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行人需不需要做慈善 内容: 我想,不是需不需要做的问题,是本身就应该做。 佛讲六度万行,这些法都是佛法,但区别在于层级。 所以佛讲五乘法,如果你只做慈善,那属于人天法,也就是来生做人或升天道,享各种福。 这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还不算真正的佛法。 佛法的基础是解脱道,即超越六道轮回,人天法显然没有超越轮回。 所以,如果仅止于慈善这个层面,从佛法究竟意义上说是不够的。 我们看佛法中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布施又有:财施、法施、无畏施。 事实上,慈善不出这三个方面。 比如我去救济别人,无非是财施,无非是法施,无非是无畏施——即让众生没有畏惧。 畏惧,以佛法看,根本上是对生死的畏惧;浅一点讲,是对失去世间财富、名位、健康等的畏惧。 比如我生病了,还没钱看病,有人给我出医药费,我便能治好病,没有后顾之忧。 这都属于佛法里布施的范畴。 那么,六度最后收摄、归结在哪里呢? 在般若智慧。 如果没有般若智慧,剩下的五度只是世间善法。 (禅定特殊一点,四禅八定是超越善法的范畴,但还在三界中没解脱。)所以,世间的慈善要不要去做,当然要随分随力去做,重点是我们拿什么贯穿其中,使其达到解脱的高度? 要用“念佛往生”贯穿其中。 实际上,在末法众生根机漏劣的时代,只有念佛往生才能使这些慈善成为真正的佛法。 什么是真正的佛法? 起码要通达空性。 比如布施,要“三轮体空”:不见能施,不见所施,不见布施之物。 我救济贫困,我不见我能救济,不见被救济的人,也不见我布施的财物,如果我做不到这样,那么我就只是停留在人天法,只得人天果报,得不到究竟解脱的益处。 很多人做不到空性布施,那怎么办? 我们布施的时候可以一边念佛一边布施,很自然地,谁都可以做到。 所谓“山高不碍白云飞”,好比我做的善事很大,像山一样大,但是佛号就像白云一样,照样从中穿过,不妨碍什么。 因为念佛无碍,没有任何限制。 只要你相信念佛决定往生而专称名号,那世间的事业、功德都可以照做。 以念佛贯穿于其中,才真正可以做到世间所有善法所做无碍,成就解脱,这就叫“念佛体内功德”。 念佛是体,这句佛号包含了佛所有的功德,也圆满成就了世间种种功德,这时我们所做的慈善功德也都含藏在名号中,自然提升到解脱往生的境界,也就不称之为我们自己的功德。 只有名号功德才是真实功德! 所以如果离开了念佛,或者离开了般若智慧,单纯只做世间善业,那就只是人天法。 念佛往生并不是舍弃某些法。 善导大师在《观经疏》中说,“道理成佛之法,要须万行圆备,方乃克成”。 你要成佛,所有的法都要成就——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圆满有没有缺? 不可能有缺。 所有的法统统圆满成就才叫佛。 我们所讲的即是以名号为体贯穿所有事业,所有的法都可以不离名号地去做。 若离开名号,所有的法都会散掉——慈善是慈善,事业是事业,出世间是出世间……没有归结点,没有统摄,也没有升华。 名号可以使你往生,往生之后一切万法都能成就。 因地行法的专能成就果地功德的圆,所以,专必然圆,圆方能成就一切法。 天台宗讲圆教,圆教就是能圆满成就一切法成佛。 净土是通过“专”称名号,得到圆满的功德,这圆满功德收摄了所有法在里面。 净土讲专修是这个意义。 所以,净土宗讲“诸行进入一向专称”后,诸行就成为念佛体内功德,也就不称为“杂行杂修”了。 不然你怎么理解:善导大师不举目视女人——这是持戒;画观经变相图予人——这是布施;法事赞——这是经忏……种种行法;永明延寿大师日课百八佛事。 这两位都是弥陀化身,他们不“专”吗? 肯定专,因为阿弥陀佛为我们发的愿就是“念佛往生”。 但他们行事都是圆满的,种种行法都收摄在名号之内,以名号为归结。 所以,专念佛人随分随力行世慈善是应该的。 发布时间:2024-07-14 12:54:55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8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