种情况就如今天生了病,我们遇到一位很好的医生,医生帮我们把这个病治好,这就是善断的意思。
第二个是无余断,无余指的是没有一点点剩下,应该断的全部都断了,也就是把烦恼障、所知障完全断除。
善逝的第三个涵义是不退转断,指的是一旦断了,它不再重新复发。
我们知道贪的对治法是修不净观,嗔的对治法是修慈心,可是以不净观对治贪,及以慈心对治嗔,都只是暂时的对治,没有办法完全根除掉贪嗔。
什么样的对治法才能完全根除掉贪嗔?
靠的是证空慧。
一旦证了证空慧,所有的烦恼都会从根本无余断除。
佛陀对于贪嗔等烦恼的断除,是属于这种根本的断除——不会再重来的,不会再复发的断除。
7.世间解
所谓的世间可分为:
情世间与器世间。
器世间就是我们所在的世界,情世间是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有情。
佛陀由于现前了知一切所知的缘故,对于如何调服所化机的方法,他完全的了解。
佛陀的任务、工作,除了要帮助一切有情,成办一切有情的利益之外,他没有别的事情要做了。
因此,佛陀对于对谁要讲什么法,他完全清楚。
对哪一些人要宣说大乘法?
对哪一些人要宣说小乘法?
对哪一些人要宣说咒乘法?
他都完全清楚。
如一个很厉害的医生,他要开什么样的药给病人?
对哪一些病人还要开强一点的药?
对哪一些病人他要开弱一点的药?
他都非常清楚。
佛陀对我们的了解就像这个样子,对于哪些众生,他要开示有我的道理?
对于哪些众生,他要开示无我的道理?
而在开示无我的道理当中,对某些众生开示比较粗分的无我的道理,对某些众生开示细分的无我的道理。
对于如何开示,佛陀都非常了知。
8、9.无上士、调御丈夫
「无上士调御丈夫」所指的意思是佛陀的事业。
佛陀唯一的事业是要调服所化机。
在有能力调服所化机者中,最无上的、最好的就是佛陀了。
若以驾车来譬喻「调御」的话,那么最会驾车的人就是佛陀了。
比如一位善于开车者,他会知道要选什么道路,或者在什么路段上,他要怎么开,才不会有发生车祸的危险,佛陀在帮助我们时,就像这样一位善调御者般,会用最适合我们的、没有危险的方法来帮助我们。
在经典当中曾经提到,佛陀是如何的利用一些殊胜的调御方法来调伏一些特别难调伏的有情。
如他对于贪烦恼重的难陀、对于嗔烦恼重的指鬘,及对于痴烦恼重的优罗频伽迦叶(即:
周利盘陀伽),他都分别用方法调伏。
这些在传记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得到。
佛陀是在八十一岁时圆寂的。
佛陀在圆寂之前,知道还有两位所化机还没有调服。
分别是菩提迦菩亚札与须跋陀罗。
菩提迦菩亚札很擅长音律,很会弹琵琶的一个人。
这个人因为弹琴的技巧非常好,所以他的慢心也很高。
佛陀为了调服他的缘故,就化身成另外一位也很会弹琴的人,与这位最后的学生较量。
一开始的时候,两个人是难分轩轾,但是到后来,佛陀竟然弹无弦琴,也就是,琴本身虽然没有任何的弦,可是却可以演奏出非常美妙的乐音。
这个学生对此感到非常惊讶,慢心悉除,就向佛陀求法。
因为这个学生慢心很高,慢心高的话,就不会想学法,所以佛陀先调服他的慢心。
这些都是过去的历史。
事实上,只要有需要,佛陀都会示现来教导众生。
如果有需要的话,佛陀也会示现成大鼻子,或小鼻子,都可以。
佛陀的化身是遍于一切处,任何地方都有佛陀化身。
他所呈现出来的外表也是各式各样,只是我们不了解那是佛陀的化身而已。
如果对某个所化机而言,化身成一个有在抽烟的人对这个所化机有帮助的话,那么佛陀就会化成一个有在抽烟的人。
有在抽烟的人常会用交换香烟作为交朋友的开始,所以有需要的话,佛陀就会化身成为一个有在抽烟的人,跟那个人换香烟,交朋友。
也就是说,为了利益有情的缘故,佛陀会化身成各种样子,包括是鬼或是妓女,都会有。
如果有需要的话,佛陀也会化身成船、桥,也会化身成食物。
我们对「无上士调御丈夫」的理解也就是这个样子。
「无上」二字的意思是说,在调服所化机能力者当中,最棒、最厉害的就是佛陀了。
10.天人师
我们可能会有疑惑:
既然说佛陀主要的、唯一的事业是成办一切有情的义利,为什么这里只看到「天人师」呢?
原因是佛陀可以直接说法的对象就是天及人。
佛陀没有办法直接对畜生讲说佛法,因为畜生听不懂。
佛陀要成办一切有情的义利,而成办有情义利的方法是教导有情取舍之法——应取什么、应舍什么。
对于取舍法开示的直接对象就是天及人,所以说天人师
独享不如分享!
你若喜欢,给我点个
在看
呗
佛陀
名号
无量
10
相关微文
五戒与十善有什么关系?
师父,大白伞盖佛母和慈母佛是什么关系
印度佛教电视剧《佛陀》影评
解脱最关键的是什么?
泪奔:上'师和佛陀之间的唯一差别!
快来瞻仰Z地最殊胜的七尊佛陀塑像圣容
念一遍嗡玛呢巴美吽舍的功德,连佛陀也无法衡量、难以说尽
佛前敬香,怎么持香、上香?上香时要说些什么?
五戒之“不妄言”的标准是什么?
要相信因果,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问:请问上师,什么是坛城?甘珠尔和丹珠尔又是?
问:我打坐没有呼吸了,一片寂静,也不觉得难受,呼吸停止了,这属于什么现象呢?
佛陀既然大慈大悲,为什么不能让一切众生免受苦难?
娑婆世界有多苦?人来到这世上为了什么?
世间人最重要的是什么?【索达吉堪布】
学佛学什么?进来看看!
在生死关头,是什么决定了你的来'世?
修行最终得到了什么?
什么是一个人美好的性格?学吃亏
文章点评
提交评论(Ctrl+Enter)
2025-03-13
何故极乐在西方?
原文:问:何故极乐在西方?答:此非善问。假使极乐在东,汝又问何故在东,岂非戏论?况自十一万亿佛土视之,又在东矣,何足致疑?有世界名曰极乐,序依报国土之..
<详情>
佛答
2025-03-12
五戒与十善有什么关系?
十善含摄在五戒之中,故常有五戒十善并称。修五戒十善,同得人天果报。十善亦为五戒之分化,离五戒并不别有十善。以类别而言,十善分属身、语、意三业。持修十善..
<详情>
佛答
2025-03-12
刚开始信佛、学佛的人,究竟合适读哪些经典呢?
1《八大人觉经》《八大人觉经》是我国翻译最早的佛教经典之一,全经虽然只有三百多字,但内容极为重要。经文所列的菩萨八种觉悟,概括了一个佛教徒从初发心直至..
<详情>
佛答
2025-03-12
佛前供水应该怎么做才如理如法?
佛门常见的供养有花、果、水、灯、香、乐等水供养是最简单易行的供养方式今天来说说佛前供水的注意事项佛前供水的意义“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代表人内心的清净..
<详情>
佛答
2025-03-12
善神护法的护持,力量不可估量!
若有了善神护法的护持,力量不可估量,做任何事情都会轻而易举;反之,做何种事情都很难成功。所以人非常需要善神护法的护持。其实人人都有护法神。若是做人特别..
<详情>
清净的本源
2025-03-12
饭前念5秒-30秒钟的供养偈,可迅速积累功德,学佛人必念
用餐前要念一遍供养偈 真正的大乘修行人,有生之年最根本的就是对三宝生起诚挚信心。要想有这种信心,就应该推翻外道的观点,与外道的见解不能混为一谈,始终..
<详情>
清净的本源
2025-03-12
师父,大白伞盖佛母和慈母佛是什么关系
问:师父,大白伞盖佛母和慈母佛是什么关系?答:根据西藏古老雍仲苯教的观点,大白伞盖佛母是慈母佛的一个化身。在雍仲苯教里,大白伞盖佛母呈现半静半猛相,拥..
<详情>
恩师答疑
2025-03-12
有位大师说,修学密宗要根基好,没有根基修学密宗是浪费时间
问:上师佛、阿弥陀佛、普贤光明佛,三体无二,其身色晶莹黄光色,此处的“晶莹黄光色”和洁黄光体有何不同?答:一般观根本上师、阿弥陀佛、普贤光明佛三体无二..
<详情>
恩师答疑
点击查看更多 >>
最近更新
白云小语
4小时前
烦恼之说
5小时前
定不是麻木
5小时前
行者与常住
5小时前
处世之道
5小时前
恶言招来的苦报
5小时前
莫染着是非
5小时前
和尚对话 善缘
5小时前
自我的有无
5小时前
忍辱的表面是吃亏,实际是在还债
5小时前
为什么我念佛却没有一点感应呢?
6小时前
应该做什么?
6小时前
心胸豁达开朗是学佛人的基础,处事坦然是学佛人的智慧!
6小时前
要问为什么?
6小时前
心灵的最高境界是敬畏之心
6小时前
自我的价值观
6小时前
忍辱的定义是什么呢?
6小时前
没有自我
6小时前
嗔恨心是把我们带往地狱的种子
6小时前
讲经说法的理念
6小时前
忆佛和念佛有什么区别?
6小时前
唯佛独尊
6小时前
告诫:初学佛,这两件事切勿去做!
6小时前
推销烦恼
6小时前
忍辱波罗蜜
6小时前
心静不下来?对付妄念 我有三大绝招!
7小时前
心灵自在的三步曲
7小时前
爱语摄
1天前
经得起考验
1天前
行者的方向
1天前
© 2015-2025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
点击联系我们
WB
微博分享
QZ
QQ空间
QQ
QQ好友
WX
微信分享
CP
复制链接
分享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关闭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