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工业化养殖:创造了历史上最大的苦难(上) 内容: 每一天世界上共有1. 6亿只的农场动物被输送至屠宰场,结束它们的生命。 我们熟悉各种肉品,殊不知它们的来时路。 素食星球的译者翻译了工业化养殖的资料,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动物们的苦难。 动物是人类进化历程的主要受害者,而家禽的工业化养殖方式可能算是历史上最严重的罪行。 人类前进的步伐与动物的尸体密不可分。 几万年前,我们石器时代的先辈们制造了一系列生态灾难。 约45000年前,第一批人类到达澳大利亚后,迅速将澳洲90%的大型动物赶尽杀绝。 这是人类首次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当然这不是最后一次。 约15000年前,人类在美洲开拓殖民地过程中消灭了当地75%的大型哺乳动物。 数不尽的物种从非洲、欧洲大陆及其海岸线边无数的岛屿上消失了。 一个又一个国家的考古学记录都在讲述着同样悲伤的故事。 悲剧一开始的场景是,一片各种大型动物繁衍生息的景象,没有人类的足迹。 第二幕,人类出现,留下一些骨骼化石,一支矛尖或是一堆营火。 第三幕紧跟而来,男人女人占据了中心舞台,大部分大型动物及一些稍小型的全部都消失了。 总而言之,在人类开垦出第一块麦田,打造出第一件金属工具,写下第一段文字或制造出第一枚硬币之前,这个星球上生存的近一半的大型陆地哺乳类动物消失了。 在人类动物关系中另一标志性事件是农业革命——人类从游牧型采集狩猎转变为长期定居型的养殖户,于是地球上出现了全新的生命形式:家畜。 起初,人类仅能驯养不到20种的哺乳类动物及鸟类。 相比于无以计数仍存活的“野生”物种而言,家畜的发展是无足轻重的。 然而几世纪之后,这种新奇的生命形式成为主流。 再到现今,超过90%的大型动物都是家养(“大型”指动物体重至少几公斤)。 举个例子,比如鸡。 一万年前,鸡是一种稀有鸟类,仅出现在南亚小部分地区。 今天,数十亿鸡覆盖了几乎所有的洲和岛屿。 鸡估计是地球编年史上分布最广的鸟类动物。 若你以数量来判断成功程度,鸡、牛和猪绝对是最成功的动物。 可惜的是,家畜为他们无与伦比的集体成功付出了前所未有的个体痛苦。 动物界数百万年以来都在经历各种痛苦和悲剧。 然而,农业革命更是创造出了各种全新的苦难,并伴随人类的代代更迭,苦难程度也再不断加深。 乍一眼看来,家禽生存条件似是比它们的野生同胞和先辈要好很多。 野生水牛一生都要寻找食物、水以及住所,并且不断地受到狮子、寄生虫、洪水或干旱的威胁。 相反,家牛则享受着人们的照顾和保护。 人们给奶牛和牛犊提供食物、水和住所,治疗它们的疾病,保护它们不受捕食者和自然灾害的威胁。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奶牛和牛犊或早或晚都会发现自己身处屠宰场。 然而,这样来说,家牛的命运就比野生水牛要差吗? 被狮子吞食比被人类宰杀更好吗? 鳄鱼的牙齿难道会比钢铁刀片仁慈吗? 让家畜的生存显得特别残忍的不仅是它们死去的方式,尤其是它们活着的方式。 两个矛盾因素造成了家畜的生存条件:一方面,人类需要肉、奶、蛋、羽毛;另一方面,人类不得不确保家畜长期的生存和繁殖。 理论上来说,这避免了家畜遭受极端虐待。 若农民挤牛奶却没有给奶牛提供食物和水,那么产奶量会缩水,奶牛也会迅速死亡。 不幸的是,即使人类保障了家畜的生存与繁衍,还是会让这些动物在其他方面遭受苦难。 问题根源在于农场中的家畜们已经从野生的祖先身上遗传了许多生理、情感以及社交上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在农场只是累赘。 农场主通常无视它们的需求,也不愿意为它们的需求做出任何经济付出。 他们把动物们关在狭小的笼中,切断角和尾巴,让幼崽们与它们母亲分离,并且有选择性地养殖体型庞大的动物。 动物们遭受着极大的痛苦,但是它们还活着,并且数量不断增多。 肉鸡是专门养殖为了供给人类食用,它们经常因为过度拥挤而跛脚残废。 这难道不违背达尔文进化论的最基本原则吗? 进化论认为所有本能与需求都为了更好的生存与繁衍而进化。 如果是这样,家畜的不断繁殖怎么不能证明它们所有的现实需求被满足了? 奶牛怎么会有对其生存与繁衍不重要的“需求”呢? 接下来了历史中,动物们的遭遇又有几多坎坷? 请关注《工业化养殖》之下期。 发布时间:2015-12-01 19:58:07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sushi/1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