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你把这些东西看懂了 成佛有余 内容: 三皈依是学佛之源,成佛之宝,是缘起。 过去说,万事开头难。 今天是成佛的开头、成佛的源头,这也叫心有所皈,身有所依,心有了归宿。 人,要自觉,叫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人不知道要去成佛,不知道归宿,就像鱼不知水一样——鱼不知道水在哪里,我们人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鱼知水为龙,人知己为圣。 我们就是没转变过来,永远找不到自己。 找到自己了就是圣人了,就叫转凡入圣。 今天,我们来到文殊菩萨的道场,来到文殊菩萨的这个大智慧里面,但是不知道智慧在哪? 什么叫智慧? 我们学佛以后要如何去学? 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智慧就是我们皈依了以后,开始生起的作用,这就是智慧。 智慧就在我们的周边,依佛依法依僧的所作所为就是智慧的体现。 换句话说,智慧就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一切一切当中。 人和鱼一样,鱼不知道水在哪里? 人不知道智慧在哪里? 鱼就在水里了,人实际就在智慧里面了。 我们举心动念都是智慧的体现,智慧的显现。 三皈依仪轨:一体三宝,住持三宝。 这个一体三宝和住持三宝,就是体和用。 今天皈依就是皈依这个体。 什么体呢? 自性之体,成佛之体。 有了体就要起用了,有体有用了就有智慧了。 体和用是二而不二,就是这两个东西不是两个是一个。 所以我们学佛,要明白这些东西。 但这是成佛之源、成佛之体。 我们成佛有三个东西:一个是体,一个是相,一个是用。 所以我们一生也好,生生也好,无非就是体、相、用。 体是这个三皈之体;相呢? 皈依有“翻邪三皈、五戒三皈、八戒三皈、十戒三皈、具足戒三皈”五种三皈,这就是相;成佛之体显现智慧之用。 所以我们受的是第一种皈依叫翻邪三皈。 将来有条件,有机会,可以受八戒三皈,十戒三皈,甚至具足三皈。 我们出家人受具足戒,就叫具足三皈。 所以,有了归宿人生就有目的了。 人活着有了目的,心就能沉下来。 就和常人一样,有了家就有了归宿了。 我们的家在哪里呢? 诸佛的十方世界、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就是我们的家。 我们现在的家是临时的客栈,是不长久的。 这就叫人生无常、世事无常。 无常就不是你的家,它是一个短暂的、借用一时的地方,不是你的住所,不是你的真正归宿。 凡夫就和水里头那个浮游——那个浮起的漂浮物一样,它不是长久的,不知什么时候就没有了。 这是我们的业障体现出来的。 所以,这个三皈,够你一生学习,一生受用,生生受用。 这是超凡入圣的津梁,转凡入圣的宝殿,就这么简单。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生,我们的成佛之念,就是要在这个简单里头做出不简单。 把复杂的人生变成简单的、解脱的出世法,这就是圣人。 把简单的成佛之道,变成复杂的人生之道,这就叫凡夫。 学佛,要把复杂的人生变成简单的成佛之道。 实际成佛之道非常简单,可是我们在这个复杂的人生里头,难解难分,天昏地暗,不知出离,永无出离。 这是个很简单的人世,其实就是一天三顿饭。 所以,学佛就学求解脱,得安乐。 有什么,吃什么,吃饱就行了,简简单单,知足常乐,不要去贪求。 穿衣服,衣服就是遮羞、防寒、避暑,就这么简单,除了这其他也没什么用,穿的再好也是给别人看,和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 我们的所作所为,叫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就是理性的自性三宝。 理是什么? 事是什么? 非常深! 要多看一看,反复地看。 把这些都能看通了,弄懂了,成佛有余。 一生中这些东西看不通、看不懂,成凡夫也是个一般的凡夫,不是一个上等的凡夫。 三皈,也就是佛教说的,直指人心,明心见性。 除了这个再没有别的。 离开这个,没有第二个法门了。 所以你看释迦牟尼佛,初游波罗奈国, 耶输伽父,信受三皈。 耶输伽父就是耶舍的父亲,他是佛教史上皈依三宝的第一位居士,也叫优婆塞。 所以最早接受三皈的优婆塞,最早接受成佛的指导的,就是耶输伽父。 讲到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的戒定香赞,大家都听过,这个戒定香赞是谁写的? 是释迦牟尼佛的父亲写的。 “戒定真香,焚起冲天上。 弟子虔诚,爇在金炉上。 顷刻纷纭,即遍满十方。 昔日耶输,免难消灾障。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这是释迦牟尼佛的父亲根据当时那个情境写下的。 当时释迦牟尼佛的儿子罗睺罗出生的时候,与释迦牟尼佛成道是在同一天。 释迦牟尼佛在雪山苦修六年,最后夜睹明星而悟道,大臣国王们就说释迦牟尼佛的这个儿子是从哪来的? 当时释迦牟尼佛出家的时候,他父亲叫他必须给释迦族留个儿子,不留儿子就不能出家。 所以释迦牟尼佛就用手这么一指,他的妻子耶输陀罗就有孕了。 罗睺罗生下来后,耶输陀罗为了证明佛陀和自己是清白的,就叫人挖了个大火坑,说,如果我们母子圆满,毫发不损,那么就证明是清白的。 耶输陀罗跳的时候,这个火焰变成了清净的莲花,香气遍满十方,所以就叫戒定真香。 所以这个香赞,是释迦牟尼佛的父亲写的,证明释迦牟尼佛是清白的、持戒的、修行的、能为人天之师的。 佛教里,每一个故事,每一个公案,都是真实的写照,不是虚假的、虚构的。 所以各位,皈依了佛,对佛的信仰,对佛的认识,尤其这些,回去要好好看一看。 我们的生命,一刻不停地在减少,什么也留不下来。 我们的童年已经过去,成青年了。 生命不断地流逝,我们的生命终究要舍去,但是慧命不能丢,正念不能丢。 为什么三皈第一个就是“皈依佛,宁舍生命,终不皈依自在天魔”? 我们此前的生命干什么了? 我们青少年的时候干什么了? 过去的已经过去,是前前无头,后后无尾。 所以我们只有把握好当下,当下就是我们现前的一念、净念、正信正念,这就是我们当下的情景,正信的皈依。 如果这个皈依还没弄明白,后面就没有希望了。 所以希望要变成真实,变成现实,不要变成无望和失望。 各位,三皈依开头的指示就是正念现前、净念现前。 各位受了佛的三皈,得了佛的智慧,受了佛的加持。 回去以后,要在你们家里,在你们的周围,弘扬一方,影响一片,成为真正的佛弟子。 这就叫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众生在,三宝就在;有三宝,就有光明;有三宝,就有智慧。 这就是大家的归宿,大家的愿望,大家的目的。 所以依靠文殊菩萨的加持,智慧就在我们这里起作用了。 如果一点作用没有,甚至起反作用,那就不是智慧,阿弥陀佛! 发布时间:2024-07-04 13:00:5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7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