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胜境与魔境分辨 内容: 魔境胜境之分别,在与经教合不合上分。 果是圣境,令人一见,心地直下清净,了无躁妄取著之心。 若是魔境,则见之心便不清净,便生取著躁妄等心。 又佛光虽极明耀,而不耀眼,若光或耀眼,便非真佛。 佛现,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理勘,则愈显。 魔现,以此理勘,则便隐。 此勘验真伪之大冶洪炉也。 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故亦无甚境界发生。 若心中专欲见境界,则境界便多。 倘不善用心,或致受损,不可不知。 (出自《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第一大关所见之境有一分,不可说一分一,亦不可说九厘九,过说亦罪过,少说亦不可。 何以故,以知识未得他心道眼,但能以所言为断耳。 此种境界,向知识说,为证明邪正是非,则无过,若不为证明,唯欲自炫,亦有过。 若向一切人说则有过,除求知识证明外,俱说不得。 说之则以后便永不能得此胜境界。 此修行人第一大关,而台教中屡言之。 所以近来修行者,多多著魔,皆由以躁妄心冀胜境界。 勿道其境是魔,即其境的是胜境,一生贪著欢喜等心,则便受损不受矣,况其境未必的确是胜境乎。 倘其人有涵养,无躁妄心,无贪著心,见诸境界,直同未见,既不生欢喜贪著,又不生恐怖惊疑。 勿道胜境现有益,即魔境现亦有益。 何以故,以不被魔转即能上进故。 (出处同上)观想与着魔观想一法虽好,必须了知所见佛像,乃属唯心所现。 若认做心外之境,或致着魔发狂。 不可不知。 唯心所现者。 虽其像历历明明,实非块然一物。 若认做外境,作块然实有,便成魔境矣。 (出处同上)境界礼拜种种震动、也黑暗中精光流露、皆提神过渡所致。 以后礼诵、但至诚恳切即已、不必过为提神。 宜心常向下想、或想在莲华座上坐。 而只想所坐莲华、绝不计及自己之身在莲华上。 久之、此种虚浮习气、消灭无有。 以此种现相、多半属躁妄所致。 尚未用功、即欲成就。 不知好歹者、认做工夫、则着魔发狂矣。 然好境界亦不生喜、恶境界亦不生怖。 怖则邪必乘之、喜则必先失正。 (出处同上)佛光与魔光魔光乃有影耀眼,佛光乃无影不耀眼。 故楞伽偈曰,佛地名最胜,清净妙庄严,照耀如盛火,光明悉遍至,炽焰不坏目,周轮化三有。 又光之真也,令念佛人身心澄渟清净。 光之伪也,令念佛人心躁动恍惚,故涅槃经云,澄渟清净,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明矣。 (《念佛三昧宝王论》)禅宗修行,如果出现外相,就都叫做魔境。 净宗念佛出现外相,是否也是魔境? 所修和所得必须相应,才不会出错。 禅宗悟心,真如无相,若有所见,都是虚妄。 净宗依照经典念佛观佛,若有现相,与经相合,就是相应,不能称为魔境。 如果与经典相违背,才能称为邪境。 发布时间:2024-07-28 11:26:56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