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新余:这家餐厅吃饭给钱自愿 工作人员都是义工 内容: 每天中午,年过七旬的老人刘雄越都会特意从城北乘坐公交车赶到洪城大厦步行街的大爱健康素食餐厅吃顿素食午餐。 这顿午餐对奉行素食主义的他来说无比享受,在他看来,吃素食不仅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更让他觉得难能可贵的是,这是一家公益素食餐厅,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义工,在这里吃饭,给钱全凭自愿。 客人纷纷向爱心箱投钱。 自由自助传递爱心近日,记者来到刘雄越老人钟爱的这家餐厅,当时距离用餐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但已经有200多位客人在这儿排队。 在穿着“红马甲”义工们的指引下,客人们纷纷走进二楼餐厅,楼道口站着多名义工,看到上楼的客人们,他们纷纷弯腰鞠躬致意:“欢迎家人。 ”客人们见状也会回礼,或友好地点头或报以微笑。 虽然人多,但现场井然有序,甚至没有一人大声喧哗。 11时半,客人们开始排队领取饭菜和鲜汤享用午餐。 一位刚领到午餐的何阿姨告诉记者:“这儿的饭菜很好吃,服务也特别周到,我经常来这儿。 ”何阿姨就在附近大厦做保洁工作,由于离家远、工资收入低的缘故,在这儿吃饭成为了何阿姨最好的选择。 现场食客中老年人占多数,但记者却发现了一些年轻的身影,其中就包括一对年轻的母女。 母亲说:“这是第一次带孩子过来,我们只要在爱心箱里投放几块钱,就可以享受到美味午餐,不仅如此,多余的钱还能用来帮助别人,一举两得。 ”据了解,该餐厅没有收银员,只是在室内放置两个“爱心箱”,用餐的客人们自主决定投放的数额,也可以不投。 餐厅所有食物也都不限量取用。 餐厅代理店长胡玉林告诉记者,爱心箱里的钱都用来维持餐厅运营,这考验着管理者的能力。 但他发现一个喜人的情形,很多热心市民会多投钱,有的人甚至投100元。 这种自由自助、随缘付费的经营模式,让餐厅赢得了不少客人的信任,很多人自愿加入到义工行列,服务他人。 胡玉林告诉记者,目前餐厅的两个微信群加入很多热心人士,目前,全店有固定义工13人,不定期义工近170人,他们有空便会过来帮忙。 潘学丽就是因为素食与餐厅结缘,并成为了这里的固定义工。 她在餐厅附近上班,一次偶然的机会,听朋友说这里的素食很好吃,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吃过一次,发现还不错。 当时餐厅还是“1元餐厅”的经营模式,她觉得支付1元钱吃了顿这么美味的饭菜,似乎“占了便宜”,所以想做点什么。 得知餐厅需要义工后,她每天中午下班后都会在这用餐并做一小时的义工。 欧阳红梅曾是一位饭店老板,饭店经营不善后,她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加入到这个大家庭。 记者见到她时,她正笑着迎接客人们,她说:“在这儿做义工我觉得很开心,希望素食餐厅能够发展壮大,帮助到更多的人。 ”不为盈利只想推广素食理念“我很感谢这些义工家人,他们很多人牺牲小家成就这个大家。 ”胡玉林说,如果不是这些义工的无私奉献,餐厅很难经营下去。 据胡玉林介绍,大爱素食餐厅的前身是“觉西园素食餐厅”,由58位爱心人士筹资117万元建立,当时定位为商业自助模式。 后来,餐厅与福建省爱和生命关怀公益协会对接,名称由“觉西园素食餐厅”更名为“大爱健康素食餐厅”,经营模式也由商业模式转型为公益模式。 餐厅2015年7月~2016年1月为1元自助模式运营,今年2月起改为自由自助模式经营。 从1元自助到自由自助,餐厅面临亏损是必然的,那么它是怎样维持经营的? 胡玉林告诉记者,餐厅是我省首家非盈利性的公益互助餐厅,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客人布施、爱心供养和感恩回馈。 “这个问题很多人想问,于是我在任职代理店长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爱心善款公开化、透明化,将餐厅所有账目对外公开。 ”胡玉林说。 记者在餐厅2月份的账目单上发现,截至2月29日,餐厅账面余额15433元,餐厅实际欠负277678元。 据胡玉林介绍,考虑到餐厅的实际情况,2月1日起,餐厅固定义工的生活补贴也被迫停发。 “即便如此,我们的义工还在,我们的家人还在。 ”对于这些,胡玉林心怀感恩。 他向记者吐露心声,他们开办素食餐厅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盈利,而是在不断向身边的人灌输素食主义理念,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让肉食者们逐渐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哪怕是亏本经营,也算是积了一份功德。 发布时间:2016-04-05 12:47:59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sushi/1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