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我想坐下来,好好跟你吃顿饭 内容: 我们有多久没有好好吃过一日三餐? 有多久没有静下来,给家人、朋友做顿饭,并且围坐一起共进晚餐? 最近一次,我有这样的体验是在国际素食大师奕夫的三天工作坊上。 在第二天的印度饮食体验课上,长长的餐桌上布满了鲜花和烛光,香蕉叶为盘,乘放着印度料理——皇家花式香米饭、印度豆蔬汤、节日时才吃的考夫塔番茄烩蔬菜球、印度天妇罗配自制酸甜酱、香炸蔬菜饺,还有印度特色甜品莱杜。 按照印度的就餐习俗,大家纷纷用手去抓,很多人说这是成年后第一次用手吃饭,像个孩子一样用手抓住食物,去闻它的味道,感觉它的触感,原来只是素食就能变换出如此多的美味,并且满足我们需要的营养。 奕夫老师为每位同学亲自奉上印度料理课程第三天,上午做完中东风格的午饭,大家一起共进午餐,午休一小时后马上开始准备晚饭。 做饭和吃饭变成了每天最重要的事,这非常有意思,仿佛一项礼敬生命和自然的仪式。 这几天中,有无数让人惊喜得大叫的“哇”时刻。 比如,奕夫老师用传统的方式煮米饭,我们看着印度香米、蔬菜和水放进去,心里嘀咕着这样不会变成粥吗? 当一会儿再次打开盖子时,所有人都“哇”地大叫,从来没有闻到过这么香的米饭! 再如,当面团放在锅中,像气球一样膨胀,所有人再次目瞪口呆,这是烹饪还是在变魔术? “气球”饼在动手实操环节,几十人共挤一个厨房,刚开始大家都乱成一团。 奕夫老师不断重复:“安静,看这里”。 有那么一刻,所有人都无比专注。 他说:“就是这样,安静到能听到呼吸声,这就是烹饪需要的专注和静心。 ”在做饭的那一刻,疗愈就开始了。 厨房是天然的药房和疗愈场所,用手触碰食材、满眼五颜六色、深深地呼吸闻着食材新鲜的味道、感受蕴含其中的鲜活生命力,这一切都会把我们从头脑的思考和焦虑中唤醒,重新回到当下,每一道做菜工序都是一次静心和奉献。 五颜六色的食物是一场视觉盛宴当有人边切蔬菜水果时禁不住想“尝一尝”,奕夫老师说:“我做饭的时候从来不会自己先吃,我会全心全意为吃饭的人奉献,并且先供奉给赐予人类食物的大自然母亲,而不是先满足自己的舌头去享乐,这样,食物便得到了祝福。 ”当我吃到在这种状态下奕夫老师用鹰嘴豆汁做的素奶油时,香甜的味道在舌尖融化,我吃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原来抽象的幸福和爱是可以透过舌头传递的。 吃这样纯净的食物,仿佛一场灵魂的洗涤。 永远不要嫌弃在厨房做饭,也千万别认为坐下来好好吃一顿饭是在浪费时间,食物是把美好带回生活的方式。 You are what you eat ! 心探索:我们太久没有这样的体验了。 ▷ 奕夫:现在的快餐、忙碌的节奏剥夺了很多人回家给家人做饭的机会,因为太忙碌,我们有些忽视了食物的重要性。 大家都明白食物是我们最基本的需求,每个人都离不开,但少有人看到食物的选择会决定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人相处的模式以及对待世界、对待自然的方式。 食物是很简单的切入点,很多人会通过它和未知的自己联结,也通过聚餐增进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食物是一个媒介,让我们思考自己是谁? 要什么样的生活? 要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心探索:食物的选择具体如何影响人们? ▷ 奕夫:印度经典《博伽梵歌》中将食物分为三种形态——善良形态、激情形态和愚昧形态。 善良形态的食物一般甘美多汁、富含油脂,是纯净的生命能量,吃了后会令人愉悦,不会给人带来不良的反应,并且能够延长人的寿命。 善良形态的食物激情形态的食物一般比较苦、咸、酸、辣、干燥等,口味相对较重。 烧焦的刺激性食物只为了让处于激情形态的人所喜欢,长期吃会让人痛苦、情绪化、生出烦恼。 愚昧形态的食物是制作完了后至少放置了3个小时以上的,在超市很多保质期很久的食物都属于这一项,它们“不洁净,腐烂变质、食而无味”,为愚昧形态的人所喜欢。 每个人的口味都是根据自己的身体、心情、生活方式、社会教育而逐渐形成,我们需要懂得分辨每天吃的食物是否让人开心和健康。 心探索:长期吃不同形态的食物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同? ▷奕夫: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生活中是否有做事不计后果,发现有问题时为时已晚的情况,这也和我们的饮食有对应关系。 常吃善良形态的人,行动起来往往是三思而后行,行动背后常常是发自心不是发自头脑。 常吃激情形态食物的人总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却往往为这个结果受苦。 很多超市中的食物,不用脑子、不带爱心和情感做成的食物,更多是为了商业利润,它们由机器生产,长期吃这样的食物会让人的身体缺乏爱。 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是由什么构成,这样的身体适合吃什么食物,但大多数人却一直在吃想都不想的食物。 现在大量的食物都处于“愚昧形态”,我们并未觉察。 一个做饭的人的思想和心意会传递给吃的人,对方吃的是饭菜中的爱,所以回家吃饭是不可取代的。 心探索:现在人们似乎更多是凭口味选择食物,没有觉知到这一切。 ▷奕夫:现在的都市人处于颠倒的生活方式。 城市的生活方式和人体的结构不对应,那是不自然的。 很多人很早就出门挤地铁,在一个狭小的工作间呆一整天,每天都有很多信息充斥大脑,直到深夜才回家,这和人体自然的生物钟也不对应。 因为快节奏,我们只能选择吃缺乏营养的快餐。 不同的生活方式决定我们要吃什么食物去补充营养,而我们现在更多是从口味去决定,并说服自己那是对的。 我们就像一个运动员,持续长跑,直到累倒的那一天。 同时,我们的生存环境被破坏,吃的不是天然的食物,还有很多食物是反季节和非本地生产。 比如香蕉来自菲律宾,作为热带水果它会让人的身体寒冷。 如果在北京的冬天吃很多香蕉就不太好了,但这又是很多人的感官需要,我们处于无觉知、过度和无节制的状态。 这个世界颠倒了,我们吃的食物也随之颠倒,这一切都需要把觉知带回我们吃的每一顿饭中。 当每天的食物发生调整后,我们整体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会慢慢转变。 奕夫老师做饭时充满了爱与奉献心探索:承载爱的食物本身就会带来疗愈作用? ▷奕夫:父母为什么为我们亲手做饭? 是因为爱。 妻子和丈夫一起做饭也是如此,互相帮忙,一起做饭,因为我们深爱彼此。 当我们以厨师的身份为别人做饭,那是重任在肩的,因为我们做的食物是对别人的滋养,你的心意会进入所做的食物。 当看到食物和爱的关系,我们便会自动地减少在外面吃饭的次数,呼唤家人们一起共进午餐,就算一周只有一次也好。 大家把手机放到一边,一起动手做饭、享受美餐。 烹饪和教授素食是我的业余爱好,通过它传递给大家什么是真正灵性的爱才是我要做的。 通过觉察自己吃的食物引导人们向内看,慢慢意识到内在的声音比外在的声音更重要时,我们就可以开始踏上灵性的探寻道路。 非常纯净的食物是彼此传递爱的媒介,它是很好的方式,能让人体验终极的纯粹的爱。 爱可以在食物中吃到心探索:一花一世界,通过饮食这个入口,最终我们会走向何方? ▷奕夫:我们需要回归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源头,回顾大自然如何给予人类所需的一切。 通过食物表达爱的前提是大自然的馈赠,所以很多人会在餐前祈祷和感恩。 没有大自然的礼物,我们无法维系生命。 吃一口饭、喝一杯水,闻一朵花这其中都充满感恩之情。 对于渴望灵性成长的人,理解到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万物一体,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关于奕夫(Yves Ayoun):奕夫老师梵文名:Radhacaran das, 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他从15岁起决定吃素食,后又一路周游世界探访有机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他只身途经欧洲、中东地区,一路寻觅到印度,学习瑜伽及古老的经典。 四十多年的素食经历,三十年的国际素食烹饪师经验,四十年的瑜伽修行和研究,奕夫沿着素食这条道路探寻其背后的灵性智慧,走出了一条非常接地气的修行之路。 发布时间:2016-05-08 21:21:5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sushi/1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