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15年,他坚守沙漠化最后一道防线!种500万棵树,恢复3万亩林地 内容: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主题是:我们的土地,我们的家园,我们的未来有这么一些人,驻扎在沙漠边缘15年,固沙,种树,默默无闻……修复退化的土地,守护我们的家园这道防线一旦被突破,我们的生存环境将不堪设想。 ▲ 吴向荣坚守沙漠化的最后一道防线15年我国已经有27. 2%的土地,成了荒漠! 这是截至2014年的惊人数字。 内蒙古阿拉善的腾格里沙漠东缘,是中国沙漠化程度最强的区域之一,每年平均向前推进20多米。 华北、沿海地区出现的沙尘暴,绝大部分都和阿拉善有直接关系。 有这么一些人,驻扎在这里15年,固沙,种树,默默无闻……这道防线一旦被突破,我们的生存环境将不堪设想。 我叫吴向荣,42岁,在阿拉善种树治沙。 我父亲从前就是治沙的,在我小时候,父亲带我坐“飞播造林”的飞机,这是一种将种子撒向沙漠的造林方式,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993年,当时我18岁,前往日本念环境学。 日本最好的季节是春天,而在我的家乡阿拉善,每到春天,几乎天天是沙尘暴,所以当时就想,能不能给家乡做一点什么事情。 我们要做的是一个锁边生态,将沙漠的边缘锁住。 刚来的时候这一片几乎看不到绿色,当时没有想那么多,就想来种一些树,能稍微阻挡一些就可以了。 2004年刚开始种树的时候,特别失败,成活率特别低。 今年是第15年了,成活率达到了80%以上。 锁边带的长度大概是18. 5公里,面积是3万多亩,种植了500多万棵苗木。 这是我们的团队近照,人非常少,长期的团队只有8个人左右。 晚上一场风过来,要吹走50到60公分的沙子,如果只是普通的种植方式,树苗经常就吹没了。 所以第一个要做的是用草方格固沙。 再在草方格上铺设滴灌的管道。 在滴灌的滴头位置种上树,控制每一棵苗的补水量,保证它自然生长。 这些苗需补水3年,第一年补水次数3到4次,一次补水20升左右,每年递减,3年后就不用补水了。 我们一直强调的是,防治沙漠化不是要把沙漠变成绿洲。 沙漠是大气环境的一部分,沙漠干旱,海洋湿润,使得气流能够形成对流。 如果把沙漠全部变成森林会有什么后果? 那么,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肯定会变成沙漠。 如果只种一种植物,遇到虫害,可能会全军覆没。 所以植物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死了,那个还活着,形成一个可以自然持续下去的生态。 这些植物的种子,被风,或者鸟携带到沙漠边,将来就能自然形成灌木林带。 我们曾经犯过一个很严重的错误,植物增加,昆虫就会增加,当时就有一种害虫,叫红斑芫青,它吃花蕊,我们很着急,因为我们需要种子,没种子就种不了树,所以就去喷一遍农药。 红斑芫青是死了,但沙蟋吃了它们的尸体也死了。 当时我们基地只有4只喜鹊,喜鹊是吃沙蟋的,有3只喜鹊就因为吃了有毒的沙蟋死了。 最后剩下一只喜鹊,冲着我们办公室的玻璃一头撞上去,落下去,再缓一缓起来,又撞上去,落下……当时那一幕让我们在场的人,真的是揪心。 从此,基地再也不许使用农药。 病虫害依然在发生,但到第3年的时候,因为鸟类在不断增加,虫害逐步减轻,我们又可以采种子了。 现在我们基地里面有近千只喜鹊,各种鸟类现在的数量都非常多。 我现在和妻子女儿分居两地,15年里,每年回家一两个月的时间。 如果一开始我知道这件事情要做这么久,这么艰难的话,可能我就压根不会开始。 在早期的时候,我特别怕别人问:“你是干什么的? ”我的同学都是各种局长科长,但是我选择了这样一份工作,各种冷嘲热讽都会有。 但是我自己一直在说,我的内心是非常富有的,因为我有这么多树。 如果,你也想为防治土地荒漠化做点什么你可以来支持吴向荣和他的团队长按识别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为我们的土地为美好的未来出点力 发布时间:2017-06-28 21:43:4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sushi/16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