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教授解读|新版《居民膳食指南》关注素食者 内容: 今天(5月13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在北京正式发布。 在新版《膳食指南》的修订过程中,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孙桂菊教授参加了专家组的证据循证工作。 近日,孙桂菊教授在东大接受媒体采访,解读新版《膳食指南》特色。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孙桂菊教授历时近两年专家进行大量科学循证据了解,此次《膳食指南》的修订工作早在2014年就已启动,是继1997年和2007年之后的第三次修订。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包括孙桂菊教授在内的科学循证组大量阅读国内外研究文献,结合中国居民客观情况仔细循证,为《膳食指南》的编修提供了可靠的科学指导。 “新版《膳食指南》中的每一句话,背后都有实实在在的科学依据。 ”孙桂菊说,“比如此次修订取消了日胆固醇摄入量的上限,这并不是说胆固醇摄入量越多越好,而是在循证工作中,凭借现有的科学研究,还暂时无法提供一个过量(超过明确上限)即会对人体产生伤害的结论。 ”同理,随着医学界在对人体机能研究的不断深入,此次修订也对成人日饮水需求量做出了上调,由原有的1200毫升提升到1500-1700毫升。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体现特殊人群需求,放宽老年人的饮食控制此次《膳食指南》的修订工作还特别考虑了社会特殊人群的需求,细化了旧版指南中婴幼儿、孕妇乳母、老年人群的膳食指导。 特别是在老年人的膳食指导方面,《膳食指南》提出更宽容的老年人体重管理方案。 “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但是近来的科学研究表明,老年人过瘦会增加死亡风险,一般略胖于中青年是正常表象。 因此在这次的修订中,也对老年人身体质量指数(BMI)的正常范围放宽调整,我们希望能一定程度上减轻老年人的心理压力,避免盲目缩减饮食控制自身体重的错误行为。 ”孙桂菊说。 贴近社会饮食潮流,新增素食者膳食指南近年来,随着居民饮食观念的变化,社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素食主义者。 因而,在此次修订中新加入了素食者膳食指南,指导素食者正确、营养地安排个人饮食。 孙桂菊坦言,目前社会上对于素食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 很多人认为素食就只应该大量摄入蔬菜水果,但实际上蔬果中缺乏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B12、铁等营养物质,盲目茹素很可能会给引发营养不良、贫血、脑缺氧等严重后果。 因此,膳食指南针对素食人群的饮食习惯进行了特别编排,建议素食者在每日的饮食中加入豆类特别是发酵类豆制品等食物,保障膳食营养。 丰富表现形式,新增膳食餐盘、膳食算盘除了循证工作、内容编排上的改进,2016版《膳食指南》还在原有膳食宝塔的基础上新增了膳食餐盘和膳食算盘,便于更为形象地展示合理的膳食结构。 膳食餐盘在膳食餐盘图中,谷薯类、奶类、鱼肉蛋豆类、水果类、蔬菜类按照《膳食指南》建议的比例被放置在餐盘里,一餐之中各类营养物质的合理摄入量一目了然。 而膳食算盘则特别针对儿童的设计,采用我国传统的珠算形式,以算盘珠的多少来直观的表示各类食物的摄入量,便于儿童的理解记忆。 发布时间:2016-05-13 19:46:33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sushi/1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