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持咒念诵如何做到心气合一? 内容: 持咒有三种念法:金刚念诵、普通的开口念诵和瑜伽念诵。 三种念诵,都要晓得调气,调气就是调心。 可是你们始终对调气念诵的法门搞不清楚? 为什么搞不清楚? 这就是你的业障。 从喉轮到头轮这一部份的气脉很难通,自己对于一口气一口气心气合一的念诵,根本没有得到要领;乃至很多人都是轻声念,怕把喉咙念哑了,不肯投身进去,这都是懈怠、取巧,甚至有些人认为我只要心念就好了,何必出声呢? 也是姑息。 我一再告诉你们,开口念诵等于在修气修脉,要想转这个色身的果报业报,非念不可。 但是看到你们受不了的情形,颇有可怜之感。 因此我一念慈悲心起,算了! 从今天起,一个钟头念诵,一个钟头不念。 不念干什么,改为瑜伽念诵,瑜伽念就是心念,也是默念。 意要观想,都摄六根,耳根回转来,眼根回转来,你身心的念头与观想配合为一,才能得止。 瑜伽念诵也在念呀! 不是不念,而表面上叫做参禅,这个里头也可等于同时修慧,也就是与参禅合一的,即是观照自己,观照得清清楚楚,忘却身躯,不要一定放在心窝子、乳房中间,或是喉咙、头脑里头,不要在身上转。 以我们身体的心脏部份、喉咙部份、头轮部份而言,如果你能洒然一放,与虚空合一,尽法界遍十方,同声一念,那可好呀! 你做得到吗? 做到就融化了身心,然后观照同时,也就是密,也就是禅。 即观即照,即照即观。 即观照,即是止、即是定。 你能做到吗? 真能做到就不得了了,就好了。 念诵与唱念,除了普通的节拍以外,这里主要的就是教你们心气合一的方法,依之而行,如果真有人念到此一状况,持诵一个钟头或半个钟头,那便获益很大,身心的病痛能够逐一去除。 可是我坐在这里,听你们一个个的声音,转了一圈听过来,没有人到达这境界的。 如此,不要说气脉的脉结(结使)打不开,就是心念的结使贪、瞋、痴、慢、疑、见思惑的结使也打不开。 所谓顶轮的脉、喉轮的脉,真的打开了,效果就来。 真的你的顶轮的脉打开了,喉轮的脉打开了,那么心轮、大乐轮(丹田)等气脉整个都全部可打开。 这个道理要好好参究。 大家念诵的时候,要怎么样才能心气合一,打开脉轮,使气脉归一呢? 我一再告诉你们,要一口气一口气的念。 到现在所谓一口气一口气的念诵,你们始终没有真正的体会到。 如果真正体会到,一开口念诵,已经没有杂想,绝对没有妄念了,自然心气合一,而且感到身心皆空,与法界同体。 一开口就做到了嘛! “南-无-”,身体没有了,也没有所谓音声什么的。 “南-无-萨-哆-喃-”,身体自然空了。 那么为什么注重一口气一口气的念? 为的是要使你们内心的气脉打开。 所以前一阶段特别要大家开口念,不要金刚念,因为你们还没有资格做金刚念诵。 老实讲,金刚念诵也就是一口气一口气唇齿不动的念,一身百千万个细胞都在动,都在念,身心全投进去了。 开口念也是这个道理。 “南无萨哆喃三藐三菩陀……嗡部林”,尽量舌头在拌动,唇齿不动。 “南无……”一下就心气合一了,嘴巴自然懒得动,那是因为心气向内归一了。 这一点大家要特别的注意。 你们身心的障碍依旧非常的大,再三告诉你们,身体的障碍、四大的老化全在一口气,所谓习气也是一口气,习气不能转化即是气质不能转化。 气质是个真的东西,它不改善,身上的情、爱、欲、业力就难克服。 这所谓的“气”,不是呼吸之气,但是现在要转化它,倒先要从呼吸之气开始练起,这一点特别慎重告诉大家,千万不要因达不到念诵的要求,便默默静坐,不肯用心,提不起正念,身口意观想的念头都没有,那就是严重的大昏沉。 你要晓得大昏沉的果报是什么? 小则畜生道,大则地狱道。 很多畜生,尤其愈低等的,大部份时间都在昏沉中、在睡眠中,也就是在冬眠状态中。 动物有冬眠,人也有冬眠,气候一冷,你就容易打坐了。 但打坐岂是这么容易? 往往你天冷打坐,觉得很清静、很舒服,那是细昏沉,一种变相的冬眠状态。 气候太热也会昏沉,一个是阴的,一个是阳的。 冬天的昏沉好像静坐一样,实际上是种不折不扣的冬眠状态,它是内敛的;天气太热的昏沉它是外放的、消耗的,在这个时候,虽然坐着不念,宁可微微张开眼睛,不要落在昏沉中。 要真修持的话,身口意的观想要清明,不清明时,对付昏沉的办法之一是闭气。 闭气不是宝瓶气,虽差不多,实则有别,要注意。 气一闭精神就来了,然后冲出去。 再说昏沉的现象,是身心两方面的,有了身体就有昏沉。 你在静坐中不执守身体内部,哪里在难过也不管,哪里气不通也不管,你从顶门上一冲就出去了,与虚空合一。 准提仪轨的修法,我不是把法本交给你们了吗? 最后一冲与虚空合一,虚空即我,我即虚空,虚空与我无二无别,也无虚空之量可得,你们学过没有? 法本看过没有? 为什么不求证? 还是守在色身内胡搞! 怎么不去参呢? 光是要求灌顶,好啊! 拿冰水来,一个个跪在佛前,头上每人各给一瓢,让你冻死,有什么用? 不用慧去修有什么用? 很多学佛的人都躲在色壳子里搞,口口声声四大皆空,全是妄语。 你哪里空得掉、冲得出来? 等于黄龙禅师骂吕纯阳祖师,原来是个守尸鬼! 所以教你修白骨观、死观,两腿一盘坐在这里,这个尸体几十斤臭肉一摆,身心内外皆空,我与虚空合一,还管你这一堆死肉干吗? 这个气魄都没有,如何学佛? 假使有这个气魄,你们的念诵就很容易到达昨天讲《楞严经》上,文殊菩萨说到普贤菩萨的那个修法。 那四句怎么说? --【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这样一口气一口气念,同你练九节佛风一样。 念到后来连肚皮都瘪进去了,没有了,还在念;最后放松,自然吸气,充满了再开始念,比你练九节佛风,什么气功都有效。 身体、精神越来越健旺,乃至两腿坐不住,气脉念好了,一直念到下面气通了,自然经过屁股那里,一路一路都会自己震开了,到了大腿、膝盖、足底心,连十个足趾头都在发乐。 气通了,一身都暖和了,甚至想脱衣服才好哩! 而最后连所穿衣服都没有感觉,也没有身体的感觉,完全在一片音声海中,音声海是什么? ——空的。 念念皆空,念念皆有。 然后法界同声,此身同空,投入本尊佛母与我合一的心海中。 然而为什么现在改变方式,教你们可以瑜伽念呢? 因为看你们不行。 即使声音停了,键槌(木鱼引盘)一下停了,全堂静了下来,心中还是要此声此音继续瑜伽念诵,还是“南无萨哆喃……”一路下去,不过一个是正常发音,一个是声自内发,声自内发是什么法门? 知不知道? 昨天正好讲过《楞严经》。 哪四句? --【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心闻洞十方”,非得“生于大因力”不可。 为什么你们不能入! 这不就明明白白了吗? !因为你们不能入,所以“云何获圆通”? 假使能入那个“心闻洞十方”的境界,你早已进入普贤菩萨的行愿海去了,所以要“生于大因力”,发起真正学佛的大愿心啊! 再给你们讲瑜伽念诵的道理,要搞清楚,好好体会。 现在静下来的时候,并不是叫你参禅。 “心闻洞十方”,进入这个三昧,就不是初心了。 假使能够入,“当然获圆通”。 文殊菩萨已经说得很清楚,问你自己,“云何获圆通”? 大家正在修学,想证得菩提,就要细心参究。 观音法门从耳根入,到了普贤法门,亦同耳根有关连,闻声在心,这一旨要已透露了《楞严经》是无上的密宗。 你看佛说法五处放光,五次放光每次不同。 你念诵的音声只要打通那一轮,都能体会到个中道理的。 不要说我坐在这里,心空一念就好了,万缘不起,那是大昏沉;即使做到完全“空”了,也不过是小乘的果位,因为你那个空还是意识现量的一个境界。 那么,我说“有”呢? 也是意识现量的境界。 所以永嘉禅师告诉过我们:“弃有着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 ”因此古人再三告诫我们修行的道理:“宁可着有如须弥山,不可落空如芥子许。 ”一落了空,转身很难。 所谓金刚念诵如此——唇齿不动,音声、气脉在里面念,完全融在一片音声气海里,这个里面就是指你的色壳子。 所以用不着修气脉,气脉自然都震开了。 但是我们念诵不在求气脉震开,在求专一得止,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一样的道理。 不是在那里穷叫唤,我听到你们只在那里吵吵嚷嚷,不是念诵。 要知道这样一口气、一口气的念诵,嘴巴不会发干的,稍微有点感冒,这样一念,出身汗就好了,都化掉了。 精神不好的,待精气神一充满,当然好了。 乃至肠胃不通也会走通了,心脏不好也会打通了,肺部不清也能清理了,这些都是附带的功能,目的不在医病。 释迦牟尼佛不是传下来有禅定修气治病的法门吗? 你们一出家了,就是佛的弟子,这都不会,弯腰驼背地坐在那里穷嚷,声音再大,有什么用? 几十个大破锣,一听便知不是修持人的声音。 真修持人的声音,句句从胸襟中流出,每个音声从丹田发出,自自然然的,不假造作。 道家的庄子也曾经说过:“常人之息以喉,至人之息以踵。 ”普通人的呼吸到胸部肺部为止,得道的人却从脚底心发出来。 你不要说丹田在人的肚脐下一寸三分,谁去量过? 是有这个道理,但一寸三分究竟在哪里? 这些我都讲了,但你们不要去管它,不要着这个相,气自然通了,充满了。 心闻在念,气脉在身体的里头震动,发生动摇现象,可以让它动一下,不让它动也可以。 这些自己应该懂得收放自如,恰到好处,要晓得我的一念跟到受阴在跑,所以它才会动;如果念不跟到感觉跑,这个身体坐在那里,就是一具白骨,甚至白骨都没有了,发光了,等于一个虚架子,一层很薄的烟雾一样,包着身体,内外都是光明,都是气,哪里会动? 不动了。 我不理会你这个受阴,不管你酸也好,痛也好,麻也好,胀也好,舒服也好,连舒服也不管。 你觉得舒服好啊? 一耽溺这个享受的滋味,你就被受阴所困,色受想行识不能解脱,怎么行呢? 千万不要被受阴困住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因为你们不能得定,气脉不能通,不能解脱色身,所以修禅定要你先得喜得乐。 先发起乐,再得喜,那也是为了打破受阴,打破这报身中的业力的一个转机。 这是以楔出楔的道埋,拿这颗钉子去除那一颗钉子,最后再把它拔掉。 所以一再告诉你们,尽管在修持密法,念准提咒,道理还是要参究呀! 傻里瓜叽的坐在这里,那岂是楞严法会? 倒成了愣头愣脑的法会。 发布时间:2024-07-02 12:55:1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7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