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古罗马角斗士都是素食者 他们如何补钙至今是谜 内容: 在现代人眼里十分残忍的角斗士表演,在古罗马人眼里却是一项十分刺激又广受欢迎的运动。 有人说,角斗士是古罗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罗马的标签之一。 罗马军队每征服一块地方,一定在那里建剧院,图书馆,浴室和角斗场。 虽然有不少关于角斗士的电影和小说,如《斯巴达克斯》,但角斗士们的生活细节,他们如何生,如何战斗,如何死,后人却知之甚少。 2010年,在英国的约克郡附近的一处建筑工地发现了一个公元4世纪的角斗士墓地。 墓地埋葬了100多位角斗士,他们大多无头,研究表明他们死于与猛兽搏斗。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角斗士墓地。 但墓地除了证明里面埋葬的是角斗士,并未透露更多信息和细节。 此前,在土耳其以弗所发现的角斗士墓地,则出土了许多角斗士的生活细节,如他们的食谱,他们的待遇和娱乐方式等等。 墓地处于塞尔丘克小镇中心到阿耳忒弥斯神庙和以弗所图书馆之间的观光路线上,占地200平方英尺,埋葬了约1800年前近70具角斗士的尸体。 人数虽比不上约克郡的那个,但细节却多得多。 虽然考古挖掘完毕后,那里除了一堆石头,几块牌子和蓝天野草,完全没有残酷撕杀的痕迹,也很少有人知道这个遗址,但我还是驻足远眺了一小会儿之后,把几个牌子原封不动地拍了下来。 以弗所角斗士墓地的出土,填补了许多角斗士研究的空白。 让人吃惊的是,角斗士都是素食者。 他们的食物以碳水化合物为主, 与同期的以弗民居民相比,他们更多地吃大麦,大豆,蔬菜,当然蔬菜的种类并不同,基本不吃肉。 他们的食物被严格控制,每顿吃什么,吃多少,都有规定。 所有的电影,戏剧和绘画,都把角斗士描绘成肌肉男,但事实却不完全是这样。 他们手臂上的肌肉比较发达,这能使他们更有力量将手中的锤子或三头叉挥得更远。 研究表明,角斗士普遍偏胖。 科学家的解释是,角斗士需要皮下脂肪,脂肪让他们如同自动穿上了一层盔甲,使其在搏斗中有利于保护血管和神经,不至于几下就被打死。 胖点的角斗士多半伤了还能继续搏击,这对观众来说更刺激,观赏性更强。 同时,这也使他们不致轻易地死去。 毕竟,训练一个角斗士是需要不菲成本的。 这也是他们为何多吃碳水化合物少吃肉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