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十大愿从你礼佛那刻开始 内容: 十大愿,是总说的。 我们昨天跟大家讲的是总相;十愿里头,每愿是不同的,这叫别相;但是,同名行愿,是同相。 那么,礼赞、供养,它是别的不同,这叫异相。 这成就了我们一个普贤之因,就叫普因。 但是,这普因呢,是共相。 随便哪一愿,都是成就普贤的、行愿的因,但是各住各位。 各住各位就把这个同相坏了,就叫坏相。 大家先懂得总的意思。 但是,十愿不要把它分开。 当你礼敬诸佛的时候,就具足了:称赞如来、供养如来、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 每一愿,都具足九愿,这样理解。 这就是华严的“一即一切”。 当你礼佛的时候,你最初礼的时候,观想力啊、想象力啊,可能没那么丰富;当你礼赞久了,弄得纯熟了,当你礼佛的时候,就是抱着:赞叹佛、供养佛、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 我们就从礼佛的时候开始说吧。 当你礼佛磕头的时候,你要唱念、要称赞:“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或者“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这就是赞。 礼的时候就含着赞,叫称赞如来。 礼佛的本身就是供养:口里赞叹佛的,口业供养;身体在礼拜,身体在供养;心里在思维,你拜的时候,不能不想到佛啊,这就是本身是供养。 这个供养,比你供养香、供养果、供养其他的七珍玛瑙都珍贵得多! 这叫什么? 这叫法供养。 《华严经》讲的是:法供养为最。 法供养的功德,比什么供养都大! 这就是,在你礼佛的时候,就具足了礼、赞、供。 礼佛、赞佛、供养佛。 那你礼佛的目的是什么呢? 是消过去的业障啊! 礼佛的目的是忏悔过去的业障。 你的想象必须得丰富。 丰富的含义是什么呢? 就是当你在礼佛的时候,你想到十方诸佛都在礼佛,佛也礼诸佛。 释迦牟尼佛也礼佛,他礼十方之诸佛,他礼的是法性的、本体的、自性的佛。 你在礼佛的时候,随喜十方法界,一切众生、一切诸佛菩萨、十法界的所有的功德,乃至极微细的一点点功德,也不舍弃。 这就是随喜功德。 就在你礼佛的时候,随喜诸佛功德。 忏悔业障完了,随喜一切,一切的人家做的善业都随喜。 请转法*呢? 不是光是请佛说法,成说、差说、一切众生说……只要是他所说的,是了生死的、消业障的、能够得到幸福的,都请他们说。 不分他是什么人,不分他是哪类的,乃至于畜生,都请他们说法,这是请转法*。 请佛住世,包括一切诸大菩萨、一切善知识,都请他们长住世间,度化众生。 在礼佛的时候,就具足了请转法*、请佛住世。 佛在世间所有的度众生的一切方法、教化,我都学,常随佛学。 在你礼赞的时候,随佛学完了,学佛,佛是作什么? 常度众生。 所以就恒顺众生。 这个特别地难呐! 恒顺众生,满足一切众生愿,众生有什么要求,恒顺众生。 但这里头有个问题,众生作恶业,我随顺他不? “众生心,他造因”我随顺他,随顺而“转”! 问题就在“转”。 完了把你上头的九愿,你所做的,同时回向。 就在你礼佛的这一刹那之间,十大愿王都具足了。 因为我们礼拜的时候,是随着佛学来的。 佛入世礼拜,佛教导了我们,所以我们才能够这样地去礼拜啊! 没佛出世说,我们怎么知道礼拜呢? 怎么知道敬礼诸佛呢? 怎么知道称赞如来? 怎么知道供养三宝呢? 因此,在你最后的时候,就在礼拜的时候,从礼拜开始,都具足后头的九愿,九愿每一愿都具足十愿,这叫重重无尽。 发布时间:2024-07-19 13:01:34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