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安法师:四种念佛法门的难易特点 内容: 疏文念佛复有多门者,如后文中所开实相念佛四种,乃至万行回向等。 实相之佛,虽云本具,而众生障重,解悟者希。 下此数门,观像,则像去还无,因成间断;观想,则心粗境细,妙观难成;万行,则所作繁多,重处偏坠。 唯此持名一法,简要直捷,但能继念,便得往生。 古人谓:既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则不期实相而实相契焉。 故念佛为修行径路,而持名又念佛中之径路也。 《弥陀疏钞》此段疏文乃是较量多种念佛法门与持名念佛的高下优劣。 念佛一法,因依众生种种根机,又可细分诸多法门。 如《华严》五十三参中,德云比丘向善财童子除总说自己所修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外,又向善财别说二十一种念佛法门,所谓智光普照念佛门、令一切众生念佛门、令安住力念佛门乃至住虚空念佛门。 此二十一种念佛门,亦属略说,若广说者,亦有无数之念佛法门。 然就此释迦本师一期所说念佛法门,可概略例分四种,即实相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乃至万行回向念佛等。 下面缕述四种念佛门的难易特点。 其一,实相念佛。 实相即一切众生自性天真佛,我等众生虽云本自具足,无欠无余,然积劫业障深重,信解觉悟此自性者,万中难得一二。 《首楞严经》二十五圆通章中,除大势至根大圆通,其余二十四圆通修法,均属实相念佛。 如观音耳根圆通,我等业力凡夫依之修习,入流亡所,断六结,证三空,契入圆通常自性,如是修证成就,难得其人。 其二,观像念佛。 即观想阿弥陀佛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从足下千辐轮相到无见顶相,或顺观或逆观,一一观想明了。 然镇日坐对佛像观想,尚可依稀仿佛,系心观想。 若佛像不在眼前,系缘之像便成间断。 散乱心中,佛之相好难现。 即便就一种相好作观想,如但观白毫相,极令明了,亦殊不容易。 其三,观想念佛。 乃依《观经》修定善十三观,观想极乐世界依报庄严,若日想观、水想观、地想观乃至杂想观。 兹因业力凡夫能观之心粗劣,所观之极乐境界微细,是故妙观难以成就。 其四,万行回向念佛等。 即净业行人发无上菩提心,广修种种大乘菩萨行,若《观经》所示净业三福、《华严》普贤十大愿王,乃至六度万行等,以此万善庄严净土,回向往生。 然初心菩萨修习万行时,因身见我执未空,难免夹杂虚荣心、胜负心、名利心等。 以此布施、持戒等道力,下一世或作王臣,富贵自在,或依此权势福报广作众罪,由此堕落三恶道,风险不小。 诚如省庵大师警诫一大德居士云:苟不以生死大事为急,而孳孳为善,所作善事如须弥山,皆生死业缘,有何了日。 善事弥多,生死弥广。 一念爱心,万劫缠缚,可不惧耶。 (《省庵法师语录与茅静远居士书》)与上列四种念佛门相比较,唯此信愿持名一法,至简易至精要,直捷了当。 但能都摄六根,继念名号,便得往生安养。 称名一法,不择贤愚,不拣男女,若贫若富,若贵若贱,皆可修之。 苟有信愿,往生极易。 如渡生死苦海,既得阿弥陀佛大愿船,又有释迦本师发遣之良导,加以十方诸佛护念之顺风,必能疾速运载净业行人,抵达极乐彼岸。 诚如永明大师禅净四料简中所述: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意谓仰蒙阿弥陀佛愿力接引,往生彼土七宝池中,莲华化生,觐见阿弥陀佛,当下即悟明自性,作阿鞞跋致菩萨,速证一生补处位。 证知信愿持名,暗合道妙,巧入无生,不作意悟证实相,而法尔自然地契入实相;不期望观佛相好,而阿弥陀佛相好光明觌体呈现;不企观想极乐依正庄严,而名号中自然显现极乐依报庄严。 若持名念佛三昧成就,即实相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乃至万行回向念佛等诸多念佛门,悉皆成就。 一法具足一切法,六字洪名乃总持陀罗尼,不唯是四种念佛门之总持,乃至是释尊一代时教大小乘一切法门之大总持。 是故,念佛四门与持名念佛相较,四种念佛为修行之径路,而持名念佛又为诸径路中的径路,故称径中之又径。 持名念佛之功德,大矣哉! 发布时间:2024-08-02 06:00:42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9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