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自己的本来面目是什么 内容: 及六祖南还,惠明等追至庾岭夺衣钵,祖弃石上,明提掇不起,明云:“我为法来。 ”祖云:“汝为法来,但屏息外缘,不起一念,当为汝说。 ”明良久,祖云:“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阿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明即大悟。 此是六祖第一示人参究之的诀也。 所谓“及六祖南还”:等到六祖拿着衣钵向南往回走时。 所谓“惠明等追至庾岭夺衣钵”:惠明等人追到大庾岭要抢衣钵。 惠明是个将军,他跑得很快,也很勇猛。 所谓“祖弃石上,明提掇不起”:六祖将衣钵放在了石头上,惠明去拿衣钵拿不动。 虽然他有劲儿,但他就是拿不动,不可思议。 所谓“明云:我为法来”:于是惠明说:“我为法来,不为衣来。 ”他只好这样说了,因为他拿不动,能拿动他就一定要拿。 这就是贪! 我们现在也都是贪! 你贪著什么都是个贪,要想打破这个贪实在是太难了。 所谓“祖云:汝为法来,但屏息外缘,不起一念,当为汝说”:六祖惠能大师就开示他说,不要在乎外缘。 但不是没有! 现在,我们很多人一听说“屏息外缘”就逃避,就躲避,那是错的。 所谓“屏息”,就是我不在乎它。 所谓“不起一念”,就是不生起一个实在的念头。 佛教说:“我们不应该有分别心,但必须要有分别智。 ”有了分别智,那你就自在了。 所谓“当为汝说”,就是所以我要给你说。 所谓“明良久,祖云”:惠明沉思良久,然后六祖惠能说。 所谓“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阿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我觉得这句话是佛教的关键。 哪怕你学了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你都必须得明白这个道理;无论是禅宗、净土宗,还是什么宗,都得遵循这个道理,就是:佛法不可以用善去思量,不可以用恶来思量。 有人说:“我做了很多好事! ”很骄傲,对不起,你不是佛教徒;有人说:“我做了很多坏事。 ”对不起,你更不是佛教徒。 所谓“不思善,不思恶”,就是说你不要执着自己干了好事,也不要执着自己没有干坏事。 所谓“正恁么时”,就在这当下。 所谓“阿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就是那个才是你惠明上座的本来面目。 那就是解脱! 那就是自在! 我们现在很多人,有没有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啊? 没有找到。 天天直眉瞪眼,稀里糊涂,天天瞎猜,胡思乱想;再不就道听途说;再不就随波逐流,这跟学佛没有关系的。 所谓“明即大悟”:惠明马上就开悟了。 大悟就是一下子桶底脱落,一下子就没有负担了,一下子心里就没有挂碍了。 所谓“此是六祖第一示人参究之的诀也”:这是六祖惠能大师第一个开示别人参究的根本。 妙旨就在这里,就是你不要执着。 不要执着,并不是你可以不担当,并不是你可以不负责任,这两者之间不是对立的,是统一的。 我们现在更多的人,要么就是这样,要么就是那样,就一直在两边之间徘徊。 你错了! 那不是佛法! 发布时间:2024-07-17 12:17:41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8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