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如何认识理解空华水月? 内容: “修习空华万行,宴坐水月道场,降服镜里魔军,成就梦中佛事”。 这是宋代慈受怀深禅师的偈颂,看起来平淡无奇,实则深义就在平常处。 从佛法的因缘来说:佛证得诸法的实相道理,这个寂静的不生灭的相,是佛自内证法,离文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是不可说不可说的。 但为度众生故,不得已来表达。 如龙树菩萨《大智度论》云“有因缘故说”。 说这个法,要修六度万行,建立道场,降服魔军,大作佛事”等等。 倘若没因缘,佛就入寂灭状态,不说这个法;无因说就是外道法,假如说了,众生也没能力接受,就会毁谤不信造恶业,堕三恶道当中了,所以佛说法要讲因缘的。 再者,佛的本怀是让一切众生都和自己一样,证得般若正智。 佛自己本身就在这种甚深的大寂灭海中,还需要什么“修万行,作道场”吗? 佛自己不需要的。 但佛出现世间要度众生,应众生需要,佛才示现这个的历程,要修习菩萨道六度万行,还要在道场降服魔军等等这些佛事。 这样的教导众生的法,不仅释迦佛如此,任何一尊佛也是一样的。 我们大家来学佛,要对这句偈颂观心,念念消归自性。 诸法实相之理不是只有佛才有的,一切众生也可以证的。 也就是说:吾人的现前一念心性与十方诸佛无二无别,只是一个迷一个觉而已。 根据自心清净程度有所差别,也就有了菩萨的不同阶位。 故此《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心清净什么程度,见到的实相光明就有几分。 这就是佛的圆满中道思想;我们学大乘法门,这个思想见地一定要提升到这个高度,偈颂中万行的法门即我自性法门;自性法门誓愿学;成佛道场不在别处即我自性道场;自性佛道誓愿成;魔军不从外来即我自性烦恼,自性烦恼誓愿断;一切尘劳佛事即我自性众生。 自性众生誓愿度。 如此就是教我们要成佛的菩萨四宏誓愿。 如果你留心这个偈颂和四宏誓的顺序不同,把法门放在偈首。 原因在于:第一,佛法不在说重在行。 要成佛,不修行。 任凭谁说到天花乱坠,地涌金莲,也不能了生死证大涅槃。 故说“万行”为首。 第二,经云:佛法大海惟信能度入,惟智能度。 要想得到佛法的实际受用,不仅前提是信,就是到了等觉菩萨,就差一分毫与佛等同,也必须要靠佛的加被。 可见信字是我们学佛成佛始终的法门,印祖说“佛法从恭敬中得”,也正是此理。 我们以佛为师,佛以法为师,你不信佛讲的法,也就不能进入佛门,故法门放前面。 第三,把众生放在最后一点意在强调:要成佛,你所修的一切要从众生边处着手。 也就是说前面的广修六度万行,作道场,降魔军等等一切成佛事,就是为了最后这一着。 正如《普贤行愿品》云“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可见,学佛修行与众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你还能把众生抛在一边修持吗? 仔细看这首偈,还告诉我们:虽然我们发了菩提大愿,要用慧眼来观照:所做的一切菩萨行就是在积累福慧二资粮;谁修具足圆满了,谁就成佛了。 你在积累万行的能力和建立道场来接引有缘这就是在修福;你要消除障碍降服魔军和遣除违缘弘法度众这就在修慧。 福慧双足不能偏颇才可称两足尊的佛。 在未成佛道间,我们大家都要不间断地积累福慧资粮,当然,你还要更清楚的是:所修的这一切法无非是镜中水月梦里空华。 因为诸法当体即空,缘生无自性,哪里还有佛事可做,魔军可降,乃至道场可建? 对着这个偈颂,你这样的修观,要了生死,就不会有所住着,虽修六度万行而如空华;虽宴坐道场如在水月光中;一面做着,一面也不放在心上,空有两边都不执,这才符合圆融中道观。 发布时间:2024-06-27 13:09:27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7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