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安法师:《阿弥陀经》是以实相为正体 内容: 从天台家的观照来看,观照现前一念心性。 一念心性,不要被它现象所迷惑。 《楞严经》七处征心,觅心了不可得,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超越时间不是过去、不是现在、不是未来,超越一切色法,不是青黄赤白、长短方圆这些。 谈到实相,当然讨论起来不一定容易理解。 说起实相,实际上究竟的境界也就是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 但这里面要把握它的中道,就像《楞严经》所说的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离一切相就是无相,即一切法就是无不相。 要把握这个实相的无相无相的空,无不相的这种有就是不空。 空和不空,这样的辩证关系。 不得已就把心性这种本来的面目称为实相。 实相又能够双遮两边,非寂非照;又能够双照两边,寂而恒照,照而恒寂。 把握这个实相有什么好处呢? 从这部经典形而上的道理来讨论,一般的人看《阿弥陀经》,好像觉得《阿弥陀经》不怎么地。 它都是黄金为地呀,七重行树啊,七重罗网,都是那些事相。 甚至还说: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不是贪心吗? 看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黄金就想去。 这里讨论它的体性是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全体的依正庄严都是实相,不是现象界的一些助于我们感官快乐、我们贪心的对境。 所以这个体性是很重要的。 了解了这部《阿弥陀经》是以实相为正体的话,那么我们就能够去理解蕅益大师谈的:把这个实相的一真法界的体性,显现为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正报庄严。 这种实相的体性,显现为阿弥陀佛的法身、报身、应化身。 这个实相的展开,那就森罗万象。 实相的圆融无相是不可言说,实相的缘起那是穷劫难尽。 能说这个经典的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阿弥陀佛的功德,能度众生的两土世尊、所度的十方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众生能信的心和所信的净土妙法,能厌离的能愿心能愿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和所愿的极乐世界,能持修净业的身、口、意三业以及所持的弥陀名号,能往生净土的信、愿、行三资粮和所往生的极乐世界四种净土,能赞叹这部经典的释迦牟尼佛乃至十方诸佛,以及所赞的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名号功德,等等等等,都是实相正印之所印。 这就是很奇妙了。 这些净土法门所展示的事相,全体是实相,全体是涅槃,全体是一真法界。 我们观察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实际上就是观察我们当下一念心性。 观察佛的境界,以佛的境界作所缘境,以真如熏无明,就能够打开心量,伏灭烦恼。 所以读《阿弥陀经》,读《无量寿经》,观察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就是极为殊胜的修行观察法门。 因为它全体都是实相。 发布时间:2024-06-25 06:20:42 来源:就吃素 链接: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97257