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长春有家免费餐厅:四菜一汤均为素食管饱 内容: 长春有家免费餐厅每天中午四菜一汤,均为素食,管饱但要吃光光;出资人:主要宣传素食文化和家文化,希望子女们都能把父母照顾好义工在门口送别客人本报记者惠禾摄大家安静地排着队领取食物本组图片本报记者惠禾摄不浪费每一粒粮食,全都吃掉店里的活儿很多都是义工来做都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可是最近,在长春文庙旁边出现一家特别的餐厅,让这句话没有那么确定了……说它特别,是因为它不需要缴税,也没有服务员,提供服务的都是志愿者。 迎来送往不说“欢迎光临”,而是说“感恩素食”。 最关键的是,吃饭不用付钱,店里也没有收银台,你吃完就可以直接走人。 但它只提供素食,每天四菜一汤。 开业一个多月来,每天都为200人左右提供免费午餐。 它是“雨花斋素食互助餐厅”,在全国10多个城市中都有,长春这家店,是东北第一家。 ■吃饭规矩素食管饱但一粒都不能剩昨天上午,沿亚泰大街相对快速路一路向北,到文庙路右转向东,在路北侧的一排小商铺里,记者发现了这家餐厅。 餐厅建筑面积有200多平方米,中式装修,窗明几净,木质餐椅。 墙上有块文字牌,写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还不到10点,6位志愿者都在厨房准备午饭———土豆炖茄子、油豆腐炒芹菜、粉条炒大头菜及家常凉菜,汤是紫菜汤,主食是米饭。 厨房里,每一样菜用一个直径1米左右的不锈钢盆装上满满一盆,而米饭则是用食堂蒸饭用的大餐盘装着,整整10盘。 “每天都是四菜一汤,四菜中有一个炖菜,一个过油的,一个清炒的,一个凉菜。 ”长春雨花斋素食互助餐厅的发起人之一、志愿者王女士说,餐厅每天只在中午供应,11点开始。 雨花斋有很多特别的规矩:只吃素食,不吃肉。 饭菜管饱,不够吃随便盛,但一粒都不能剩。 来吃饭的人都被喊作“家人”。 每天要等“家人”吃完之后,才能轮到志愿者上桌吃。 “有时来吃的人多,准备的菜饭不够,我们最后就随便吃点面条什么的。 ”一位志愿者说。 ■“回家吃素”70%~80%的用餐者是老年人儿子在附近中考父亲带他来“上课”10点,第一位客人就来了,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 “今天您怎么来这么早呢? ”一位志愿者过去跟她打招呼。 “家里没人给我做饭,在家闲着也是闲着。 ”老人姓李,有一儿一女,女儿在外地,儿子有病。 老人患白内障,平时没人照顾,连吃饭都成问题。 自“雨花斋”开业之后,她几乎天天都来。 20多分钟之后,餐厅里又来了三四位,也都是老人。 志愿者们正忙着,一位中年男子领着一个小男孩进来,问几点开饭。 “儿子今天中考,考场就在附近,我听说这有一个免费素食餐厅,就领他来了,希望他在这里能上人生的另外一堂课。 ”小男孩在家挑食到这里却吃完大半碗10点半以后,来的人渐渐多了。 一位志愿者站在餐厅门口当迎宾,每当有人进来,他都会微笑着鞠躬:“欢迎您回家吃素。 ”到了11点,餐厅的大部分位置都坐满了。 从1号桌开始,大家依次排着队,从志愿者手中取过一个大碗和筷子,把菜饭都打到这个碗里,然后再回到座位上吃。 来就餐的人中年龄最小的只有7岁,是个小男孩,是奶奶领着来的。 小男孩面前的大碗里,盛了大半碗的菜和饭,他用筷子使劲往嘴里扒拉。 “这里的人都很有礼貌,饭也好吃。 ”小男孩说。 而据奶奶介绍,孩子在家里挑食,吃得很少,可每次到这里却总是吃得一粒都不剩。 “我平时很爱吃肉,所以很胖。 现在身体不好,医生说我饮食不健康,还是多吃点素食好。 ”前来用餐的李大爷说。 大家也不白吃饭或帮忙干活或留下谢礼家住附近的居民陈大姐表示,第一次看到说免费吃饭,还有些不信。 “第一次来吃,觉得不好意思,但来了几次就习惯了。 ”陈大姐经常是吃完之后,也当起了志愿者,到后厨帮着洗盘子和碗。 志愿者介绍,还有一位年轻的女士,几乎每天都来吃,但她每次吃完,都非要留下10元钱。 有超过饭点才赶来的,因为饭菜没有吃完,也被请进餐厅吃了。 最后离开的两位中年女子,临走时为了表示感谢,非要给志愿者留下一袋水果。 王女士说,“雨花斋”开业1个多月来,人最多的时候有260多人,少的时候一般也有180人。 27日那天下雨,人来得不多,有150多人。 记者了解到,来这里吃饭的70%~80%是老人,他们中的许多人平时都是没有子女照顾,中午要自己做饭吃。 ■成本计算一天饭菜四五百元成本每个月成本近4万元每天提供200人的免费饮食,这么个吃法,每天需要多少钱? 资金从哪里来? 王女士说,“雨花斋”主要出资人有三个人,她是其中一个。 他们原来都是生意人,但为了管理这家餐厅,今年春天她把生意全部放弃了,专心来做这个慈善活动。 餐厅是5月26日开张的。 房子是租来的,年租金7万。 厨师和店长原来一直是来兼职的,后来店里需要专职的,就只给他俩开工资,其他服务人员都是义工,不要报酬。 一位志愿者介绍,每天需要50斤大米,有时还不够,菜则需要几十公斤,大约需要400~500元,算上房租、水电费及工资,一个月下来,大约需要近4万。 自从餐厅开张之后,不少爱心人士不断送来米、面、油等。 “米和面都多得吃不完。 ”■开店理念宣传素食文化和家文化希望子女照顾好父母据了解,“雨花斋”有点像全国“连锁”的一家慈善餐厅。 最早是2011年,浙江省建德的一位老人,拿出一生的积蓄,在家人的帮助下,开了一家免费吃素的餐馆,以推广“拒绝杀戮、素食健康”的理念。 他为素食店起名“雨花斋”。 随后几年中,德清、盐城、北京、上海、汕头、乐山、常州等10多个城市,纷纷有志愿者开起免费素食餐厅,都取名为“雨花斋”。 今年2月,王女士去南方,真正了解了“雨花斋”,3月份就开始筹备。 而长春的“雨花斋”还是东北第一家。 王女士说,“雨花斋”的志愿者都热衷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想通过它来宣传素食的理念,“现在的人饮食习惯都不健康。 ”另外,她也想通过它来弘扬传统文化,包括节俭、感恩,“现在,许多年轻人平时只忙于工作,忽略了照顾父母。 我最主要的,是希望通过它来弘扬家的文化,希望他们的家庭越来越和谐,子女们都能把父母照顾好。 ” 发布时间:2014-06-29 20:23:43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sushi/7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