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厨房——成佛之地

弥勒市素缘餐厅

人间佳肴 无非养生延寿 素食当推第一

中华传统 尽在孝亲尊师 慈悲普世皆然

自古厨房虽是苦修行地,但却是成佛作祖之地。

佛门办造饮食的地方,也叫大寮,在《维摩诘经.香积佛品》里提到,香积佛国的香气为十方三界第一,他们会用香饭供养诸佛菩萨,因此佛门的大寮又被称为香积厨。


厨房服役是件苦差事,别人在禅堂修行时,他们在奔波买菜做饭,别人吃饭时,他们在一旁饿着肚子供应着,待大众吃完,才吃些残羹剩饭。厨房虽然是苦修行地,但却是成佛作祖之地。丛林里有许多大德都亲自服役于厨房。


 

修行人之性命,实系于厨中人之手,如法办造饮食,奉佛供僧者,谓之大慈悲菩萨。故佛门有三千诸佛皆出在厨中之说。据说,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化身为寒山、拾得,阿弥陀佛化身为丰干禅师,他们都曾在厨房服役,在服役中实践菩萨行。

 

近代四大高僧之首的印光大师,在北京龙泉寺的大寮【厨房】出任典座师,现龙泉寺西跨院影壁上的题词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印光大师的手迹。

 

佛言:我为培福历经五大阿僧祗劫(长远的时间),舍头目脑髓,乃至心肝五脏,悉为培福。因福深厚,得成佛果。盖福能空罪,慧能破愚也。

 

佛言:凡三宝之地,办造饮食供养佛、法、僧之所,谓之香积厨。故办造饮食者,三德不解,六味不辨,兼自己身、口、意三业不净,则办食之所不名香积厨,谓之秽积厨矣。

 

何谓三德?清净、柔软、如法是。盖奉佛供僧之食,若不精洁,荤秽不拣,便失清净德;若不精细甘和,稍有粗涩,便失柔软德;若不随时措办,制造得宜,忽略纵情,兼未供流涎,便失如法德。

何谓六味?淡、咸、辛、酸、甘、苦是也。又,三德若无六味调和,亦不成就。盖淡味为诸味之体;咸味其性润,能滋于肌肤,故味之调者,必以盐为首;辛味其性热,能暖脏腑之寒,故味之辣者为辛;酸味其性凉,能解诸味之毒,故味之酢者为酸;甘味其性和,能调脾胃,故味甜者为甘;苦味其性冷,能解腑脏之热,故味啬者为苦。

 

饮食中具有三德六味,是佛门斋饭的基本要求,其意义主旨并非在「吃」,而是在「德」。其一者,以一颗欢喜供养大众的心操办饮食,必能料理出菩提法味。其二者,清净、柔软、如法,正是修行人调柔的功课。在挥动锅铲之中,若能系心于此,则即使在热如铁锅、急如星火的厨房里,也能做好修行的功课。

 

汝等即三德六味谛审观察,了知德之所以然,味之所以然之说,加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之心,率领六根四肢,勤勇善巧,办造饮食,奉佛供僧,此人功德,假使以满虚空的七宝用于布施,无量劫不生疲厌悭吝之心,与相较量,其功德亿万分不及其一。

 

佛门寺院十方来、十方去,斋饭不为一人一家一方,而是为广大有缘人而做,所以结的缘自然多而广,虽然多而广,却不执着于这些外相,只是专心备办清净美味的饮食供养大众,所以说「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四相。

 

因为无相,所以功德亦无量。可见在大寮的行单,也是一处养深积厚的所在之处。旧时佛门丛林有句话说:「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厨房」,说的就是这些工作的重要性。

 

何以故?三德无缺,六味无失,此等饮食,若触佛鼻,若入僧口,如嗅旃檀,如饮甘露,五内调和,百毛畅悦,身适心安,显资色力,冥资心力。色力得资,则身康健;心力得资,则神无扰。身康健,则进道有资;神无扰,则观智易成。凡饮食不如法,则身多病,心多扰。身心既病且扰,而能精进开悟者,无有是处。

  

即此观之,修行人之性命,实系于厨中人之手,故厨中人三德不辨,六味不精,谓之牛头阿旁,杀人无外。如三德辨,六味精,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之心,率领六根四肢,如法办造饮食,奉佛供僧者,谓之大慈悲菩萨。

 

如为常住悭吝,不尊贤敬贵,当来得饿鬼报;为常住破费,不察来处艰难,当来得贫乏报。又办造饮食,六根不谨,九窍放肆,四肢不净,当来得粪蛆臭虫报。

 

因此,紫柏大师警愓在大寮【厨房】工作的人,典座时要如法如仪,不可吝于供养、不可铺张浪费、不可心不在焉,不可轻浮随便、不可脏乱不洁。

 

诸佛、菩萨示范培福的重要,服务众生都在平凡中践行,在悟道者的世界裡,工作是神圣的,为众生服务更是责无旁贷。古有普贤当行堂,弥勒当大火,观音当饭头,文殊拾字纸。又沩山菜头,雪峰饭头,临济园头,马祖打扫,百丈侍者,诸行单执,尽是菩萨,各执之人,皆是祖师。能发心做事,吃苦出力,无非供养十方诸佛。

 

贤圣僧众,最要紧者,预行此行,先息嗔心,同事之人,可以和睦;次灭懈怠,常住之事,可以精严,纵遇事态违恒,必受指责,万要归于自已,不可恨及他人。三、五、十年,福功最大。如是一切祖师,皆从苦行中出。一切菩萨,悉由苦行中入。当行单者,不亦快乎。

 

如上所述,皆如来所言,若闻若见,当生惭愧。遵而行之,愚痴必破,般若必开,众罪必消,万福必集,现在身心安乐,当来成无上道,登菩萨位,佛言无诳,厨中佛子,当体佛心,出苦有分哉。

素缘食苑

健康环保

康乐无忧

我们在这里等您!

健康素食

绿色环保

休闲养生

我在这里等您哟!

8
文章点评
2025-03-13
何故极乐在西方?
原文:问:何故极乐在西方?答:此非善问。假使极乐在东,汝又问何故在东,岂非戏论?况自十一万亿佛土视之,又在东矣,何足致疑?有世界名曰极乐,序依报国土之.. <详情>
2025-03-12
五戒与十善有什么关系?
十善含摄在五戒之中,故常有五戒十善并称。修五戒十善,同得人天果报。十善亦为五戒之分化,离五戒并不别有十善。以类别而言,十善分属身、语、意三业。持修十善.. <详情>
2025-03-12
刚开始信佛、学佛的人,究竟合适读哪些经典呢?
1《八大人觉经》《八大人觉经》是我国翻译最早的佛教经典之一,全经虽然只有三百多字,但内容极为重要。经文所列的菩萨八种觉悟,概括了一个佛教徒从初发心直至.. <详情>
2025-03-12
佛前供水应该怎么做才如理如法?
佛门常见的供养有花、果、水、灯、香、乐等水供养是最简单易行的供养方式今天来说说佛前供水的注意事项佛前供水的意义“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代表人内心的清净.. <详情>
2025-03-12
善神护法的护持,力量不可估量!
若有了善神护法的护持,力量不可估量,做任何事情都会轻而易举;反之,做何种事情都很难成功。所以人非常需要善神护法的护持。其实人人都有护法神。若是做人特别.. <详情>
2025-03-12
饭前念5秒-30秒钟的供养偈,可迅速积累功德,学佛人必念
用餐前要念一遍供养偈 真正的大乘修行人,有生之年最根本的就是对三宝生起诚挚信心。要想有这种信心,就应该推翻外道的观点,与外道的见解不能混为一谈,始终.. <详情>
2025-03-12
师父,大白伞盖佛母和慈母佛是什么关系
问:师父,大白伞盖佛母和慈母佛是什么关系?答:根据西藏古老雍仲苯教的观点,大白伞盖佛母是慈母佛的一个化身。在雍仲苯教里,大白伞盖佛母呈现半静半猛相,拥.. <详情>
2025-03-12
有位大师说,修学密宗要根基好,没有根基修学密宗是浪费时间
问:上师佛、阿弥陀佛、普贤光明佛,三体无二,其身色晶莹黄光色,此处的“晶莹黄光色”和洁黄光体有何不同?答:一般观根本上师、阿弥陀佛、普贤光明佛三体无二.. <详情>

© 2015-2025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