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何谓「头陀」 内容: 南京作为十三朝古都享誉四海,玄武湖、夫子庙、紫金山等名胜古迹闻名遐迩。 去过紫金山的人,都听过一个地名头陀岭,这是紫金山的第二高峰,鸟瞰金陵湖光山色的绝佳之处。 为什么叫头陀岭呢? 据传,古时这里有个寺院,叫头陀寺,现仍有遗址可见,故而命名。 那么,什么是头陀呢? 它与佛教有何关系? 何谓头陀头陀,梵文Dhūta,意为抖擞浣洗烦恼,是一种修行人秉持的苦行方式,意指通过勤奋精进的方式去除烦恼污垢,弃除对衣、食、住等的贪恋,以修炼身心。 修头陀行的人,都可被称为头陀。 最早的古印度头陀行规定,修行人必须乞食为生,不能积蓄钱财,过了中午不能再吃食物,以此减少物质的依赖和贪欲,达到清净和超脱的境界。 后来头陀用以指行脚乞食的修行人,不仅包括出家修行人,也包括在家修行人。 十二头陀行修行头陀行者需要遵守十二条规则,包括:在阿兰若处(远离村庄的僻静处)居住;常行乞食;次第乞食(按顺序乞食,不挑拣);受一食法(一天只吃一顿饭);节量食(食量要适中);中后不得饮浆(日中之后不再进食或饮水);著弊纳衣(穿破旧的衣服);但三衣(只拥有三套僧衣);冢间住(住在墓地附近);树下止(在树下休息);露地坐(露天打坐);但坐不卧(只坐不躺)。 佛教中的头陀头陀一词被佛教借用后,也被称为行者或苦行僧。 《增一阿含经》中说:其有叹说诸头陀行者,则为叹说我已,所以然者,我恒叹说诸头陀行;其有毁辱诸头陀行者,则为毁辱我已。 我今教诸比丘,当如大迦叶所行,无有漏失者。 佛陀曾对迦叶尊者修持的头陀行加以肯定,并号召诸位比丘效仿,精进修为。 迦叶尊者因此被称为头陀第一。 头陀修行不仅是一种宗教实践,它也体现了佛教对于苦行、简朴和自律的重视。 但世尊在正悟前曾修九十六种外道,也曾修行苦行,最终却发现抛除色身并非解脱之道,故而放弃一味苦行的观念。 末法时代,众生色身诸漏加重。 现今社会躺平尤过之不及,能吃苦耐劳的人越来越少。 即便修行人中,修头陀行也愈发少见。 但头陀行中摒除物欲色身贪念、精进向学的精神,仍值得赞叹和学习。 发布时间:2024-06-29 06:08:40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