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狩猎13年,捕杀无数动物,如今为了一只金丝猴,他放下猎枪,躲进深山20年 内容: “砰. .. .. ”枪声传的很远追了两公里的大青猴子(滇金丝猴)终于打着了在山上放了7年羊的我,打到一只大青猴成为了我最期盼的事情。 我叫张志明16岁就进山放牧,长期住在山上一两个月都不下来一次。 那时候实在太穷了,放牧间隙,撞见什么打什么也能补贴点家用。 我们那的人也都有狩猎滇金丝猴的传统,肉能吃,皮拿来当小孩子的襁褓,又经用,据说还能避邪。 供销社还专门收购滇金丝猴骨架,一副骨架可以卖30 元,能换100公斤大米! 你想想,碰见了能不打吗? 那是1975年,和同伴一起结伙打山(打猎)同伴打死了一只母滇金丝猴,一只出生才两个月的小猴守在妈妈旁,我看着小猴怪可怜,抱回了家。 米汤、嫩蔬菜、地衣苔藓啥都喂了啥都不吃,就抱着我的脖子一直哭,没过几个星期就死了。 那以后,我再没打过动物啥动物都不打了,下不去手,跟人有啥差别。 从此,我这个打了13年猎的猎人,放下了手中的猎枪。 后来土地承包到户后,打滇金丝猴的人反而多起来。 有一些人家,男人专门上山打猎。 这些人背着口粮上山,在山上一待就是十天半月。 他们每次下山,都会带着滇金丝猴的骨架。 我在老君山见到滇金丝猴的次数越来越少,我以为滇金丝猴已经被打完了。 你说一个鬼精鬼精的生命再也见不到了是什么滋味? 89年,政府突然来了个叫龙勇诚的人,后半辈子都与他有交集。 说要我带他进山找滇金丝猴那时候我觉察到我终于可以为金丝猴做点什么了。 二话不说,把农活扔给老婆孩子背上够吃三月的干粮就上山了比预期的要早,扎营的第29天,我们就见到了第一群滇金丝猴。 看到滇金丝猴还有活着的,我们像小孩一样嘻嘻笑起来。 老天也许确实偏袒那些心思单纯的人多一点。 从1987年到1996年,我的生命里有了第一个属于滇金丝猴的十年十年生活的主要内容全是滇金丝猴。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用最笨、最原始的办法明确了在西藏芒康和云南德钦、维西、兰坪、玉龙、云龙、剑川6县分布着共18个(现在余存15个)滇金丝猴种群,为这一物种的保护和研究立下了汗马功劳。 那段时间很累,每天披星戴月,无聊却又有聊。 其实保护这群猴子要防的并不是什么飞禽猛兽,而是人。 在整个滇金丝猴分布区内有许多少数民族居民由于交通不便和对自然资源利用的限制,人均纯收入都很低。 “他们要砍树来盖房子、做燃料,一只猴子就是小一百斤肉,可以解决他们很多天的吃饭问题。 你说看到猴子他杀不杀? ”我在山里生活了一辈子,非常能理解那些还在砍伐偷猎的人。 为了彻底杜绝各种狩猎活动,杜绝乱砍滥伐,从根本上保护滇金丝猴的生存环境。 一些当地NGO进来了,为村民提供了养蜂、饲料加工和兽医等技能培训。 “猎人最清楚猴子在哪儿。 ”从北到南的狩猎好手也都被我“拉拢”过来,当上了护林员。 这也是龙勇诚非常得意的一个创举张志明和龙勇诚 摄影Ariana Lindquist事情看起来,好像越来越好了。 但你怎么会知道保护人员后继无人,生态破坏有增无减,偷猎行为依然在……走在巡山的路上,我们哥俩一个唱歌,一个吹口哨,脚步也依然轻快——我们从来都不怕问题,多难的日子都挺过来了,“一直都有问题,怎么会没问题,没问题要我们干什么? ”第一次遇见滇金丝猴,龙勇诚35岁。 今年,他61岁。 第一次把猎枪从滇金丝猴身上移开,转而指向那些猎捕猴子的人时,张志明39岁。 今年,他65岁。 两个人一生中最好的二十多年,都给了猴子。 “等我孙子长大了,他要是能理解,说一句‘这是我爷爷给我留下的林子’;不能理解,就说‘我爷爷很笨’。 ”我都会很高兴说这话时,65岁的张志明眼里有泪。 发布时间:2016-10-10 13:36:0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sushi/1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