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什么叫性相一如? 内容: △禅修主要的目的是要打开见地,功夫固然重要,在悟道之前,这个功夫都是为了悟道而做的。 纯粹的是修定力,定力不足,专注力不够,智慧就打不开。 △智慧不到一定的量,对诸法的实相就无法认知,就会囿于小见,执着在自己原有的这些思想观念当中难以突破。 所以禅宗祖师告诉我们:唯论见性,不论禅定功夫。 △因为功夫有很多种,世间有外道的功夫,也有世间法的四禅八定,这些功夫做起来也有很多感应,有很多定力。 △祖师告诉我们“性在作用处”。 大家如果看禅宗的公案,你会摸不着头脑,那常常是一棒子打过来或者大吼一声,棒喝或者是举个指头,做种种的动作看上去好像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他就告诉我们:诸法实相义,已为汝等说。 △诸法实相,是一切相都是实相。 一切法都是佛法,一切用都是妙用。 没有一法不是我们的心性,这就是见地。 所以《法华经》开权显实,直示佛陀的诸法实相。 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 △诸法实相,就是: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这一切现象,事实上就是性的一种表现,所以叫性相一如。 就是一切相的当下全体即是性。 △禅宗为什么是最直截了当的? 因为它要在你一念未生之前去用功,而不是在一念之后。 这个念头一生起来,一定是有能有所。 一旦有能所,就有对立,一旦有对立,你就跟着业力跑,没有第二个结果。 禅修主要的目的是要打开见地,功夫固然重要,在悟道之前,这个功夫都是为了悟道而做的。 纯粹的是修定力,定力不足,专注力不够,智慧就打不开。 智慧不到一定的量,对诸法的实相就无法认知,就会囿于小见,执着在自己原有的这些思想观念当中难以突破。 所以禅宗祖师告诉我们:唯论见性,不论禅定功夫。 因为功夫有很多种,世间有外道的功夫,也有世间法的四禅八定,这些功夫做起来也有很多感应,有很多定力。 但是如果只认做功夫,却忘记了做功夫是为了见性,那很可能功夫做得很好,智慧也没有打开,甚至带着慢心、慢习——傲慢的习气,看到那些没功夫的人在那里妄生分别。 祖师告诉我们“性在作用处”。 大家如果看禅宗的公案,你会摸不着头脑,那常常是一棒子打过来或者大吼一声,棒喝或者是举个指头,做种种的动作看上去好像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他就告诉我们:诸法实相义,已为汝等说。 就诸法实相,是一切相都是实相。 一切法都是佛法,一切用都是妙用。 没有一法不是我们的心性,这就是见地。 所以《法华经》开权显实,直示佛陀的诸法实相。 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 这个诸法实相,就是: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这一切现象,事实上就是性的一种表现,所以叫性相一如。 就是一切相的当下全体即是性。 所以十如是啊,实际上十如就是一如,一如就是十如。 所以百界千如啊,都在一念心自性当下圆满具足。 我们一直在追求能观的心,所观的境,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妄想来了感觉像冤家敌人似的,总是觉得取一个舍一个,要取这里,要舍那里。 永嘉大师说:取真心舍妄心,取舍之心成巧伪。 如果你不能瓦解你心中的所有的禁锢,实际上都是自己拿着黄金的链子把自己手脚都捆起来了。 所以学了佛法以后,内心反而变得更纠结了,更不能通透了,更怕事了,那就是用善法,用修行的法,用各种以发菩提心作为借口、或者作为理由,然后把自己的生命捆得严严实实的,一点都不自在,一点都不自然,没有生机,死气沉沉的。 那么这样的生命,其实不是佛法要告诉我们的生命。 佛法要告诉我们的是生命的实相,这个实相从禅宗来说,就是无相无不相,一切相无不是实相,但是你心中却没有一个相。 如果你抓住了任何一个相,那个相就是你轮回的根。 禅宗为什么是最直截了当的? 因为它要在你一念未生之前去用功,而不是在一念之后。 这个念头一生起来,一定是有能有所。 一旦有能所,就有对立,一旦有对立,你就跟着业力跑,没有第二个结果。 发布时间:2024-07-06 11:26:12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7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