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如何理解“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内容: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这是六祖坛经上的话,我们把这个问题解答完了,可能就得下课了。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是什么意思? 我写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没公开,是说成佛和成就的差别,‘成佛和成就的差别’成佛是究竟圆满的成就,这是圆满的成就。 那么成就呢? 各有不同,它有宗派的不同和次第的不同。 结合这一个问题,在这里我们不展开讲,只展开讲禅宗。 禅宗的理念是什么? “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六祖坛经》上的话“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有没有这段话《六祖谈经》上,什么意思? 通过历史上禅宗高僧大德他们的修法,参话头,我们可以看得出来,禅宗的主要的修持方法是参自性,打坐参自性为主,那么他们得目的是什么? 就是明心见性,也叫开悟,开悟就是见真性,这是禅宗的修持方法和他的主要目的。 当然有一部分禅宗大德说:“禅宗的修持方法是悟后起修。 ”但是悟这个过程,可以说是很多禅宗高僧大德,这一生当中所追求的目标。 也可以这样说,禅宗以证空性几乎是究竟的目标。 那么“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就是你从理论上没有懂什么叫空性? 什么叫本心? 你没处用功! 这个是站在禅宗这个道理上讲,不是站在念佛这个法门上讲的。 所以这一句“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很容易被人误解。 认为达不到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就不能学佛修行了。 在当今这个社会能达到大彻大悟的人可以说很少,而且永明延寿大师先是参禅悟道,开悟以后反过头来修净土念佛。 什么意思,就是做给我们看的。 让我们对念佛引起足够认识,我们把这个偈颂念一下:“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 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 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反过来说,就算念佛念的一心不乱,不管是事一心不乱,还是理一心不乱。 没有信愿,照样不能往生。 信是相信阿弥陀佛和西方净土的存在,愿是发愿厌离娑婆世界,愿意往生西方净土。 具足信愿,散乱心念佛,一样可以往生西方净土。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讲过,“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在持名之深浅”。 我们很多人都不是上根利根之人,如果按照“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这句话来说,我们就没法学佛修行了。 所以阿弥陀佛在成佛前也考虑到这个问题,发了四十八愿渡众生,经过五劫的思惟成就了无比殊胜庄严的西方极乐世界。 只要具足信愿持名念佛,预知时至就是知道阿弥陀佛什么时候来接引,或者临终一念仍是阿弥陀佛,即蒙阿弥陀佛垂手接引,瞬间往生西方净土,何愁不开悟,起点都是阿惟越致菩萨,即不退转菩萨,等同于八地菩萨,只有八地菩萨才圆证三不退“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就算是散乱心念佛往生的,即使是下品下生,一样圆证三不退。 而且身形和相貌和阿弥陀佛一模一样,到了那你有神通和智慧,分得清哪个是阿弥陀佛。 净土念佛一法,信愿持名念佛往生西方净土,靠的是自力念佛和阿弥陀佛佛力的感应道交。 只要具足深信切愿持名念佛者,感通阿弥陀佛慈悲愿力,都能带业往生西方净土。 当年唐朝时期的善导大师(阿弥陀佛的化身)乘愿而来娑婆世界(地球人间),他亲自重新批注了《观无量寿经》,再次现身的告诉世人,只要人人在临命终时至心的十念‘南摩阿弥陀佛’的名号,必定可以带‘恶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当然不能全指望临终念佛抱佛脚,因为人是四大地水火风因缘假和的身体,临终时四大解体痛如生龟剥壳,再加上有病痛的折磨,心往往会颠倒,临终一念是不是阿弥陀佛,很难说。 所以趁着身体健康的时候就养成常念“阿弥陀佛”的习惯,这样往生才有把握。 善导大师也就是阿弥陀佛的意思是说临命终时至心的十念都能往生,何况每日都常念佛的人呢,只要具足信愿,一定得往生西方净土。 印光法师(大势至菩萨化身)乘愿而来娑婆世界的地球人间出家之后,只劝世人具足信愿一心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临终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是针对禅宗悟道来说的,我们具足信愿老师念佛就行,其他的都不重要。 念佛是一生成佛的法门,你说重不重要,一生解脱生死六道轮回之苦,还可广渡众生,遇到念佛法门千万要珍惜,毕竟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念佛法门更是难遇。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弥陀佛。 发布时间:2024-07-07 12:27:34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