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不要漠视、回避孩子所问的问题 内容: 如果漠视、回避孩子所问的问题,会使孩子的情绪不安定处于发问期的幼儿,有时候的确很难应付,甚至几乎无法应付。 恰恰此时是幼儿智力发展最快、最重要的时期。 他们有时之所以发问,只是想要和父母亲沟通一下而已。 这时期的孩子充满了智慧性的好奇心,对于周围的事物都充满了兴趣,自然回产生很多的疑问。 要父母亲一一仔细地回答,实在不容易。 尤其是父母亲越忙的时候,小孩子越是纠缠不已。 另外,小孩子会有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而发问的倾向。 小孩子几乎会问任何的问题,不过这是他们的智力之芽开始萌发的表现。 树苗在成长为参天大树以前,需要充分地施肥、浇水,否则会变得非常瘦弱。 因此,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补充养分,就会贻误良机。 而一旦错过,则无法重新开始。 回答孩子的问题,也是相同的道理。 一定要确实把握好他们的智力正在萌芽的时期,适当地予以应对,才能够培养出充满好奇心和学习愿望的孩子。 因此,切勿漠视、回避孩子所提出的问题,而要尽可能诚恳地回答孩子的问题。 此外,孩童的情操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偶尔在孩子提出问题,却正值母亲忙碌的时候,母亲会为了自己的方便而漠视孩子的问题,并告诉孩子:“妈妈现在很忙,等一会儿再说。 ”甚至还会拒绝孩子,说:“妈妈不是早就教过你,告诉过你了吗? 你到底要问多少次才能明白? ”结果会令孩子不满。 这种不满的累积会给孩子的个性蒙上阴影,甚至影响他将来的一生。 亲子之间良好的沟通,才能培养出情绪安定的孩子。 如果孩子本来就了解的事,却一问再问,这表示孩子想要引起父母亲的注意。 尤其是在弟妹出生以后或家中有其他小朋友时,会经常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 换言之,孩子发问的目的,不在于得到答案,而是为了要引起家长的回应。 这时候,只要注意孩子的态度,就可以得知了。 例如:孩子会发出撒娇的声音,纠缠着母亲,并且不断地提出问题等等。 这时,不要拒绝孩子,而要了解孩子寂寞的心情,想要引起注意的心理状态。 如果家长没有理解这种心态而有所回应,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欲求不满,而引发其他想引起注意的行动。 例如:吃手指头、咬指甲、尿床等,果真这样就麻烦了。 几乎大部分的父母亲都会漠视或回避孩子的问题。 除了忙的情形以外,像是不容易回答或困难的问题,还有他人在场时不好回答的问题等,大都会采取这种态度。 在此,举出一些实例,让大家想一想该如何回答。 发布时间:2018-09-09 01:23:06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sushi/17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