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她竟然带着一罐果酱满世界流浪,邂逅的却是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手艺人 内容: 爱是懂得为自己花时间,为自己酿一壶酒,为自己腌一罐果酱,让自己满足的笑出声来。 果酱 Jam胡颖子,胡颖子科胡颖子属,花期九至十二月,果期次年四月至六月。 成熟的果实通红,可以吃。 但是,很酸。 不是那种受欢迎的水果,所以,做成果酱才是它的出路。 捣烂去籽,连同果肉和汤汁倒入锅中。 加入果汁重量百分之六十的糖,搅拌煮开,去除浮沫。 记得开小火,不要煮太干。 煮好的果酱是不透明的,红红的像一颗心的颜色。 果酱保质期很短,所以要抓紧吃掉。 抹在面包上,微甜带酸。 这是日本电影《小森林》中,女主市子小姐亲手做的果酱,她说,一口就能想起初恋。 在台湾淡水,农事未了;有位姑娘,也爱做果酱。 一个厚底煮锅,一把淡水木匙,加入自己喜欢的新鲜水果,少量冰糖,不加一滴水原味熬煮。 在热气蒸蒸的锅子前,近两小时搅拌。 枯燥的动作,偶尔溅起的灼烫,足以花光大多数人的耐心。 但她觉得,完成这个过程,也是一种修行。 她叫王翎芳,爱时尚,好旅行,喜欢用文字记录心情。 更喜欢把生活的苦与甜,通通扔进锅子,慢慢熬,熬成一罐罐果酱。 她把果酱取名为“柠檬心”因为无论以什么水果为主熬制果酱,她都会选择相同比例的柠檬加入,不去皮、不剔籽。 柠檬香、些许苦,都在其中。 “也许是有点苦啦,但这不就是人生吗? ”她说,“人生不能只取甜弃苦。 ”有时候翎芳还会带着果酱去“流浪”,带着那把在淡水做果酱的木匙。 寻找最古老、最传统的市场,买最喜欢的食材,跟当地的朋友借厨房,做最喜欢的果酱。 不只是水果与果酱的相遇,更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相遇。 她去过云南,从蒙自的碧色寨,到临安古城建水,再到神秘的弥勒,再到红河。 遇见,做了一辈子米线的李振华,对咖啡有深深执念的手工咖啡师杨鑫,传承父辈手艺的手工面包师李宝莉,曾经离开又回来的烧制紫陶的80后夫妇,在他们身上,翎芳看到了一些共同的,隶属于血脉和情感中的东西:对生活的热爱,对手艺的坚守,更有对美好的追求。 于是,蒙自的桑葚、弥勒的油桃、红河的芒果、建水的葡萄,带着这些城市特有的味道,带着对这些手艺人的记忆,被翎芳做成了一罐罐果酱。 果酱对于翎芳,已经不只是食物,而是一种重温当地人事物的情怀,一种利人利他传播美好的修行。 翎芳的果酱,还将继续流浪。 也许有一天,它恰好经过你的城市,而你也恰好正在熬制属于自己的,那罐果酱。 发布时间:2016-06-06 17:12:23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sushi/1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